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實驗方法> 蛋白質技術> 蛋白相互作用技術>WB實戰指南+正確使用Quantity One定量

    WB實戰指南+正確使用Quantity One定量

    關鍵詞: wb 實戰 指南來源: 互聯網

    首先,擺擺自己的經驗。鄙人做WB有8、9年了,平均下來兩天跑一張多的蛋白膠;文章嘛,湊數的單篇有上24+,一作單篇15+(系國內完成;注:當年的IF,現在逐年遞減沒個標準)。

    其次,由于一些機緣的因素,在實驗室WB體系完善的過程中,很多靠自己摸索;說實話,碰了一鼻子灰,差不多能碰到的問題都經歷了,因此我敢寫這樣一個咚咚給大家分享。

    再次,我再強調一點,對我們這類人來說,實驗結果的可靠、漂亮已經不算一個要求;如何縮短操作時間,使實驗進行的更有效率也是我們所追求的,因此本文會針對兩個普遍采用的卻可以看成浪費時間的操作,Bradford法蛋白定量和立春紅染膜做專門批判,這在以前的WB操作指南是絕無的,甚至叛離被視為經典的分子克隆。——可是,請記住,經典是人定的。

    話不多廢,開始: 樣品制備: 變性條件——SDS LB直接裂解:

    用常溫或者高溫預熱過(預熱更有利于阻止蛋白水解或者磷酸酶去磷酸化,但容易遺忘,LB久煮某些性質會改變)的1*SDS LB(或者略高1.5*)直接加到細胞或者組織上并煮樣。通常6孔板細胞80%以上密度,需200ul,其他按平板面積比類推。通常條件下,SDS LB都是過量的(因此不一定要嚴格參考SDS LB稀釋比);如果SDS LB不夠,樣品核酸、蛋白濃度過高時,煮樣后會發現tip吸不上來,非常粘、一砣一砣的,很容易堵住tip。

    這時候常規做法有兩種,1. 再煮5min。常規煮樣時間3-5min,樣品過濃時就煮10min;2.如果10min煮樣后,仍然吸不起來,才適當增加SDS LB,繼續煮;也可以對樣品進行超聲。煮樣時間若過長,蛋白會凝固,此時以失去繼續WB的意義,請丟棄(判斷標準:出現明顯的蛋白沉淀和水分層)

    此方法的缺點,SDS LB煮過的樣品如果用來做IP,需要特殊方法,因此,這種制備方法制備的樣品有使用局限。

    非變性裂解法(不討論諸如核抽提、亞細胞器分離等等了,其實類似)

    裂解細胞請盡量冰上操作,減緩酶解作用。

    俺前boss nature文章上的裂解液配方是:20mM Tris/HCl, pH7.6, 100mM NaCl, 20mM KCl, 1.5mM MgCl2, 0.5% NP-40 and protease inhibitors (20μg/ml leupeptin, 10μg/ml pepstatin A and 10 μg/ml aprotinin)(此裂解液可用于抽提核蛋白),其中蛋白酶抑制劑很復雜也很貴,其實用0.5mM PMSF替代這三種就好了;如果還要做磷酸化蛋白,加1mM Na3VO4(現加現用),10 mM NaF, 1 mM Na3VO4, 50 mM beta-GP。

    此方法的優點:NaCl濃度略低于生理狀態,保證裂解細胞的方式較為溫和,便于隨后的IP等試驗。其他Na鹽濃度的細胞裂解液也很常見,諸如0.15M(生理鹽濃度)、0.3M、0.6M(高鹽系列,裂解細胞時染色體會析出,細胞碎片和沉淀非常粘稠)及0.8-1.2M;0.3M及以下適合IP試驗,0.6M及以上適合純化蛋白,尤其相互作用較強的復合體,要得到純化的一些復合體的組成蛋白一般采用極端的高鹽裂解細胞。

    用于核蛋白的裂解的原因是0.5% NP-40,用于破壞核膜結構;可用到1%,但此時染色體會析出,沉淀粘稠。 組織塊裂解: 組織塊較大用勻漿的方法最合適,現在有不少轉頭很小的勻漿器。 當組織超微量的時候,比如50mg新鮮癌組織,我采用的方法是 1. 低溫(剪)攪碎,成肉糜狀。 2. 錫箔紙包裹好,放入少量液氮,快速敲擊(控制力量,盡量避免弄破錫箔紙),進一步破碎;反復多次。 3. 用上述細胞裂解液回收。 分泌型蛋白富集:

    用無血清培養基培養細胞,收集上清液用于WB檢測;如果含量過低,需要用TCA沉淀富集。

    理論上,從普通培養基中收集分泌蛋白,此時對細胞生長條件的影響最小,是最佳的實驗條件;但是這存在隱憂。因為含血清的培養基中含有非常豐富的BSA(牛血清白蛋白)之類的蛋白質,除非你進一步分離純化,否則直接用這種樣品去WB會有非常大的麻煩,尤其當你的蛋白在60-46 kDa之間的時候;用“任何”抗體去檢測這一區間的蛋白,會有一片非常強的信號。因為此區間蛋白(主要是BSA)濃度過于富***非特異性粘附“任意”抗體,從而最終被識別。同理,采用SDS LB裂解細胞制備樣品前,通常要用PBS洗滌,其目的之一是去除培養基中的BSA。

    采用無血清培養基收集細胞上清除了改變細胞的生理狀態外(可能激活未知信號途徑,諸如AKT等),還會出現的問題是:

    1. 即使采用了無血清收集上清,仍然有大量雜蛋白,但相對好很多。 2. 選用了上清,由于蛋白濃度太稀,通常要采用TCA沉淀富集,再重新溶解。 a. TCA沉淀對半定量操作要求非常高,因為很容易沉淀不充分或者離心操作丟失,尤其在離心過程,離心管的擺放非常講究,要180度翻轉離心兩次。 b。重新溶解時,由于蛋白需要在一定的鹽離子條件下才能重新溶解,你要摸索充分溶解的條件,相對麻煩。 實際上,如果你不是非常強調蛋白的分泌有什么生理功能,一般不建議檢測上清,尤其半定量的WB實驗檢測不同樣品間的差異。這里面有實驗操作細節的麻煩——經驗之談,我曾經參與的cancer cell文章所研究的蛋白就是分泌型蛋白,但90%的數據是cell lysis;偶爾用到上清,也只是作為富集純化該蛋白的原料,為進一步分析做準備。 樣品制備完,應立即低溫保存(-20度短期(幾天);-80度長期;例外,IP用樣品應直接進行IP,避免凍融破壞蛋白質間弱的相互作用)。SDS LB煮沸過的樣品凍融會存在另一個問題,SDS沉淀;SDS 4度就會沉淀,何況-80度。上樣前應加熱充分溶解,否則從加樣口向下拖帶(SDS LB不夠,樣品未充分溶解也會出現類似拖尾;上樣過大也會)。 在樣品制備過程中,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從樣品制備的起始階段就要注意定量問題;WB本身系統誤差有20%,太細微的差別經常忽略不計。細胞樣品可以先計數再接種,短時間內即使細胞生長有差異也不會對WB結果影響太多。組織樣品,從腫瘤組織的大小(稱重)開始,裂解液的體積都是精確定量的,操作過程也盡量避免蛋白損失。有人會說可以電泳前蛋白定量,我將下一節討論蛋白定量的不科學性,以及裂解液成分對定量的干擾。 【補充1】:細胞有凋亡或生長速率差異時, 有一個最直接的辦法針對這個問題,實際上將細胞收集下來以后,經過離心,去除PBS,這時候你可以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標準體積去比對,誤差小于50ul的(因為標準品差值可以設定為50ul),所以基本上肉眼偏差至多只有10ul(細胞體積),這種小差別在WB結果中可以忽略不計。 其實標準品有多種好處,平時可以用于離心時平衡;可以廢物利用一些用過的effendorf管。 最好不要用純水做標準品,我喜歡稀釋一些SDS LB做標準品,因為有藍黑色對比下,可以更精確估計體積。 這相對比測標準曲線,再一一讀值還是快很多; 蛋白電泳:

    電泳膠的制備、配方、緩沖液配方,請參考分子克隆。經驗之談,8%膠最底邊約36KDa,10%最底邊約25KDa,12%最底部約12KDa。8%膠可以跑300KDa-36KDa之間的任意蛋白,轉膜效率對WB結果的的影響都問題不大。12%,180KDa左右,轉膜效率對WB結果的影響都問題不大(300KDa蛋白如何,沒有嘗試過)。

    電泳一般采用恒流,45mA-55mA(應根據電泳儀器適當調整,要注意儀器最高限壓;此條件適合gibco model V16型,膠寬20cm)。采用恒流的優點,保證最快速度完成電泳(電壓會逐漸增大),省時且減少擴散;但是由于電泳速度過快時會發熱而溶膠,所以你必須想辦法散熱。散熱不好,條帶出現波浪狀。 (責任編輯:大漢昆侖王)
    推薦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