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奶粉”疑云需要給公眾一個交代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8-09 11:53:54
日前,“武漢三名女嬰性早熟”的病例經《健康時報》報道后引發社會強烈關注。記者了解到,武漢三名女嬰家長稱自己的孩子食用圣元奶粉,因此她們懷疑是圣元奶粉惹的禍。對此,相關機構出言謹慎,湖北省衛生廳等相關部門已著手了解女嬰性早熟的病例情況。(8月8日《東方早報》)
有了三聚氰胺的慘痛教訓,奶粉問題是如此牽動國人脆弱的神經。由于三名出現性早熟癥狀的女嬰,食用的都是圣元奶粉,人們很自然地在腦海中畫出一個大大的問號——“激素奶粉”?產品遭遇信任危機,圣元營養食品有限公司反應迅速,第一時間在官網上發布致媒體的公開信,表示生產銷售的產品是安全的,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違規物質的行為。
一邊是消費者的質疑,一邊是生產商的辯解,經過媒體的匯總放大后,對陣于社會輿論的聚光燈下。當然,由于缺乏專業知識支撐,女嬰家長的懷疑只是一種感情的判斷;由于身份位置的特殊性,圣元公司的辯解也不足以自證清白。究竟是圣元奶粉存在問題,還是性早熟背后另有原因,人們在期待“第三方”——相關部門給出權威結論。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本應是這出大戲中的重要角色,卻姍姍來遲,甚至登場時還“猶抱琵琶半遮面”。面對女嬰家長的送檢申請,相關質量監督檢測機構都以“無法進行激素檢測”聞言謝絕,并把“皮球”踢給藥檢部門或衛生部門,而后者干脆直言“尚未開展食品檢測業務,且不受理個人申請”;面對媒體的調查采訪,湖北省衛生廳的處長建議記者“不要插手”,省質監局的辦公室人員強調“圣元是青島的,應該去找青島的管理部門。”
也許,正如相關當事人所言“嬰兒性早熟的原因是復雜的”,相關職能部門才會顯得如此謹慎。但是,一味地瞻前顧后而不作為,試問,政府部門職責何在?公眾健康利益何在?群眾利益無小事,“激素奶粉”事件調查更是關系重大,刻不容緩。如果最終查明是奶粉制品出現問題,能夠盡快采取相應措施,爭取把危害降到最低,避免更多的嬰兒受到傷害。倘若發現只是“虛驚一場”,奶粉無關性早熟,則可早日還生產企業一個公道,維護奶粉國民品牌的良好形象。因此,無論出于公眾健康考慮,還是為企業發展著想,政府都應及時協調相關部門組成調查組,客觀公正地開展調查,給廣大群眾一個具有說服力的交代。
事實上,圣元事件好似一塊試金石,檢驗出當前奶粉檢測和管理上的諸多問題。顯然,盡管有了三鹿奶粉的前車之鑒,我們依然沒有筑起乳制品監管的銅墻鐵壁。一方面,衛生、食品藥監、工商、質監等部門的職責尚未厘清,一旦出現問題,很容易相互推諉,互相扯皮。同時,檢測體系有待完善,由于不能排除有養殖者使用激素以提高奶牛產奶量的可能,激素檢測必須早日納入其中。在期待答案的同時,我們更希望有關部門能對這起事件暴露出的監管漏洞引起重視,盡快予以彌補。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奶粉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