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現場同步直播 目擊中國化學會第31屆學術年會全過程

    2018.5.07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5月5日,中國化學會第31屆學術年會在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

      在全國化學工作者的支持和積極參與下,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規模不斷擴大,影響力不斷提升,已經成為化學及相關領域門類最全、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學術交流平臺。中國化學會第 31 屆學術 年會設立學術分會 48 個,再創年會史上分會設置規模新高。學術交流形式包括大會特邀報告(PL)、 分會邀請報告(I)、口頭報告(O)和墻報(P)。

      5日下午,由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主辦的質譜分析分會勝利召開,現場專家學者圍繞“快速發展的中國質譜分析”的主題,展開了有深度,有廣度的交流學習。林金明、杭 緯任分會主席,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林金明主持分會開幕式,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化學測量學負責人王春霞為質譜分析分會做了精彩的致辭,并預祝質譜分會圓滿成功。當天共有九位專家學者做了深入深刻的報告。

    185064_201805052233291.jpg

    會議現場

    185064_201805052233441.jpg

    清華大學化學系 林金明教授

    185064_201805052233561.jpg

    南京大學 陳洪淵院士

    185064_201805052234081.jpg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化學測量學負責人 王春霞

    185064_201805052234201.jpg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江桂斌院士

      江桂斌帶來題為“發現新型環境化學污染物的技術途徑”的報告。江桂斌在報告中指出,高水平儀器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社會發展對分析儀器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江桂斌梳理了質譜科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并指出,中國質譜即將迎來輝煌。

    185064_201805052234331.jpg

    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化學化工學院、生物學院 譚蔚泓院士

      譚蔚泓帶來題為“疾病標記物的發現和應用——基于核酸適體的質譜流式分析”的報告。

      談到質譜技術在疾病標志物發現和應用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譚蔚泓這樣講到:質譜技術是診斷領域的的另一個“基因測序”、是臨床診斷的下一片藍色海洋。通過質譜技完成対人類全蛋白質組草圖的繪制,繼人類基因組計劃后的第二個生命科學里程碑。基于高分辨質譜的蛋白質組學與基于基因測序的基因組學聯用,為疾病標志物的發現提供更加精確、可靠的信息。

    185064_201805052235111.jpg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張玉奎院士

      張玉奎帶來題為“蛋白質組分析新技術新方法 ——從定性定量到相互作用”的報告。張玉奎講到,目前蛋白質組樣品提取存在的問題:膜蛋白質疏水性強,在樣品制備過程中難以提取,并且酶解效率低,嚴重影響了蛋白質組分析的覆蓋度。在國際上率先采用離子液體溶解膜蛋白,顯著提高了其溶解度。通過實驗的三維結構模擬計算揭示,C12lm-CL與膜蛋白結合位點皆為疏水氨基酸,表明離子液體利用長烷基鏈與蛋白疏水區域相互作用提高溶解能力。

    185064_201805052235301.jpg

    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頓大學化學系 厲良教授

      厲良帶來題為“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Chemical Isot ope Labeling LC-MS for Comprehensive and Quantitative Metabolomics”的報告。

    185064_201805052236471.jpg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許國旺研究員

      許國旺帶來題為“擬靶向”質譜代謝組學和脂質組學方法的建立和應用”的報告。許國旺在報告中指出:擬靶向代謝組學無論在數據質量、靈敏度等都有很大改進;特別適合于大規模代謝組學分析;遵循分析規范對方法進行表征仍然是必要的;要充分利用色譜-質譜的優勢。

    185064_201805052237081.jpg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 劉小云教授

      劉小云帶來題為“細菌感染的蛋白質組學研究”的報告。劉小云把病原細菌比作一個非常聰明的生物化學家,會有磷酸膽堿化修飾、單面催化的泛素化修飾、單葡萄糖修飾。質譜是翻譯后修飾解析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時蛋白質組學也是一些重要生物學問題的突破口。

    185064_201805052237201.jpg

    中國藥科大學 葉慧博士

      葉慧帶來題為“基于代謝-蛋白雙組學的靶標發現策略揭示丁酸通過代謝重排抑制結腸癌細胞增殖的新機制”的報告。葉慧講到,新的靶標/配體發現策略為鑒定具有重要生物學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的靶標,以及針對靶點篩選高特異性、親和力的配體分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闡明天然藥物精細的作用機制提供了科學線索;希望能應用于高通量的靶點/配體識別,推進藥物篩選和研發進程。

    185064_201805052237351.jpg

    復旦大學化學系 方彩云博士

      方彩云帶來題為“基于半胱氨酸代謝標記的棕櫚酰化修飾蛋白質譜定量分析新方法”的報告。

      方彩云指出蛋白質棕櫚酰化修飾的特點和分析難點:動態、可逆,通常亞化學計量;疏水性強,豐度低;沒有明確的預測棕櫚酰化修飾位點的共識序列;缺少方便快捷的檢測方法。方彩云課題組建立了基于半胱氨酸代謝標記的棕櫚酰化修飾蛋白質定量分析新方法:代謝標記,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平行操作帶來的誤差,可提高定量分析的準確性和重復性;半胱氨酸殘基,潛在的棕櫚酰化修飾位點,既是富集標簽,又是定量標簽,非特異性吸附必為單峰。定量分析了不同轉移潛能肝癌細胞中棕櫚酰化修飾蛋白質組。

    185064_201805052237581.jpg

    布魯克?道爾頓 中國蛋白質組學/生物制藥應用主管 劉先明

      劉先明帶來題為“timsTOF Proz助您實現蛋白質助學深度覆蓋”的報告。介紹了timsTOF Pro——款嶄新的蛋白質組學工具。

      2018年5月6日,中國化學會第31屆學術年會質譜分析分會進展到第二天。與會專家學者熱情不減,就質譜及其相關方面的知識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學習。會上共有二十名專家做了精彩的報告。

    185064_201805062344161.jpg

    分會現場

    185064_201805070042031.jpg

    清華大學教授 張新榮

      清華大學張新榮教授帶來了題為“電噴霧質譜用于單細胞分析”的報告。張新榮指出,生命科學的許多問題,最后都歸結到“單細胞生物學”的問題上。所以,單細胞分析意義重大。熒光探針是細胞成像最常用的探針,主要不足是光譜重疊嚴重,不能同時測定細胞中的多種成分。而細胞是一個復查體系,生物功能實現常是多種分子共同作用的結果,需要進行多組分同時分析,而質譜具有多組分同時成像的能力,可作為細胞熒光成像的一個重要補充:一方面增加對細胞中活性分子在網絡層面上的整體認識;另一方面發現重要的活性離子,以此設計新的熒光探針。

    185064_201805062344331.jpg

    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 方群

      浙江大學化學系方群教授帶來了題為“微流控液滴質譜分析方法的研究”的報告。方群指出多相微流控技術的應用領域。生物化學分析和檢驗單分子分析:單細胞分析、臨床檢驗、食品安全、產品質量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檢測;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系統生物學,合成生物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化學和生物合成:組合化學、有機化合物合成、大分子晶體生長和篩選、納米材料合成、生物合成;高通量藥物篩選:基于分子水平和基于細胞水平的新藥篩選。

    185064_201805062344471.jpg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黃光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黃光明教授帶來了題為“活體細胞的原位質譜分析”的報告。質譜分析用于活體細胞分析的優點:靈敏度高、適用于無標記的多組分分析和未知化合物結構解析。黃光明課題組在充分利用了質譜的優勢,發展了快速分離方法(提高分析速度)、用復雜體系(生物、化學等)中的原位分析、活體多細胞中置白質原位分析、活體單細胞中代謝物/代謝通道的原位分析。

    185064_201805062345041.jpg

    華東理工大學副研究員 華鑫

      華東理工大學華鑫副研究員帶來了題為“基于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的單細胞分析”的報告。華鑫在報告中介紹了課題組的工作成果:利用 TOF-SIMS研究銀納米顆粒刺激下巨噬細胞表面脂質變化;利用玻璃納米管將石墨烯量子點注入細胞內部進行TOF-SIMS信號放大;真空相容微流控芯片用于ToF-SIMS液相環境單細胞分析及電化學界面原位實時分析。

    185064_201805062345201.jpg

    上海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研究員 程平

      上海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程平研究員帶來了題為“單顆粒質譜儀的改進及在原煤燃燒顆粒物分析中的應用”的報告。程平介紹了單顆粒氣溶膠質譜儀——SPAMS,由進樣系統、測徑系統、電離系統、質譜分析系統組成,實現實時在線、高時間分辨、單顆粒、粒徑大小和化學成分同時檢測。

    185064_201805062345361.jpg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再帕爾?阿不力孜

      中央民族大學再帕爾.阿不力孜教授帶來了題為“高覆蓋、高靈敏與定量質譜成像分析新方法進展”的報告。再帕爾.阿不力孜說到,質譜技術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發展空問;而質譜成像技術是將質譜檢測與影像技術相結合的新型分子影像手段,通過高覆蓋、高靈敏、特異性的免標記原位可視化分折,顯示出巨大的發展前景。質請成像技術與代謝組學相結合,可獲得全面、原位的分子時空動態變化信息,實現不同分子的同時直觀可視化分析、為藥物或候選新藥的藥效及毒理作用機制的研究、原位標志物的發現及疾病篩查等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分析化學與技術是科學發現與研究的眼睛,同時是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185064_201805062345551.jpg

    香港浸會大學教授 蔡宗葦

      香港浸會大學蔡宗葦教授帶來了題為“典型雙酚A類似物毒性的質譜組學和成像研究”的報告。蔡宗葦講到,質譜成像(IMS)是一種新型的分子成像技術,以分子及其碎片為成像要素,能夠勾畫出相同空間中不同分子或其碎片的分布形狀,信息十分豐富;研究證明IMS能在一次掃描測定中獲取同一平面空間中多種分子的信息,高分辨與多級質譜還能夠獲得未知分子的結構信息,提供未知分子的空間分布圖像,用于重復觀察研究;采用常壓軟件解析與離子化方法,IMS還可以直接研究活體表皮的分子分布圖像。利用切片技術,可以重構三位空間中的分子及其碎片的立體圖像。

    185064_201805062346121.jpg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聶宗秀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聶宗秀研究員帶來了題為“活體質譜與成像”的報告。相關評論活體MALDI質譜成像:提供了一種強大的活體定量納米材料的新方法,特別是該方法可同時檢測納米材料及其附近的蛋白質或其他生物分子,將深層次揭示生物分子和材料的相互作用。

    185064_201805062346291.jpg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教授 許旭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許旭教授帶來了題為“植物樣品小分子成分的MALDI-MS成像分析”的報告。用離子液基質的 MALDI-MS具有較好的定量重復性,用于MALDI-FTMS成像,獲得大豆中低聚糖的成像分布;簡單的超聲噴霧基質沉積方法,可獲得用于MALDI-MS成像分析的微米尺寸的細小結晶。沉積效果優于干滴法、噴槍法,比升華法簡單。

    185064_201805062346441.jpg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羅茜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羅茜帶來了題為“基于MALDI質譜成像技術解析B[a]P暴露對肝臟脂質代謝的影響”的報告。羅茜介紹到,MSI-Imaging MS可直接掃描生物樣品,分析分子在細胞或組織中的“結構,空間與時間分布”信息,是最新的原位分析技術;可在組織切片上找到蛋白(以及代謝物、脂質、糖類等)分子,并提供這些待測化合物精確的空間分布信息;不需要對待物進行標記,分析物可以最初的形態被檢測;對被測物進行相対定量,適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反應。MALDI和DESI 分子成像作為一種非靶向、無需標記的分子水平的分析技木,已經成為研究多種不同類型化合物空間分布的成熟手段。

    185064_201805062347041.jpg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 馮鈺锜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馮鈺锜教授帶來了題為“化學衍生技術輔助的LC-MS分析方法”的報告。馮鈺锜在報告中總結了衍生化與LC-MS結合的優勢:提高靈敏度、改善色譜分離、同位素內標、相對定量輔助定性、差異性代謝物的篩選、保留指數的應用成為可能。同時存在的問題是通量低、適用的試劑有限、應用的開拓等,這些問題有待于以后的研究中解決攻克。

    185064_201805062347281.jpg

    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歐陽鋼鋒

      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與工程學院歐陽鋼鋒教授帶來了題為“固相微萃取-質譜聯用技術活體檢測生物體中的有機物”的報告。歐陽鋼鋒介紹到其團隊制備了一種基于苯硼酸修飾的碳納米管材料的新型SPME探針,并成功地對糖類小分子進行特異性識別。由于碳納米管在涂層里的特殊堆疊,該探針萃取相具有 3D 相互連通的多孔結構,大大提高了糖類識別位點的可利用率。相比基于傳感器的糖類檢測方法,該方法具有更低的檢測限,更寬的線性范圍和更強的定性及定量能力;研制了基于聚苯乙烯@聚多巴胺芯鞘納米纖維的新型SPME探針,該探針被成功應用于活魚背部肌肉中藥物的高效萃取;同時也通聚電解質摻雜制備出新型SPME探針用于中性及質子化的分析物的萃取,并被成功應用于活魚背部肌肉中及腦部藥物的高效萃取。也成功合成并研制了基于超交聯聚合物(HCP)的新型 SPME 探針,由于該聚合物疏水性強、孔結構多樣且共軛作用強,相關探針對含苯環的多環芳烴、苯系物以及強疏水性的長鏈烷烴等有機污染物的富集效果遠遠優于商用 SPME 探針。

    185064_201805062347421.jpg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馬強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馬強帶來了題為“液相微萃取-常壓敞開式質譜聯用技術探索”的報告。馬強團隊采用紙噴霧、萃取納升電噴霧、毛細管彈狀流微萃取等原位電離技術,開發了一系列便捷、高效、無需樣品前處理的快速檢測方法。

    185064_201805062348501.jpg

    杭州師范大學副研究員 蔣可志

      杭州師范大學副研究員蔣可志帶來了題為“氯甲基苯胺異構體的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研究”的報告。蔣可志及其團隊的研究工作實現了1. 對甲苯磺酰胺化: a)實現氯代苯胺異構體的GC分離和EI質譜區分, 發現對位效應。 b)實現鹵代苯胺異構體的LC分離和ESI質譜區分, 發現質譜碎裂中所產生的INC的穩定性直接影響產物離子的豐度分布。 2. 與苯甲醛進行亞胺化: a)實現甲基苯胺異構體的GC分離,發現EI質譜中鄰基效應。 b)實現4組苯胺類異構體(15個組分)GC分離,并建立其同時定量方法。 3. 與對氟苯甲醛進行亞胺化: 實現8個氯甲基苯胺異構體的GC分離,發現EI質譜中甲基的鄰基效應。

    185064_201805062349051.jpg

    中石化上海石化研究院研究員 張育紅

      中石化上海石化研究院研究員張育紅帶來了題為“液質聯用技術在精對苯二甲酸痕量雜質分析中的應用”的報告。張育紅指出采用超高效波相色譜—高分辨質譜,實現了PTA中痕量有機雜質的高靈敏快速鑒定,利用質譜精確質量數,降低了雜質定性難度和工作量。在PTA產品出近20種痕量有機雜質,在CTA及加氫濾液中檢出近30種雜質,包插對PTA及PET色度有明影響的羧基取代的芴及芴酮類、蒽及蒽醌類。張育紅團隊的研究為優化PTA生產工藝、提高PTA原料的采購質量、開發高端聚酯產品提供了依據。

    185064_201805062349241.jpg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 張學記

      北京科技大學張學記教授帶來了題為“MALDI-TOF技術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前沿進展”的報告。提到MALDI-TOF如何實現微生物快速檢測,張學記這樣講到不同細菌蛋白指紋圖譜不同,各菌種代表性峰型分布存在顯著差異,檢測細菌亞基核糖體蛋白質,然后利用代表性特征建立數據庫,通過比對實現鑒定。

    185064_201805062349591.jpg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 龍億濤

      華東理工大學龍億濤教授帶來了題為“基于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的限域電化學界面分析”的報告。龍億濤及其團隊研究開發了基于ToF-SIMS電極一電解質界面監測系統;實現了光電界面過程原位化學信息獲取;研究了水的溶劑化效應;構建了基于納米孔道的單分子傳感界面。

    185064_201805062350171.jpg

    廈門大學教授 杭緯

      廈門大學杭緯教授帶來了題為“針尖增強電離質譜技術–納米尺度表面分析的新工具”的報告。杭緯課題組研究工作使用自制的質譜儀器,利用殼層無孔針尖增強作為剝蝕和電離的機制,以及飛行時間質譜作為質量分析器,展現了納米尺度彈坑并采集相應質譜信號的能力和重現性,實現了多種無機鹽殘留物的多元素分析,并獲得了50 nm橫向分辨率的鉀鹽殘留物的質譜成像。該方法為化學組成在納米尺度的分析和成像提供了新的途徑。

    185064_201805062350321.jpg

    清華大學博士生 黃秋實

      清華大學黃秋實博士帶來了題為“基于微流體中的迪恩渦(Dean flow)進行單細胞分離和質譜檢測的方法學研究”的報告。研究中成功搭建了利用迪恩渦( Dean tow)的細胞分離系統和質譜聯用的單細胞檢測裝置;對不同種類的人腫瘤單細胞進行初步的檢測和信號分析,實現對單細胞內的多種磷脂同時檢測表征;結合數據統計處理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對所得到的多種不同的單細胞質譜信號進行聚類分析可以得到顯著的結果,從而對單細胞識別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185064_201805062350471.jpg

    SCIEX工程師 郇宇

      SCIEX工程師郇宇帶來了題為“高靈敏度微流定量質譜新技術---OptiFlow定量解決方案”的報告。郇宇介紹到,OptiFlow定量解決方案提供高靈數度、耐用和易用的解決方案;使用 SCIEX M5 MicroLC系統、 OptiFlowTM Turbo V離子源和OTRAP ?E6500+具有節約成本、提供更高的靈敏度,需要更少的樣品的優勢。

      更多第31屆學術年會質譜分析分會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分析測試百科網,小編為大家持續跟進!!!

      另外,為便于未能參加本屆年會或無法親臨大會現場的朋友更好的了解大會情況,本屆年會為大會開幕式及大會特邀報告特設現場同步直播。

    83517_201805071924221.jpg

      您可通過以下兩種方式直接觀看:

    1. 復制網址,可在PC端/手機端直接觀看:http://play.yunxi.tv/livestream/56ee8c81b76b41b3be30a1e68b3f5957

    2.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可在手機端直接觀看:

    83517_201805071924311.jpg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