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竟然是細菌惹的禍?
除了感染性疾病以外,細菌和病毒還會導致其他一些疾病,比如宮頸癌(人乳頭瘤病毒)和胃潰瘍(幽門螺桿菌)。愛荷華大學的微生物學家日前在mBio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二型糖尿病可能也是細菌引起的,抗菌藥物和疫苗將有望用于二型糖尿病的防治。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為特征, 由胰島素分泌缺乏或功能障礙導致糖代謝紊亂引起的代謝性疾病。近年來全球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數急劇攀升,我國的糖尿病發病自2000年以來也進入了快速增長期。
Patrick Schlievert教授領導研究團隊發現,持續接觸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生產的毒素,會使兔子發展出二型糖尿病的標志性癥狀,包括胰島素抵抗、葡萄糖耐受不良和系統性炎癥。“兔子只是長期接觸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超抗原,結果卻發展出了二型糖尿病,”Schlievert說。研究人員指出,通過治療消滅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者中和超抗原,將成為預防和治療二型糖尿病的潛在途徑。
眾所周知,肥胖是二型糖尿病的重要風險因子,而且肥胖會改變機體的微生物組。“我們發現,隨著體重的增加,人體皮膚表面越來越容易被金黃色葡萄球菌占領,”Schlievert說。“這樣的個體會長期暴露在細菌生產的超抗原中。”
超抗原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產的一種毒素,能夠干擾免疫系統造成致命的感染,比如中毒性休克綜合癥、膿毒癥和心內膜炎。
研究人員發現,超抗原還能與脂肪細胞和免疫系統互作,引起慢性的系統炎癥。這種炎癥會導致二型糖尿病的多種標志性癥狀,包括胰島素抵抗。他們對四名糖尿病患者皮膚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水平進行了分析。研究顯示,這些人接觸的超抗原與引發兔子糖尿病的超抗原劑量相當。
“我們找到了阻止和改變糖尿病進程的新途徑,”Schlievert說。“我們正在開發針對超抗原的疫苗,希望可以阻止二型糖尿病的發展。”研究人員還打算使用一種局部凝膠來殺死皮膚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看這種做法是否能夠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