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西區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進社區
天津市河西區市場監管局今年以來探索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積極拓展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應用范圍,自第二季度起在基礎較好的友誼路街市場監管所試點以“抽檢范圍全覆蓋,快檢技術全程用,風險提示全知曉”為目標的食品快檢技術應用進社區的新型食品安全監管模式,通過將快檢技術引入居民社區,使服務民生融入傳統監管業務,實現形式監管與內容監管的有機統一,試點3個月來產生良好的社會反響。
該所立足現有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裝備技術和人員配備條件,將快檢技術應用領域從以往的市場監管拓展到社區服務,在充分使用快檢設備的同時,使監管部門在群眾中的公信力和監管人員食品安全監管技能得到大幅提升。
該所根據轄區實際情況,以周為單位制定詳細的食品安全快檢計劃,做到“天天有任務,一天一主題”,其中每周一是社區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服務日,從轄區內14個社區選取一個作為本周服務點,由社區居委會提供場地,社區食品安全志愿者協助監管人員開展食品安全快檢服務;周二、周四的時間用于食品抽檢采樣,監管人員從轄區內兩個菜市場、一個大型超市及其他食品經營場所采集各類食品樣品帶回所內食品安全實驗室,做到抽檢范圍全覆蓋;周三、周五監管人員對采集的食品樣品進行快檢實驗、匯集實驗數據,經過統計分析形成風險提示并在下周一對社會公布。
在食品安全快檢技術進社區工作中,該所充分利用快檢技術操作簡單、出檢迅速、結果直觀的優勢,在社區現場為居民提供免費的食品檢測服務。社區居民可以將自己懷疑有問題的食品送到社區食品安全監控點,監管人員將現場運用比色卡、試紙條、水分測試儀等定性、定量檢測設備開展檢測活動,十幾分鐘內便可得到結果。監管人員通過向居民展示檢測實驗過程,詳細講解檢測結果,提出處理建議,以實際行動踐行擔當作為;群眾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驗,切身感受到食品安全快檢技術的科學性、便捷性,有效提升了市場監管部門在百姓心中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在此項工作開展過程中,該所指定一名具有食品安全專業背景的監管人員主要負責實驗工作,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同時,按照河西區市場監管局基層市場監管所“職能+地域”雙網格建設規范,要求其他監管人員也參與到此項工作中去,通過“干中學、學中干”的模式,實現食品安全快檢技術的“傳、幫、帶”,力求使每一名監管人員都掌握基本的檢測技能,實現全所食品安全監管能力的整體提升。
抽檢過程的科學與否直接決定了抽檢結果是否準確可靠。該所在食品樣品采集和快檢實驗中,始終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和操作規程開展工作,確保檢測結果準確。在抽檢對象的選擇上,該所從3個方面著手,確保檢測結果具有普遍適用性,能夠真實反映市售食品的質量狀況。
該所在對市場、超市、各類食品經營場所實施抽檢過程中,主要參考國家、天津市兩級食品安全抽檢計劃,同時結合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不合格食品通報內容,確定必須抽檢食品的種類范圍。此外,該所還重點對餐飲服務單位購入的各種食品原料強化抽檢頻次,為百姓餐桌上的安全做好“守門員”、把好最后一關。
該所針對轄區居民飲食結構豐富多樣、不同季節飲食內容差異較大的實際情況,在實施抽檢的過程中,確立了“市場最近什么銷量大,就檢什么;百姓最近愛吃什么,就檢什么”的抽檢原則,有針對性地選取熱銷食品開展抽檢工作,有效降低大范圍的食品安全風險。目前,已檢測過居民送檢的涼皮、紅粉皮、白粉皮、冷面、干銀耳、香椿、豆角、黃瓜、韭菜、青椒等食品。
現在,友誼路街市場監管所能夠對常見的蔬菜、水果、乳品、禽畜肉類以及水產品開展食品安全有害物質定性定量檢測,涉及農獸藥殘留、重金屬、添加劑等41個類別。在抽檢過程中,為保證抽檢結果普遍性和適用性,該所采取“雙隨機”的方式進行抽檢,即在轄區隨機選取地點,隨機抽取食品。為保證抽檢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該所采取“一樣三抽”的方式對同種食品實施采樣,即在3個不同地點采取同一種類食品的樣品。
該所每周將各類食品的抽檢結果及時整理、科學分析,找出共性問題,研判轄區食品安全風險程度,編寫《食品質量抽樣快速檢驗公示》,并加以有效運用。
該所每周一將《食品質量抽樣快速檢驗公示》張貼于轄區各社區的食品安全監控點,方便居民了解街區食品安全情況,提高防范意識;對存在問題的食品經營者予以曝光,以社會輿論壓力強化強化食品安全監管效果;同時公布舉報方式,成社會監督力量。該所還將《食品質量抽樣快速檢驗公示》呈報給街道食品安全委員會及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人,為政府落實食品安全屬地責任,防范食品安全風險提供參考依據,目前,該所已編發《食品質量抽樣快速檢驗公示》共計22期。
友誼路街市場監管所每周在《食品質量抽樣快速檢驗公示》中,對群眾最近關心的、媒體關注頻繁的食品安全問題做到及時科學回應。例如,對于百姓擔心的蔬菜農藥殘留問題,該所專門組織人員進行抽檢,結果顯示未清洗蔬菜表面的農藥殘留濃度為48,低于國家檢出標準(國家規定的農藥殘留濃度不得高于50)。監管人員通過進一步的對比試驗,發現蔬菜內層的農藥殘留濃度僅為27,所以在《公示》中建議百姓在加工處理蔬菜時除了清洗干凈表面,最好食用其內層部分。通過向公眾展示直觀的數據對比,該所有效地消除了百姓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疑慮,使社區居民不僅吃的放心,而且吃的健康;更使一些不實的食品安全謠言不攻自破,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該所針對抽檢過程中發現的疑似不合格食品,立即要求商家停止售賣,及時啟動科所聯動機制,請相關業務科室及檢驗檢測機構組織更為專業的復檢,如果檢測結果仍不合格,則對商家采取查處行動,并通過索證索票深挖不合格食品源頭,采取跨部門、跨區域聯合執法懲治,實現食品安全標本兼治。目前,已就居民送檢干銀耳檢出二氧化硫超標,居民送檢粉皮檢出硼砂、明礬等情況向各社區發出消費提示,提醒居民謹慎購買,同時組織監管力量在轄區內開展專項檢查,消除潛在食品安全風險。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進社區活動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該所自承擔此項試點以來始終本著虛心學習、扎實落地的工作態度不斷完善監管模式,力求形成可復制經驗,在河西區基層市場監管所推廣。?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企業風采
-
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