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周振:深切緬懷導師楊芃原教授

    2021.6.04

      楊芃原教授,一生奉獻給質譜學和人類蛋白質組學。他是中國一代質譜技術的開拓者,充分理解質譜儀器的核心原理和應用原理,全面掌握光、機、電、軟件、控制、真空、化學、生物應用綜合技術。

      他一個人能從無到有,搞出一臺完整的質譜儀器,長年呼吁高端科學儀器的國家戰略地位,在廈門大學與復旦大學帶出了一批批質譜專業工作者。

      1994年我從科學儀器工程系到化學系攻讀博士學位,楊老師與黃本立院士、王小如教授是共同導師。他是師長,更是朋友。

      那時候我們的化學樓為了安全,晚上11點以后關門,所有的人都要離開實驗室。很多次的晚上,我們在化學樓的阿伯的數落聲中被趕出實驗室。在西村的小巷子里,一起坐在一張張破凳子上,用一張破桌子,楊老師請大家吃一碗1.5元的云吞。哪里像是歸國飽學之士,哪里是在國際會議上西裝革履的樣子,哪里像是大我們20歲的長者?

    banquan22.jpeg

      1995年初冬,攝于廈門大學西村

      1994年前后的廈門大學分析化學實驗室,在三位老師的的帶領下,生機勃勃。團隊迅速發展,在光譜、質譜領域取得了全球的影響力。每周末有工作進展會,每半年有大組會,全國各地多個研究機構共同協作。1994-1997期間,廈門大學化學系質譜小組與中科院沈陽金屬所合作開發輝光放電-飛行時間質譜儀器。正是這個項目,為我們打下從質譜儀器研制拓展到應用開發思想的種子。

    banquan22.jpeg

    分析室在集美開年度會議時合影 ,楊老師(后排中),王小如老師(前排右一)

    banquan22.jpeg

    分析室在集美開年度會議時合影 ,楊老師(右一)

    banquan22.jpeg

      沈陽金屬所張功杼、任建世、馬洪波老師在化學樓合影(楊老師 左二)

      沒有楊老師支持,我不會出國,沒學到飛行時間的核心技術,也不會有今天的發展。1994-1996期間,楊老師老說,周振啊,要集中精力學習,我們與國外距離差得遠,我們原來在國外,學習有多努力,不要老是跟社會上的人去打球,十分可惜的。1995年,德國H.Wollnik教授到分析室訪問,楊老師不僅僅為我創造了出國的機會,而且把他僅存的198美元,全都給了我當路費。后來,大家都常說,周振是被楊老師“趕到”國外去的。

      在國外期間,我是很想回國的,在上海、廈門之間選擇,最后意外地來到了廣州。楊老師做陽春白雪的高端技術研究,我則從技術工藝,生產管理開始培養團隊。楊老師多次到廣州禾信考察,我們學生也多人次到復旦大學培訓,有多個國家級的項目進行合作。

      時間飛快啊,一下就是17年了。

    banquan22.jpeg

    楊芃原教授訪問廣州禾信

    banquan22.jpeg  

    訪問楊老師團隊

      去年底,重病期間我去探望,楊老師談話的內容全是質譜行業、質譜技術、質譜應用。如果不是醫生的勸說,他也不覺得辛苦,在朋友圈,看到我們的榮譽,他都認真點贊。元旦前,杭緯師兄看望楊老師,還說精神狀態很好,談了20分鐘,又都是質譜。春節期間,還來詢問質譜技術的進展。

    banquan22.jpeg

    banquan22.jpeg

      在廣州默哀

    banquan22.jpeg

      團隊成員朱輝、譚國斌、李洋、張莉在上海送別楊老師

      我昨天做了核酸檢測,訂了上午飛上海,因雷暴天氣所有航班都被取消了。

      是上天也在哭泣么。

      我們只能在廣州默哀。團隊成員回顧了楊老師生平的故事,以及他心中的中國質譜夢。

      他是樂觀主義者。我知道,在天堂里,一定會除去一切雜念,繼續靜靜地思考他的質譜與蛋白。

      質譜夢想會一直延續。深切緬懷楊芃原老師。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