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疼研究只抓小白鼠
凡是稍有動物實驗經歷的人,最多接觸的就是小白鼠,首先學會的也是小白鼠的抓取方法,但如何更好的抓取小鼠,不會產生不良影響(包括不被咬!!!)看一下這個蛋疼的研究吧: 根據最近發表在Nature Methods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如何捉取實驗小鼠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對小鼠的行為包括恐懼和焦慮反應等都有負面影響,并且可能會導致重要的動物實驗結果的改變。 ? 根據實驗目的不同有幾種抓取小鼠的方法。標準的抓取小鼠的方法是從小鼠尾巴中間而不是尾尖提起。使用這個簡單的處理方法,這些老鼠可以轉移到另一個籠子,稱重,檢查性別或是提起置于籠蓋上仔細檢查。 ? 到 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尚未意識到按標準程序來抓取小鼠可能影響他們實驗的結果,因為從尾部拿起可能會使小鼠產生焦慮和壓力。出于這個原因,綜合生物學研究所 的Jane Hurst 和 Rebecca West(利物浦大學,英國)提出了兩種可供選擇的方法,以避免導致小鼠厭惡和高焦慮問題。 ? 他 們開發的第一種方法是在所有的籠具里面配置一條通道來處理老鼠,將通道對準小鼠而不需要直接接觸小鼠。第二種方法是用手握住小鼠并使小鼠在手里可以自由活 動而不抓緊。這種技術最好是在第一次的時候稍微握緊約30秒讓小鼠熟悉一下,因為小鼠有可能不大習慣這種握式的方法而迅速跳開。 ? 通常將排 尿和排便用作衡量小鼠焦慮或壓力的參數,研究人員評估了雄性和雌性小鼠及不同品系的小鼠BALB / c,C57BL / 6和ICR(CD-1)對這三種抓取方法的反應,因為他們對焦慮和壓力的反應是有所不同的。他們在每天抓取小鼠前后立即對焦慮相關行為進行評估,并且他們 也在小鼠熟悉了某一種抓取方法后對其焦慮進行評估。 ? 研究人員發現,所有品系和性別的小鼠在第九天抓取的時候對所有這三種抓取方法都會形成一致的自愿效應。但是相對另兩種新方法來說,尾部抓取法顯示了最低的自愿效應并且導致更多的排尿和排便。他們還報告說,這種反應和晝夜周期的白晝與黑夜階段有關而和抓取者的經驗無關。 ? 研究人員發現了使用這些新方法的不同優勢。如果抓取者第一次使用通道或是握式法抓取小鼠后,可以降低下次尾巴抓取法觀察小鼠腹部表面和肛門生殖器區域(腹部檢查)時小鼠的焦慮和壓力。他們還發現,抓取小鼠的頸部后也有相同的反應。 抓取老鼠的尾巴是實驗室經常使用的一種捉取小鼠的方法。因此科學家們并不認為小鼠焦慮反應會影響實驗結果,他們通常把這些反應當成正常現象。但是,上述研究表明,抓取小鼠的方式會大大的影響小鼠的行為,導致他們的焦慮和壓力反應,這些都會極大的影響動物實驗的結果。 ? 研究人員還指出,當一個特殊的實驗需要強烈的焦慮反應時,不推薦使用籠通道和開放式握取方法。在這種情況下,重要的是務必要采用尾巴抓取小鼠的方法。 ? 通道或握式法是重要的可供選擇的抓取小鼠的方法。這兩種方法可以降低內部實驗的差異性。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可以降低這個動物實驗成果的差異性并且使得該實驗更具有重現性。 ? 總 之,抓取小鼠的重要性可以用Hurst教授的話來總結就是:“實驗動物的常規捉取是必要的,因此重要的是,我們盡我們所能,減少小鼠的任何壓力和焦慮。使 用造成最小焦慮的捉取方法,同時也降低了實驗干擾因素并且改善了小鼠在實驗中的反應,將能取得更多顯著的科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