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例患兒均發熱病例分析
?
病例1
患兒,男,8歲10個月,因“牙齦出血2d,發熱1d”于2013年4月21日入院。熱峰40℃,伴頭痛,查血常規白細胞(WBC)239.9x109/L,血紅蛋白(Hb)120 g/L,血小板(PLT)64x109/L,涂片中原始、幼稚細胞明顯增高,頭顱CT未見明顯異常,骨髓形態學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原幼淋巴細胞0.912。
?
治療:予頭孢甲肟40 mg.kg-1.次-1,每12小時1次,靜脈滴注,碳酸氫鈉堿化尿液等治療仍發熱,4月24日血培養見陽性菌生長,聯合萬古霉素(10 mg.kg-1.次-1,每6小時1次)靜脈滴注,4月25日血培養回報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對青霉素敏感,停用頭孢甲肟,聯合萬古霉素和青霉素10萬單位.kg-1.次-1,每6小時1次,靜脈滴注,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功能指標在正常范圍。
?
患兒精神萎,有頭痛,頸部抵抗,行腦脊液檢查示WBC 600x106/L,多核細胞0.87,蛋白0.51 g/L,葡萄糖3.92 mmol/L,氯化物126 mmol/L,至5月3日仍發熱,改為青霉素聯合美羅培南(40 mg.kg-1.次-1,每6小時1次,靜脈滴注。
?
5月6日起體溫下降,5月9日復查腦脊液WBC 105x106/L,單個核細胞1.0,葡萄糖2.84 mmol/L,蛋白0.27 g/L,氯化物124 mmol/L,停用美羅培南,繼用青霉素,腦脊液及血培養陰性,5月17日腦脊液白細胞16x106/L,單個核細胞1.0,葡萄糖2.94 mmol/L,蛋白0.35 g/L,氯化物124 mmol/L,5月20日出院,未再復發。
?
病例2
患兒,男,1歲6個月,因“發熱、咳嗽1周”于2014年4月13日入院。
?
患兒1周前接種“麻疹、風疹、腮腺炎”三聯疫苗后出現發熱,熱峰39℃,偶咳嗽,外院胸片示兩肺紋理增多、增粗,予“頭孢替安0.8 g、喜炎平2 mL”1次d,靜脈滴注2d,仍發熱,伴陣發性哭鬧。
?
腹部B超為“腸套疊”,
?
予“空氣灌腸復位”,并給予頭孢唑肟0.g和阿奇霉素100mg,1次d,靜脈滴注3d,熱峰未降,來我院就診。
?
4月12日查血常規:WBC22.45x109/L,中性粒細胞0.71,C-反應蛋白(CRP)48 mg/L,收人病房。病程中患兒食納欠佳,糞便黃色稀糊樣,1~2次d。患兒神志清楚,精神略萎,頸軟,咽充血。
?
予頭孢甲肟(40 mg.kg-1.次-1,每12小時1次)聯合紅霉素(30 mg.kg-1.次-1,1次d)靜脈滴注2d,仍發熱,且嗜睡。4月15日頭顱CT示腦溝池增寬;4月16日腦脊液檢查WBC 980x106/L,多核細胞0.85,糖3.25 mmol/L,蛋白0.21 g/L,氯化物121 mmol/L,予萬古霉素(10 mg.kg-1.次-1,每6小時1次)聯合美羅培南(40 mg.kg-1.次-1,每6小時1次)靜脈滴注5d,仍發熱,熱峰38.6℃,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功能正常范圍。
?
4月20日血常規WBC 20.34x109/L,中性粒細胞0.632,CRP<8mg/L,血培養及腦脊液培養示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對青霉素敏感,停用萬古霉素,聯合青霉素(10萬單位.kg-1.次-1,每6小時1次,靜脈滴注)及美羅培南治療5d,仍發熱;4月25日復查腦脊液WBC 420x106/L,多核細胞0.80,葡萄糖2.83 mmol/L,蛋白0.18 g/L,氯化物124 mmol/L,血常規示WBC13.734x109/L,中性粒細胞0.606,CRP<8mg/L,繼續治療5d熱退;
?
4月30日腦脊液及血培養培養陰性;5月11日復查腦脊液WBC 50x106/L,多核細胞0.35,蛋白0.30 g/L,糖2.49 mmol/L,氯化物128 mmol/L,5月14日出院,出院后隨訪6個月,無異常。
?
討論
?
李斯特菌有七個菌種,其中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引起人畜共患李斯特菌病的病原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在動物養殖場廣泛存在,對環境適應能力強,動物容易食人該菌,多經過污染食品傳染給人類,平時應注意乳制品、肉制品等的管理。
?
在人類多引起孕婦、新生兒、老年人和免疫缺陷患者的李斯特菌病,也可見于健康兒童和成人,臨床表現為敗血癥和/或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伴或不伴多器官功能障礙。
?
Lm為細胞內寄生的條件致病菌,主要依靠細胞免疫清除,細胞免疫缺陷是Lm的易患因素,食用存儲不當及生冷飲食是誘發因素,本文2例患兒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功能正常,否認食用不當食品,但例1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例2為腸套疊空氣灌腸后,腦脊液符合化膿性腦膜炎改變,腦脊液或血培養回報提示Lm,診斷明確。
?
Lm腦膜炎在歐美國家相對多見,在我國等亞洲國家報道不多,但Lm腦膜炎致殘率和病死率高仍需警惕,對于易感人群化膿性腦膜炎治療選擇抗生素方案時需要覆蓋Lm,一般Lm對青霉素、氨芐青霉素敏感,對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萬古霉素。盡管Lm對大多常用抗菌藥物敏感,但治愈率僅70%,可能與Lm為細胞內寄生菌,很多抗菌藥物難以滲人有關。
?
本文2例患兒開始使用頭孢甲肟或美羅培南聯合萬古霉素治療,仍有發熱,腦脊液或血培養回報后,例1改用青霉素聯合萬古霉素治療仍發熱,后改用青霉素聯合美羅培南治療后熱退,例2直接改用青霉素聯合美羅培南治療后熱退,治療后復查腦脊液基本恢復正常,隨訪未再發。
?
有文獻報道,186株來源于食品中的Lm對氨芐青霉素耐藥率逐年增加,并發現了耐萬古霉素菌株也有指南推薦用美羅培南治療Lm腦膜炎,本文2例聯合青霉素和美羅培南后取得較好效果,治療4周左右出院,符合Lm腦膜炎推薦的4-6周療程。因而,對于易感人群化膿性腦膜炎應注意覆蓋Lm,免疫正常人群經驗治療效果不佳時注意Lm感染可能。
?
總之,Lm腦膜炎臨床表現和腦脊液檢查缺乏特異性,容易誤診,尤其是在人群發病率明顯增高,特別是健康兒童和成人也可以發病的情況下,應注意飲食衛生,一旦發病應及時正確治療,降低致殘率和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