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實驗方法> DNA實驗技術> DNA蛋白相互作用>實驗小竅門

    實驗小竅門

    關鍵詞: 實驗 小竅門來源: 互聯網

    對于經歷了碩士. 博士以及博士后磨練的前輩們. 大家肯定都有自己的科研體會和實驗技巧的竅門或者"絕活". 這些竅門有的可能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對于新入實驗室的師弟師妹們來說. 聽聽師兄師姐們的實驗心得可以使自己更快進入科研角色. 避免走很多彎路。

    經驗一

    形態學方法

    免疫組織化學

    實驗對象:冰凍切片

    步驟

    1. 室溫下復溫30 Min. 0. 01 M PBS清洗5 Min×3;

    2. 加入配好的0. 3% Triton X100(30% Triton X100+0. 01 MPBS 100 Ml)30 Min. 以增加細胞的通透性. 0. 01 MPBS清洗5 Min×3;

    3. 5%小牛血清封閉1 h0. 01 MPBS清洗5 Min×3;

    3. 加入用血清稀釋液(牛血清白蛋白 1. 00 g+0. 01 MPBS 100 Ml)稀釋的一抗. 4 ℃存放24-48 h;吸去抗體. 0. 01 MPBS洗5 Min×3;

    4. 加入配好的0. 3%的過氧化氫甲醇溶液(甲醇80 Ml+0. 01 MKPBS 100 Ml+30%過氧化氫)30 Min. 以消除內源性過氧化物酶的影響. 0. 01 MPBS清洗5 Min×3;

    5. 加入0. 01 MPBS稀釋的的二抗. 室溫孵育2 h。0. 01 MKPBS洗5 Min×3;

    6. 加入ABC復合物之類的抗體. 室溫孵育2 h. 0. 01 MPBS洗5 Min×3;蒸餾水迅速沖三次;

    7. 加入顯色液. 進行免疫組織化學顯色. 時間一般不超過30 Min. 可不時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 待細胞著色而背底顏色較淡時馬上吸去顯色液. 用蒸餾水迅速沖三次后加入0. 01 MKPBS終止反應;

    8. 梯度酒精脫水之后. 封片. 拍照。

    細節將消除內源性過氧化物酶這一步放在后面. 能避免雙氧水對目的蛋白的影響

    經驗二

    (1)實驗技術大類:

    免疫測定與診斷技術

    (2)具體實驗技術名稱:

    ELISA

    (3)實驗對象:

    腫瘤病人血清標本

    (4)簡要步驟:① 包被:用包被緩沖液將 MBP/OY-TES-1稀釋至1. 0μ g/ Ml. 取100μl/孔包被酶標板. 4 ℃濕盒過夜。1×PBS-T洗板3次(室溫靜止30sec/次). 甩去液體. 用紙吸干;

    ② 封閉:5%脫脂奶(200μl/孔)37 ℃封閉30 Min. 1×PBS-T洗板4次. 甩去液體. 用紙吸干;

    ③ 上血清:加入待檢稀釋血清(1:400). 陽性對照和空白對照各100μl/孔. 37 ℃濕盒孵育1 h. 1×PBS-T洗板4次. 甩去液體. 用紙吸干;

    ④ 上二抗:加入Biotin-綿羊抗人I g g單克隆抗體(1:1000). 37 ℃濕盒溫育1 h. 1×PBS-T洗板4次. 甩去液體. 用紙吸干;

    ⑤ 上標記物:加入Avidin- hRP(1:1000). 37 ℃濕盒溫育30 Min. 1×PBS-T洗板4次. 甩去液體. 用紙吸干;

    ⑥ 顯色:T MB避光顯色15 Min. 加1N h2SO4終止反應;

    ⑦ 酶標儀OD450與OD630雙波長讀數。

    (5)我的竅門或者心得體會:1. 我沒用試劑盒做(尚未有商業化試劑盒開發). 所以一切數據都要自己計算. 包括包被蛋白濃度. 一抗濃度. 二抗濃度. 計算時務必不能出錯. 要不就會功虧一簣。

    2. 用任何試劑前都要把試劑混勻. 因為蛋白是很容易沉淀的。

    3. 用固定的幾把移液器. 這樣可以盡可能的較少誤差。

    4. 濕盒孵育前要先把濕盒放在37°進行溫度平衡. 這樣可以減少達到平衡的時間. 而且也可以避免符合試驗溫度的孵育時間不夠。

    5. 等板底的水珠揮發以后再讀數. 要不會出現負值。

    6. 實驗時盡量少開口說話(因為大部分做的是蛋白的測定. 口水避免不了會使所測蛋白降解的啊. 呵呵)

    經驗三

    1)實驗技術大類:

    動物建模

    (2)具體實驗技術名稱: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動物模型建立

    (3)實驗對象:

    C57BL/6J小鼠

    (4)模型制作:高氧組幼鼠與哺乳母鼠一起置于密閉容器內. 氧氣的流量控制在0. 5~1. 0 L/ Min. 使容器內氧氣分壓控制在75%±2%. 期間用測氧儀持續監測容器內的氧分壓;每2 d打開氧箱更換墊料. 加食. 換水. 替換母鼠。在此高氧環境中飼養5 d. 5 d后即出生第12 d (P12) 返回正常空氣環境中繼續與母乳共同飼養。對照組幼鼠與哺乳母鼠始終在正常空氣環境中飼養。

    (5)我的竅門或者心得體會:OIR(氧誘導視網膜病變)小鼠模型是目前最常用的氧誘導視網膜病變模型。該動物模型不受動物性別的影響. 左右眼血管化區域和新生血管的嚴重程度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避免了實驗誤差。建議采用75%O2濃度建立模型. 效果良好。

    雖然有資料表明. 將小鼠持續5 d置于80%以上O2濃度的密閉氧箱內. 然后返回正常空氣環境. 同樣可以建立血管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模型. 但在預實驗中我們發現. 隨著氧濃度的升高. 視網膜新生血管的發生率僅有輕微增加. 但母鼠的死亡率卻明顯增加。

    另外在預實驗中. 為了簡化實驗流程. 同時減少母鼠調換后母鼠食小鼠的現象. 我們曾試圖將母鼠連續5 d置于75%O2濃度環境中飼養. 但發現母鼠多在第4~5 d或者出箱后因氧中毒肺水腫死亡。為此我們采用75%O2濃度. 每2 d對調母鼠同時更換水. 墊料. 食物. 這樣基本可避免母鼠死亡. 同時獲得基本一致的視網膜血管增生反應。

    經驗四 1)實驗技術大類:

    動物建模

    (2)具體實驗技術名稱: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動物模型建立

    (3)實驗對象:

    C57BL/6J小鼠

    (4)模型制作:高氧組幼鼠與哺乳母鼠一起置于密閉容器內. 氧氣的流量控制在0. 5~1. 0 L/ Min. 使容器內氧氣分壓控制在75%±2%. 期間用測氧儀持續監測容器內的氧分壓;每2 d打開氧箱更換墊料. 加食. 換水. 替換母鼠。在此高氧環境中飼養5 d. 5 d后即出生第12 d (P12) 返回正常空氣環境中繼續與母乳共同飼養。對照組幼鼠與哺乳母鼠始終在正常空氣環境中飼養。

    (5)我的竅門或者心得體會:OIR(氧誘導視網膜病變)小鼠模型是目前最常用的氧誘導視網膜病變模型。該動物模型不受動物性別的影響. 左右眼血管化區域和新生血管的嚴重程度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避免了實驗誤差。建議采用75%O2濃度建立模型. 效果良好。

    雖然有資料表明. 將小鼠持續5 d置于80%以上O2濃度的密閉氧箱內. 然后返回正常空氣環境. 同樣可以建立血管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模型. 但在預實驗中我們發現. 隨著氧濃度的升高. 視網膜新生血管的發生率僅有輕微增加. 但母鼠的死亡率卻明顯增加。

    另外在預實驗中. 為了簡化實驗流程. 同時減少母鼠調換后母鼠食小鼠的現象. 我們曾試圖將母鼠連續5 d置于75%O2濃度環境中飼養. 但發現母鼠多在第4~5 d或者出箱后因氧中毒肺水腫死亡。為此我們采用75%O2濃度. 每2 d對調母鼠同時更換水. 墊料. 食物. 這樣基本可避免母鼠死亡. 同時獲得基本一致的視網膜血管增生反應。

    經驗五

    1)實驗技術大類:

    形態學

    (2)具體實驗技術名稱:

    視網膜鋪片ADP酶染色

    (3)實驗對象:

    C57BL/6J小鼠視網膜

    (4)簡要步驟:

    ①在解剖顯微鏡下沿角鞏膜緣切開眼球. 娩出晶狀體. 液態玻璃體自行流出. PBS清洗后段眼杯。

    ②將眼杯倒扣于平皿上. 以視神經為中心. 小心剝離視網膜與脈絡膜。

    ③以后極為中心. 將視網膜放射狀切開為6瓣。

    ④將取出的視網膜置于24孔板中染色。

    (5)我的竅門或者心得體會:視網膜鋪片ADP酶染色法并不是一個復雜的技術. 對大鼠來說很容易. 但對于C57BL/6J小鼠和昆明小鼠來說則很難. 尤其是出生幾天的幼鼠. 因此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注意一些操作中的細節. 才能較完整的分離出視網膜. 使鋪開的視網膜平整. 染色后背景干凈. 血管分布層次清晰. 動靜脈易于辨認。

    1固定時間 關于眼球的固定時間. 我認為多聚甲醛固定4~6小時為宜。固定時間過短(﹤4小時)及固定時間過長(過夜)都不利于視網膜的分離。視網膜會與鞏膜粘連在一起. 分離時容易扯破. 且鋪片時容易卷曲。

    2 眼杯的分割 有資料介紹說. 以視盤為中心. 用眼科剪將眼杯剪為4~6瓣. 但我在操作過程中發現. 眼科剪刃較厚. 剪開視網膜時很容易由于擠壓力使視網膜變形. 甚至破裂。有的資料雖然說到要以視盤為中心將視網膜放射狀切開. 但沒有具體描述其過程。

    我的做法是:分離出視網膜后. 用有齒彎鑷抵住視網膜后部. 使其呈半豎立位. 用手術刀片(或刮胡刀片)以視盤為中心放射狀切開視網膜. 切完一刀然后慢慢轉動一下視網膜. 直至切成4~6瓣。切開時可以距離視盤近些. 以減小各瓣之間的相互拉力. 同時可以防止各瓣內的毛細血管網在鋪片過程中隨其弧度而卷曲起來。或者以視盤為中心. 間隔等距離呈V字型切除一些視網膜組織. 同樣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

    3 鋪片 染色后將視網膜夾持到載玻片上. 如果卷曲重疊. 可以用注射器針頭輕輕將各瓣挑起. 鋪平. 同時挑除各瓣頁上漂浮的毛細血管網. 然后用濾紙沿視網膜邊緣吸干殘留的液體. 就可以用甘油樹膠封片拍照了。

    經驗六

    形態學方法

    免疫組織化學

    實驗對象:石蠟切片

    步驟:

    ①石蠟切片脫蠟和水化后. 用PBS沖洗3次. 每次5 Min。

    ②組織抗原修復. 修復完自然放置至室溫。

    ③每張切片加1滴或50 μl過氧化酶阻斷劑 (試劑A). 室溫下孵育10 Min.

    以阻斷內源性過氧化物酶的活性。PBS沖洗3次. 每次5 Min。

    ④除去PBS液. 每張切片加1滴或50 μl正常非免疫動物血清 (試劑. 室溫下孵育10 Min。

    ⑤每張切片加1滴或50 μl 0. 1%的Triton X-100破膜. 室溫下孵育10 Min。

    ⑥除去血清. 每張切片加1滴或50 μl的一抗體 (稀釋濃度為1:100). 4 ℃孵育過夜。PBS沖洗3次. 每次5 Min。

    ⑦除去PBS液. 每張切片加1滴或50 μl生物素標記的第二抗體 (試劑C). 室溫下孵育10 Min。PBS沖洗3次. 每次5 Min。

    ⑧除去PBS液. 每張切片加1滴或50 μl鏈霉素抗生物素-過氧化物酶溶液 (試劑D). 室溫下孵育10 Min。PBS沖洗3次. 每次5 Min。

    ⑨除去PBS液. 用PBST溶液漂洗切片3次. 每次10 Min。

    ⑩除去PBS液. 每張切片加2滴或100 μl新鮮配制的DAB溶液. 顯微鏡下觀察1~3 Min。

    自來水沖洗. 蘇木素復染. PBS或自來水沖洗返藍。

    梯度酒精脫水干燥. 二甲苯透明。

    中性樹膠封固。

    數碼相機拍照保存。

    5)我的竅門或者心得體會:以上我寫的是常規的免疫組化的步驟. 但其實我試過在蘇木素復燃. 氨水返藍后不用再繁瑣的進行梯度酒精脫水以及二甲苯透明的這些步驟. 直接將玻片放在晾片板上自然晾干即可封片拍照觀察. 而且效果也很好. 因為梯度酒精的作用就是脫水. 跟你自然晾干作用一樣;中性樹膠里面本身就有二甲苯. 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透明的作用。這樣一來. 整個免疫組化每次就可以節省一個小時的時間了。大家可以試試看。

    經驗七

    形態學方法

    載玻片處理(免疫組化用)

    實驗對象:載玻片

    (一)我們大學多個實驗室用的載玻片處理方法:

    1. 普通的載玻片(例如: 帆船牌). 將其排列在玻片架上. 置于熱水中. 加洗衣粉. 煮沸30分鐘

    2. 傾去洗衣粉水. 自來水沖洗2遍. 把洗衣粉沖干凈

    3. 超聲清洗(65 w. 10 Min)

    4. 酸缸內浸泡過夜

    5. 自酸缸內取出. 自來水沖洗

    6. 超聲清洗(65 w. 10 Min)

    7. 雙蒸水沖洗. 烘干

    8. 75%酒精浸泡過夜

    9. 雙蒸水沖洗. 烘干

    10. 過明膠(3次)

    (二)我改良的載玻片處理方法:

    1. 購買潔凈度高的載玻片(例如:世泰)

    2. 置架排列后. 75%酒精中浸泡過夜

    3. 取出后. 雙蒸水洗滌. 烘干

    4. 過明膠(3次)

    我的竅門或心得體會:

    1. 經改良后的步驟簡單快捷. 節省大量時間。舊方法最起碼要4天時間. 新方法2天就完成了。當處理少量載玻片可能不覺得有多大差異. 但如果你主要研究形態學的話. 處理幾百張載玻片的時候. 就可以體驗到這兩種方法的差別。

    2. 很多人用多聚賴氨酸處理載玻片. 個人覺得還是明膠可靠. 很少掉片. 比較過自己用多聚賴氨酸處理的載玻片或者是直接從公司購買的多聚賴氨酸處理的載玻片. 都有不同程度的掉片現象. 做石蠟切片的可能相對還好一些. 但是冰凍切片. 個人感覺明膠處理的的載玻片明顯優于多聚賴氨酸處理的載玻片。并且. 明膠經濟實惠. 非常便宜. 而多聚賴氨酸很貴;過明膠可以用個大燒杯批量處理. 過多聚賴氨酸的時候那可是細活。

    經驗八

    (1)實驗技術大類:

    動物模型建立

    (2)具體實驗技術名稱:

    經側腦室注射給藥方法

    (3)實驗對象:

    大鼠

    (4)簡要步驟

    1) 手術器械高溫消毒. 立體定位儀經碘酊擦拭后酒精脫碘。

    2) 大鼠先經10%水合氯醛按3. 5 Ml?B w的劑量腹腔注射麻醉. 待麻醉后顱頂部備皮。

    3) 大鼠頭部按顱骨水平位 (即調整門齒桿. 使前囟與人字點相平) 被固定在立體定位儀上. 常規消毒. 剪開顱頂皮膚. 暴露顱骨的前囟. 3%的雙氧水擦除骨膜. 拭去血跡。

    4) 參考 geor ge Paxinos & C harles watson所著的大鼠腦立體定位圖譜 (T he rat brain in stereotaxic coordinates. 3rd edition)所示. 選取前囟后0. 8 M M (AP:0. 8 M M). 左側旁開1. 5 M M (L: 1. 5 M M) 位點為左側腦室注射點. 用電鉆在顱骨該位點鉆孔備用。

    5) 將5 μl微量進樣器抽吸好各組所需注射試劑 (1. 5 μL) 后. 固定于立體定位儀垂直臂桿上. 以顱骨平面為參考平面. 旋轉臂桿使針頭經顱骨表面的側腦室注射點鉆孔處進針至顱骨平面下4. 3 M M深度 (AP: -0. 8 M M. L: 1. 5 M M. V: -4. 3 M M) 后固定。

    6) 緩慢旋轉微量進樣器尾端旋鈕. 使1. 5μL注射液緩慢注入. 注射時間5 Min. 以盡量減輕人為因素所致損傷. 同時觀察大鼠呼吸. 心率等生命體征。注射后留置針頭5 Min. 使注射液盡量全部被吸收以避免隨針頭帶出。旋轉立體定位儀垂直桿緩慢退針. 退出顱骨平面后. 取下微量進樣器。

    7) 解除耳桿. 牙套等固定裝置. 將大鼠單獨置于鼠籠中等待麻醉蘇醒。

    (5)我的竅門或者心得體會

    暴露前囟的時候使用3%雙氧水擦除顱骨骨膜. 骨縫處的結締組織經雙氧水的作用后會顯示出清晰的"十"字交叉. 交叉點即為前囟. 定位準確;另外. 雙氧水擦除骨膜還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經驗九

    (一)實驗技術大類:

    形態學方法

    (二)具體實驗技術名稱:

    Neo-Ti M M染色

    (三)實驗對象:

    大鼠腦組織冰凍切片

    (四)簡要實驗步驟

    1. 大鼠灌注取腦. 對半切開. 左側大腦半球用于Neo-Ti M M染色. 右側大腦半球用于免疫組化染色。

    2. 取左側腦半球. 先置于1%硫化鈉 (Na2S) 溶液浸泡30 Min. 轉置于3%戊二醛/4%多聚甲醛/0. 1 Mol/L PB溶液中固定48 h。

    3. 轉置20%. 30%蔗糖/0. 1 Mol/L PB溶液梯度脫水. 直至標本在標本瓶中沉底后取出. 濾紙吸干表面水分。

    4. 標本經OCT包埋劑包埋. 連續冠狀位切片. 層厚45 μ M。每隔4張取1張. 留取3個切片平面. 用于Neo-Ti M M染色。

    5. 37 ℃烤箱風干1 h. 置于陰涼處自然風干過夜. 4 ℃冰箱內儲存備用。

    6. Neo-Ti M M 染色方法:

    (1) 制備顯色劑:

    ① 50%阿拉伯膠60 Ml

    ② 檸檬酸緩沖液10 Ml (含2. 55 g檸檬酸和2. 35 g檸檬酸鈉的)

    ③ 5. 67%對苯二酚溶液30 Ml (含對苯二酚1. 7 g)

    ④ 17%硝酸銀0. 5 Ml (含硝酸銀0. 085 g)

    染色前于暗室內將①. ②. ③三液充分混勻. 再加入④充分混勻. 即配即用。

    (2) 恒溫避光染色:置于恒溫37 ℃搖床中避光染色120 Min。

    (3) 充分水洗:流水沖洗至少30 Min。

    (4) 梯度脫水:70%. 80%. 95%酒精各脫水3 Min. 100%酒精 ( I ). (II) 各脫水5 Min。

    (5) 透明:二甲苯 ( I ). 二甲苯 (II) 各透明5 Min。

    封片: 中性樹膠封片保存。

    我的竅門或者心得體會:

    Neo-Ti M M染色傳統方法要硫化鈉 (Na2S)經心臟灌注. 但是如果要你要利用腦組織標本檢測多個指標. 不能灌注硫化鈉的話. 可以生理鹽水灌注后取腦. 對半切開. 左右腦作不同的處理。取出的腦標本再浸泡硫化鈉. 同樣可以做出滿意的Neo-Ti M M染色效果。另一半腦組織可以做其他處理。

    經驗十

    (一)實驗技術大類:

    細胞培養. 免疫組化

    (二)具體實驗技術名稱:

    細胞爬片. 固定. 免疫組化

    (三)實驗對象:

    細胞

    (四)簡要步驟

    細胞爬片一般的過程是:在孔板中放一塊大小合適切無菌的玻片. 然后把消化均勻的懸濁液吸入孔板中覆蓋玻片. 然后放入培養箱培養. 第二天觀察細胞狀況. 如果爬片良好. 單層狀. 那么就可以吸取培養液. PBS沖洗后. 用多聚甲醛固定. 然后將固定的玻片拿出. 進行后續的細胞免疫組化。

    (五)我的竅門或者心得體會

    我改良的方法:直接用那種獨立的一次性的塑料培養皿. 大小大概相當于一個24孔板的孔. 然后按照上面的方法. 把消化均勻的懸濁液吸入培養皿中. 不過培養皿中不用再放玻片了. 然后放入培養箱培養. 第二天觀察細胞狀況. 如果爬片良好.

    單層狀. 那么就可以吸取培養液. PBS沖洗后. 用多聚甲醛固定. 然后固定好之后. 用一個圓錐似的尖的利器在培養皿的底壁上畫一個大小適當的圓. 要用力一點. 使得這個圓的邊緣形成一個小溝. 這樣一來. 在后續的細胞免疫組化過程中. 你要的各種液體. 包括抗體之類的. 都可以以這個圓為目標. 因為有小溝的存在. 所加的液體不會到處流. 節省了抗體和試劑. 等做完免疫組化時. 也同樣是不用進行酒精和二甲苯透明. 直接晾干. 然后放在顯微鏡下直接觀察和拍照。

    另外如果經費允許的話. 可以直接買那種用來做共聚焦的一次性獨立的塑料培養皿. 這種培養皿的底壁上已經設計了現成的一個圓形的小溝. 不用你再自己畫一個小溝了. 而且特別干凈。只是價格比較貴。

    經驗十一

    (一)實驗技術大類:

    分子生物學

    (二)具體實驗技術名稱:

    微小組織的RNA提取技巧

    (三)實驗對象:

    視網膜等微小組織

    (四)簡要步驟

    對于大塊的組織提RNA常規的就是用玻璃的勻漿器冰上操作. 但對于微量的組織. 比如說剛出生的小鼠的視網膜如何提取RNA呢?其中最關鍵的步驟是怎么找一種合適的儀器. 用什么合適的方法才能夠提取出RNA呢?畢竟視網膜非常小. 只有大概一滴膠水那么大小. 即使用最普通的玻璃勻漿器. 也顯得非常大. 視網膜都會粘在容器壁上. 最后視網膜都沒了。

    (五)我的竅門或者心得體會

    首先我用的容器是1. 5毫升的無菌EP管. 一個可以放下1. 5毫升的無菌EP管的冰盒. 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器具-- handy Pestle微量勻漿器. 日本TOYOBO公司. 貨號是: h MX-301. 這種器具最大的特點就是. 它的頭端是一個分叉的結構. 有四個叉. 這樣一來. 當你用它來擠壓放在EP管中的視網膜組織時. 由于EP管的底部是圓錐形的. 那么由于擠壓的原因. 器具頭端的四個分叉就會被撐起來.

    正好牢牢地把組織卡在EP管的底部. 這樣一來. 你就可以用力進行勻漿了. 不過要把EP管插在冰盒的空里面勻漿. 在加入TRIZOL . 由于EP管只有1. 5毫升的體積. 第一次先加大概1. 5毫升的TRIZOL. 然后用力勻漿. 勻漿的差不多了. 再加入0. 5毫升的TRIZOL. 直至勻漿到無明顯可見的大顆粒物位置。不要一下子加1毫升TRIZOL. 那樣等你用力勻漿時很容易溢出來. 而且液體太多. 組織不容易固定. 會在TRIZOL中飄來飄去。

    經驗十二

    1)實驗技術大類:

    動物建模

    (2)具體實驗技術名稱: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動物模型建立中如何防止母鼠對調后食小鼠的問題

    (3)實驗對象:

    C57BL/6J哺乳母鼠與小鼠

    4)模型制作:我在上面已經寫過了ROP模型如何建立了。在這個模型中. 由于小鼠要在密閉的高氧箱里待5天才能出來. 而小鼠又為斷乳. 因此母乳也必須和小鼠一塊被放進高氧箱里. 但問題是. 小鼠可以耐受5天的高氧. 而母鼠則不能. 一般3天之后就會因為肺水腫死亡. 因此就必須每兩天把空氣組和高氧組的母鼠進行調換. 來哺乳對方的鼠仔。這樣就可以避免母鼠連續在高氧箱中待5天而死亡. 但問題又來了. 當你對調過母鼠后. 由于老鼠是靠氣味來判斷自己的鼠仔的. 母鼠會把對方的鼠仔咬死. 如何防止對調后母鼠食小鼠呢?

    (五)我的竅門或者心得體會

    首先把各籠中的母鼠拿出來. 立即做好標記. 以免待會搞錯了. 高氧組母鼠還是空氣組母鼠。然后把高氧組的鼠仔和空氣組的鼠仔進行對調. 對調后用對方籠子中的墊料. 最后是混有糞便的墊料去擦小鼠的身體. 盡可能的讓小鼠身上染上對方籠子中的氣味. 也就是對方母鼠的氣味.

    過二十分鐘左右再按照對應關系把母鼠放入相應的籠中. 然后在旁邊觀察一會. 看看母鼠是否咬對調后的對方的鼠仔. 我觀察的結果是. 沒有發現咬的. 只要氣味足夠大. 母鼠就分辨不出來. 就會當做自己的鼠仔進行哺乳。

    另外可以在籠子中加一些瓜子. 花生之類的零食. 有催奶的作用. 而且母鼠營養好了. 也就不會亂咬小鼠了。

    推薦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