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染色質的研究方法及實驗依據

    2022.6.15

    1、用溫和的方法裂解細胞核,將染色質鋪展在電鏡銅網上,通過電鏡觀察,未經處理的染色質自然結構為30nm的纖絲,經鹽溶液處理后解聚的染色質呈現一系列核小體彼此連接的串珠狀結構,串珠的直徑為10nm。

    2、用非特異性微球菌核酸酶消化染色質時,經過蔗糖梯度離心及瓊脂糖凝膠電泳分析,發現絕大多數DNA被降解成大約 200 bp的片段;如果部分酶解,則得到的片段是以 200 bp為單位的單體、二體、三體等。蔗糖梯度離心得到的不同組分,在波長 260 nm的吸收峰的大小和電鏡下所見到的單體、二體和三體的核小體組成完全一致。如果用同樣方法處理裸露的DNA,則產生隨機大小的片段群體。從而提示染色體DNA除某些周期性位點之外均受到某種結構的保護,避免酶的接近。

    3、應用X射線衍射、中子散射和電鏡三維重建技術,研究染色質結晶顆粒,發現核小體顆粒是直徑為 11 nm、高 6.0 nm的扁圓柱體,具有二分對稱性。核心組蛋白的構成是先形成(H3)2-(H4)2四聚體,然后再與兩個H2A-H2B異二聚體結合形成八聚體。

    4、SV40微小染色體分析。用SV40病毒感染細胞,病毒DNA進入細胞后,與宿主的組蛋白結合,形成串珠狀微小染色體,電鏡觀察SV40 DNA為環狀,周長1 500 nm,約 5.0 kb。若 200 bp相當于一個核小體,則可形成25個核小體,實際觀察到23個,與推斷基本一致。如用0.25mol/L鹽酸將SV40溶解,可在電鏡下直接看到組蛋白的聚合體,若除去組蛋白,則完全伸展的DNA長度恰好為 5.0 kb。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