•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這所高校Science、Nature發文接連被撤稿 打破中國2項記錄

    2020.10.09

      在快速發展的質子陶瓷燃料電池(PCFC)領域中,將半導體調諧為快速質子導體是一種新興策略。 PCFC研究人員面臨的主要挑戰是配制在低溫(300至600°C)下電導率高于0.1S cm-1的質子傳導電解質。

      2020年7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宋懷兵及東南大學朱斌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提出一種通過NaxCoO2 / CeO2半導體異質結構設計增強質子導體的方法,其中界面處的場致金屬態會加速質子傳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PCFC,在520°C時的離子電導率為0.30S cm-1,輸出功率為1W cm-2。通過半導體異質結構方法,該研究結果提供了對質子傳輸機制的深入了解,這也可能改善其他能源應用中的離子傳輸

      2020年8月10日,該文章被質疑存在學術不端:文章的多處圖片與先前發表的文章高度相似。2020年9月4日,Science雜志發表對于該文章“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重點關注,根據以往的經驗,其撤稿率幾乎達到了100%,幾乎不會有任何意外!2020年10月9日,該文章被撤回。這就意味著,該文章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

      另外,2020年7月22日,中國地質大學邢立達等人撤回了Nature文章,據iNature了解,這是中國建國以來,中國學者(中國單位為通訊單位的文章)首次從Nature撤稿。

    圖S10(左)看起來與以前的論文的圖8b非常相似,其中有一些共同的作者(右),doi:10.1016 / j.ijhydene.2017.05.218。

      紅色框顯示兩個圖形之間看起來相似的區域。黃色標記是原始圖形的一部分。

      這兩張照片似乎顯示了不同的合成。

    本文的圖S9b(左圖)與另一位共享作者的論文的圖8(右圖)之間的相似性,doi:10.1016 / j.ijhydene.2018.03.184。

      這些錯誤與最近的地域位置和人員變動有關。在2019年6月至2019年9月之間,材料科學與化學學院的所有實驗室,包括我們的實驗室,都必須搬到30公里外的新校區。在同一時間,作者L. Liu畢業了,但是暫時中斷了向接管人的普通數據傳輸。該手稿于2019年12月中旬至2020年3月完成定稿,當時武漢市因2019年冠狀病毒病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封鎖。所有準備主要手稿和補充材料數據的作者都在不同的城市和國家隔離開來,而無法使用實驗室計算機或數據庫資源,從而導致通信錯誤。

      我們對補充材料中的意外錯誤承擔全部責任。我們支持低溫質子陶瓷燃料電池的實驗設計,理論計算,主要數據和分析。但是,鑒于補充材料中的錯誤,我們決定撤回該報告。

      

    推薦
    熱點排行
    一周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