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酒石酸的歷史發現介紹
酒石酸鹽在歷史上對建立有機立體化學起了作用。1769年,舍勒首次從葡萄汁的發酵液內得到游離的無色酒石酸結晶。它的各種立體異構體和外消旋體具有不同的物性。自然界存在的多為右旋體,葡萄汁和其他漿果汁中尤多,故又叫果酸。如用丁烯二酸控制氧化得到的是外消旋體。將上述反應過程中產生的酒石以石灰乳處理生成酒石酸鈣,再酸化則得內消旋體。1848年,法國化學家巴斯德從事酒石酸鈉銨結晶學研究工作時,看到一種前人未曾注意的有趣現象:無旋光性的酒石酸鈉銨是由二種不同結晶組成的混合物,它們的外形互為鏡像關系,實際上是外消旋體。他用放大鏡和鑷子將混合物細心分成小堆。一堆是右旋體晶體,一堆是左旋體晶體,它們猶如一堆是右手套,一堆是左手套。兩堆晶體溶于水都有旋光性。他首次發現了分子的立體異構和旋光的關系,提出了對映異構概念,為有機立體化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