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實驗基本操作之七“給藥途徑與方法”
在動物實驗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實驗目的、動物種類、藥物類型來決定動物的給藥途徑與方法。動物的給藥方法主要分為注射法和投入法兩種,不同方法按給藥途徑又分為很多具體類型。注射法分為: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腦膜下注射、腦內注射、胸腔內注射、腰椎內注射、靜脈注射、關節腔注射和心內注射。投入法可分為:鼻腔內投入、胃腔內投入、腸管內投入、氣管內投入和經口腔投入。以下將各種動物的主要給藥途徑和方法做一介紹。
(一)皮下注射
注射時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提起皮膚,將連有5(1/2)號針頭的注射器刺入皮下。皮下注射部位一般狗、貓多在大腿外側,豚鼠在后大腿的內側或小腹部;大白鼠可在側下腹部。兔在背部或耳根部注射。蛙可在脊背部淋巴腔注射。
(二)皮內注射
皮內注射時需將注射的局部脫去被毛,消毒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按住皮膚并使之繃緊,在兩指之間,用結核菌素注射器連4(1/2)細針頭,緊貼皮膚表層刺入皮內,然后再向上挑起并再稍刺入,即可注射藥液,此時可見皮膚表面鼓起一白色小皮丘。
(三)腹腔注射
用大、小白鼠做實驗時,以左手抓住動物,使腹部向上,右手將注射針頭于左(或右)下腹部刺入皮下,使針頭向前推0.5~1.0cm,再以45度角穿過腹肌,固定針頭,緩緩注入藥液,為避免傷及內臟,可使動物處于頭低位,使內臟移向上腹。若實驗動物為家兔,進針部位為下腹部的腹白線離開1cm處。
(四)靜脈注射
1、兔
兔耳部血管分布清晰。兔耳中央為動脈,耳外緣為靜脈。內緣靜脈深不易固定,故不用。外緣靜脈表淺易固定,常用。先拔去注射部位的被毛,用手指彈動或輕揉兔耳,使靜脈充盈,左手食指和中指夾住靜脈的近端,拇指繃緊靜脈的遠端,無名指及小指墊在下面,右手持注射器連6號針頭盡量從靜脈的遠端刺入,移動拇指于針頭上以固定針頭,放開食指和中指,將藥液注入,然后拔出針頭,用手壓迫針眼片刻。
2、小白鼠和大白鼠
一般采用尾靜脈注射,操作時先將動物固定在鼠筒內或扣在燒杯中,使尾巴露出,尾部用45~50℃的溫水浸潤半分鐘或用酒精擦拭使血管擴張,并可使表皮角質軟化,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兩側,使靜脈充盈,用中指從下面托起尾巴,以無名指和小指夾住尾巴的末梢,右手持注射器連4(1/2)號細針頭,使針頭與靜脈平行(小于30℃),從尾下四分之一處(約距尾尖2~3厘米)處進針,此處皮薄易于刺入,先緩注少量藥液,如無阻力,表示針頭已進入靜脈,可繼續注入。注射完畢后把尾部向注射側彎曲以止血。如需反復注射,應盡可能從末端開始,以后向尾根部方向移動注射。
3、狗
狗靜脈注射多選前肢內側皮下頭靜脈或后肢小隱靜脈注射。注射前由助手將動物側臥,剪去注射部位的被毛,用膠皮帶扎緊(或用手抓緊)靜脈近端,使血管充盈,從靜脈的遠端將注射針頭平行刺入血管,待有回血后,松開綁帶(或兩手),緩緩注入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