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母豬的飼養與管理
養好、管好懷孕母豬的中心任務是保證胎兒能在母體內得到充分的生長發育,防止化胎、流產和死胎的發生,使懷孕母豬每窩產出數量多、初生體重大、體格健壯和均勻整齊的仔豬,并使母豬有適度的膘情和良好的泌乳性能。
為此,需要做好如下幾點:
(一)進行早期懷孕診斷
為了縮短豬的繁殖周期,提高年產仔窩數,需要對配種后的母豬進行早期懷孕診斷。早期懷孕診斷的方法很多,現把便于養殖戶應用的兩種方法介紹如下:
(1)根據發情周期和懷孕癥狀診斷。此種方法不用任何儀器、藥物,是簡單易行的方法,在養豬生產中廣泛應用。如果母豬配種后約經過3周沒再出現發情,并且有被毛順溜光亮、增膘明顯、食欲漸增、性情溫馴、行動穩重、貪睡、尾巴自然下垂、陰戶縮成一條線、驅趕時夾著尾巴走路等現象,則初步斷定已經懷孕。
但要注意個別母豬有“假發情”現象,“假發情”與真發情不同,發情癥狀不明顯,發情時間短,不愿接近公豬,不接受爬跨。采用此種方法診斷懷孕需要具有一定的生產經驗。
(2)尿中雌激素化學診斷法。母畜懷孕后尿中雌激素含量增加,特別是豬和馬更明顯。原理是孕酮與硫酸接觸會出現美觀豆綠色熒光化合物,此種反應隨懷孕期延長而增強。
操作方法是:取母豬尿液150毫升放入試管中,加濃硫酸3毫升或者濃鹽酸5毫升,加溫至100℃,保持10分鐘,冷卻至室溫后,加入18毫升苯,加塞振蕩,見分離出有雌激素的層后,再加10毫升濃硫酸,加塞振蕩,并加熱至80℃,25分鐘后,借日光或紫外線燈觀察,若在硫酸層出現熒光,則是陽性反應,表明豬懷孕了。母豬配種后26~30天,每百毫升尿液中含有孕酮5微克時,即為陽性反應值,此種方法準確率高達95%,對母豬無任何危害。
(二)懷孕母豬預產期的推算
母豬配種時要詳細記錄配種日期和與配公豬的品種及號碼。一但斷定母豬懷孕就要推算出預產日期便于飼養管理,做好接產準備。母豬的懷孕期為110~120天,平均為114天。推算母豬預產期均按114天進行,可按以下方法推算。
(1)三、三、三法。為了便于記憶可把母豬的懷孕期記為3個月3個星期零三天。
(2)配種月加3,配種日加20法。即在母豬配種月份上加3個月,在配種日子上加20天,所得日期就是母豬的預產期。例如:2月1日配種,5月21日分娩,3月20日配種,7月10日分娩。
(三)懷孕母豬的飼養
初春季節氣候較冷,日照時間短,給懷孕母豬的正常生長發育帶來不利影響。母豬懷孕后,受精卵在第9~13天內的附植初期,會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死亡,懷孕后第30天會出現第2個死亡高峰,兩次死亡數占受精卵死亡總數的30%~40%,第3個死亡高峰出現在交配后60~70天。
但如果生產中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控制豬舍環境,可把胚胎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1)養好懷孕母豬,首先要選擇適當的飼喂方式。對懷孕母豬的飼喂應因豬而異,生產中一般采用以下三種方式:一是抓兩頭的精料飼養,顧中間的青料飼養。這種方式適應于體況較差的經產母豬。
即在配種前20天和配種后10天加喂精料,豬體恢復健康后以青飼料為主,按飼養標準喂養,直到懷孕80天后,再加喂精料,但后期的營養水平應高于前期。二是前粗后精。這種方式適合于配種前體況良好的經產母豬。即在懷孕前期多喂給青粗飼料,后期再加喂精料。
三是步步登高。這種方式適合于初產母豬和哺乳期間配種的母豬。即在懷孕初期以青粗飼料為主,逐漸增加精料比例,相應增加飼料中的蛋白質和礦物質。但應注意在母豬產前1周,減少日糧10%~20%,供給母豬充足營養。
(2)滿足營養物質的供應。營養物質的供應是保證母豬和胎兒正常生長發育所必需的,要做好以下三點:一是母豬從日糧中獲得的營養物質,首先要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然后供應自身,并為哺乳儲備營養。
二是生產中除應供給母豬足夠的能量和蛋白飼料外,還應滿足其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需要,并適時進行合理飼喂。三是喂給懷孕母豬的日糧,要講究衛生和保證質量,嚴禁飼喂霉變、冰凍、帶毒和強刺激性飼料,否則容易引起流產;同時要注意不要隨意更換飼料品種,喂青粗飼料應少喂勤添,隨時讓母豬飲到清潔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