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亞太中子散射會議在東莞召開
12月4日,由中國散裂中子源承辦的第四屆亞太中子散射會議在廣東東莞開幕,來自海內外400多名專家學者將通過7天超240場報告展開深入交流,推動國際中子散射科學技術及應用的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擔任大會主席,東莞市副市長黎軍出席并致辭。
記者獲悉,自2018年8月,中國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運行以來,這個國之重器已完成10輪運行,注冊用戶超5000人,完成課題1000余項,在航空航天、量子、能源、合金、高分子等領域催生了一批源頭創新碩果,成為支撐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平臺。
“本次會議是亞太中子散射會議首次在中國大陸召開,也是中國散裂中子源運行后首次舉辦如此高規格的國際學術活動,有助于提高國內中子散射應用研究的信心與能力,也間接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影響力。”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副主任、第四屆亞太中子散射會議執行主席王芳衛表示。
據介紹,亞太中子散射會議是亞太地區中子散射科學界規模最大、綜合性最強的學術盛會,首次會議于2011年召開,每四年一屆,至今已舉辦了三屆,前三次分別于日本筑波、澳大利亞悉尼和中國臺灣舉行,本次會議為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行。
本次會議共設置了5個專題,包括凝聚態物理、材料科學與化學、軟物質與生命科學、工程與工業運用、基礎物理/源/方法/技術。會議共安排180多個口頭報告和60多個墻報。與會專家學者將通過7天的深入交流,在中子源相關的應用科學發展、設施開放共享、人才交流互訪等方面開展互通融合,推動國際中子散射科學技術及應用的發展。
-
項目成果
-
項目成果
-
焦點事件
-
科技前沿
-
焦點事件
-
實驗室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