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腹前外側壁
佚名 ?
?
?
腹部位于胸部和骨盆之間,其上界可觸及的體表標志有劍突、肋號;下界有恥骨聯合上緣、恥骨結合、髂前上棘和髂嵴,還有張于髂前上棘和恥骨結節間的腹溝韌帶。
腹部包括腹壁、腹腔和腹腔器官。腹壁以腋后為界分為前方的腹前外側壁和后方的腹后壁。腹腔的頂為膈所封閉,借之與胸腔分離,向下經骨盆入口續于盆腔。腹腔器官包括消化器官的大部、部分泌尿器官及脾等,由于膈穹向胸腔膨隆,所以一些腹腔器官(如肝、胃、腎等)的上部與胸部相重疊。另外,一些器官(如小腸、乙狀結腸)部分經骨盆上口落入盆腔中。
為了便于描述腹腔臟器的位置和進行體表觸摸,常將腹部以兩條水平線和兩條垂直線劃分為九個區。上水平線為通過兩側肋弓最低點的連線,下水平線是通過兩側髂嵴最高點的連線。兩條垂直線分別通過兩側腹股溝韌帶的中點。九個區的名稱是:腹上區和左、右季肋區;臍區(腹中區)和左、右腰區;腹下區和左、右腹股溝區(圖1)。
圖1 腹部的分區
腹前外側壁
一、腹前外側壁層次
腹前外側壁是腹部手術的入路部位,了解它的層次和結構特點在醫學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
1.皮膚
腹前外側壁皮膚薄而有彈性,易與深部的組織分離。除腹股溝區皮膚移動性較小外,其余則有較大的移動性,以適應腹、盆部臟器容積的變化。腹部中點稍下方為臍,為胎兒與母體聯系的臍動、靜脈以及卵黃囊管和臍尿管等結構所通過。胎兒娩出臍帶脫落后,臍的局部封以致密的結締組織板,叫做臍筋膜,向深部直接與腹膜壁層相連,形成了腹壁最薄弱的部位,也是疝的好發部位。
2.淺筋膜
由脂肪組織和疏松結締組織構成。臍平面以下,淺筋膜可分為兩層。淺層為脂肪層,叫做Comper氏筋膜,由脂肪組織構成,厚度因人的胖瘦而異,向下與股部淺筋膜相延續;深層為膜性層,由疏松結締組織構成,叫做Scarpa氏筋膜,在中線處與腹白線相愈著,向下在腹股溝韌帶下方約一橫指處附著于股部的闊筋膜而形成盲囊,但向內下方經恥骨聯合和恥骨結節間續于會陰淺筋膜(Colle氏筋膜)。所以,當尿道環部損傷尿外滲時,尿液通過會陰淺筋膜與深筋膜間的間隙擴散,可向上達于腹壁Scarpa 氏筋膜的深面,但卻不能越過前正中線,也不能下達于股部。
(一)淺動脈
腹前壁下半部有兩條較大的淺動脈,即在股前部解剖中已經尋找過的腹壁淺動脈superficial epigastric artery和旋髂淺動脈superficial iliac circumflex artery,均起自股動脈,前者上行越過腹股溝韌帶走向臍部;后者分布髂前上棘附近。由于這些淺動脈走行于淺筋膜的淺、深層之間,故在此部切取帶血管蒂的皮瓣時,宜保留足夠的淺筋膜組織。此外還有來自肋間動脈、肋下動脈、腰動脈等的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