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兒童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例分析
病例
患兒,女,5歲5個月,藏族。因“皮膚黃、眼黃、尿黃10天”于2016 年3月3日收住入院。2016年2月20 日無明顯誘因下家人發現患兒皮膚黃、眼黃,尿色發黃,伴食欲減退,就診于當地醫院,查肝功能ALT 713.6 U/L,AST 687.5 U/L,GGT 185.8 U/L,ALP 712.2 U/L,ALB 39 g/L,TBIL 99.6μmol/L,DBIL 82.0μmol/L,TBA 114.7μmol/L;抗HAV陰性;HBsAb陽性;腹部超聲示膽囊壁增厚毛糙,腹腔積液。
入院后化驗:CHE 1728 U/L;前白蛋白35.5 mg/L;尿常規示尿膽紅素陽性,尿膽原陰性;PT 19.8 s,PTA 45%;血常規、糞常規、腎功能、血糖、電解質未見異常。抗-HAV、HBV 標志物、抗-HCV、抗-HDV、抗-HEV、抗EB 病毒抗體、抗風疹病毒抗體、抗CMV 抗體、抗單純皰疹病毒抗體和抗弓形蟲抗體均陰性。抗核抗體(ANA,核均質型)為1:320 陽性,其余均陰性;血IgG 16.8 g/L,IgA、IgM、C3、C4 均正常;抗ANCA 譜陰性。銅藍蛋白、RF、葉酸、VB12、鐵蛋白、甲狀腺激素、ESR、CRP、抗HIV、抗梅毒抗體、AFP、CK、CK-MB、CD4+和CD8+淋巴細胞均未見明顯異常。給予還原型谷胱甘肽、復方甘草酸苷、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膽堿注射液、熊去氧膽酸膠囊保肝、抗炎、退黃治療,維生素K1糾正凝血功能,補充白蛋白、呋塞米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血清轉氨酶較前下降,但黃疸持續上升。2016 年3月17 日化驗ALT 421.3 U/L,AST 1421.6 U/L,TBIL 181.8μmol/L,DBIL 149.7μmol/L,GGT 154.9 U/L,TBA 457.2μmol/L。PCT:0.75。
分析患者病情:ANA 1:320 陽性,IgG 升高,AIH診斷國際評分為14 分,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傷、遺傳代謝性疾病及感染中毒性肝損害,考慮自身免疫性肝炎可能性大。當即給予甲潑尼龍片20 mg 口服,1 次/d。給予頭孢噻肟鈉/舒巴坦鈉預防性抗感染治療1 周,PCT恢復正常。2016年4 月21 日化驗ALT 39.5 U/L,AST 31U/L,TBIL 14.1μmol/L,DBIL 8.7μmol/L,ALB 38 g/L,GGT 171.7 U/L,TBA 47.1μmol/L。遂將甲潑尼龍片減量為16 mg口服,1 次/d。患者病情好轉出院。
出院診斷:自身免疫性肝炎(I 型)。院外繼續口服甲潑尼龍片并逐漸減量,隨訪患者目前肝功能正常,口服甲潑尼龍片10 mg 1次/d維持治療。
討論
根據自身抗體類型的不同,兒童AIH 可分為2 型:I 型為ANA和(或)抗平滑肌抗體(SMA)陽性,抗肝腎微粒體I 型抗體(LKM-I)陰性;II型為LKM-I 陽性。文獻報道,兒童AIH占兒童非病毒性肝炎患者的2%~5%。兒童AIH 臨床表現多樣化,部分起病隱匿,極易誤診。肝臟病理學檢查是診斷AIH的一個重要方法。本例患者由于年齡偏小,肝功能明顯異常,患者家屬不同意行肝穿刺檢查。
2010 年美國AIH指南針對兒童AIH 的治療方案為潑尼松龍2 mg?kg-1?d-1 為起始劑量,最大劑量為60 mg?d-1)或聯合硫唑嘌呤1~2 mg?kg-1?d-1,治療2 周,將潑尼松龍減量至0.1~0.2 mg?kg-1?d-1 或5mg?d-1維持治療6~8 周。對于是采用隔日療法還是每日小劑量激素維持治療,目前尚存在爭議。即使及時診斷,采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極大部分患者仍存在病情反復、惡化、激發感染、激素副作用、停藥困難等預后差的問題。僅有極少數患者可以順利停藥。因此,兒童AIH 的治療療程及激素減量的時間問題仍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