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突破!國內首臺高能非彈譜儀在中國散裂中子源園區揭牌
11月12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所)與中山大學共建的高能非彈性中子散射譜儀(以下簡稱高能非彈譜儀)在中國散裂中子源園區揭牌。這是中國散裂中子源首臺非彈性散射類型譜儀,也是國內首臺中高能非彈性中子散射譜儀,填補了我國百meV以上中高能非彈性中子散射的空白。
高能非彈譜儀是中國散裂中子源建設的八臺合作譜儀之一。自2019年9月開始,建設團隊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克服了疫情等重重困難,最終于今年1月12日成功產出第一束中子,標志著譜儀設備研制與安裝的成功,開始進入調試階段。
非彈性中子散射譜儀既可獲得散射中子的空間分布信息,同時也可獲取散射中子的能量變化,可以在動量與能量空間測量物質微觀結構的動力學行為,是研究材料元激發(如晶格、自旋動力學)最直接的工具。中國散裂中子源根據元激發的能量尺度和能量分辨的需求,規劃了三臺直接幾何非彈性中子散射譜儀。
“此次揭牌標志著雙方合作取得又一代表性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高能所所長王貽芳在致辭時表示,高能所和中山大學有悠久的合作歷史和良好的合作基礎,高能所在粵的三個重大設施的建設都有中山大學的貢獻,雙方于2017年底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高能非彈譜儀的建設是協議重點內容之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松致辭時表示,中山大學和高能所將以高能非彈譜儀建設合作為契機,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繼續深入合作,共同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同時期待高能非彈譜儀開放運行后,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主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積極推動我國中子科學與技術發展。
“高能非彈譜儀將為高溫超導物理機制、量子磁性作用機制、熱電材料輸運性質、電池中離子擴散機制、以及生物材料活性等前沿基礎研究工作提供晶格熱振動、自旋波、晶體場等關鍵微觀結構動力學信息,從而為相關材料的性能提高與新材料開發提供重要的基礎支撐。”高能非彈譜儀首席科學家、中國散裂中子源學術委員會主任童欣表示。
據介紹,本次建成的高能非彈譜儀的入射中子能量為10-1500 meV,最佳能量分辨率3%,提供1.5-800K高低溫環境和7T磁場環境,利用費米斬波器和帶寬斬波器協同工作,可實現多波長模式和單波長模式的快速切換。
-
焦點事件
-
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