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楊耕身:我們還能相信奶粉嗎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8-09 11:50:00

      對質檢部門來說,被疑含有激素奶粉,到底算不算質量問題,是否應由質檢機構來負責檢驗,這原本不應成為一個問題,然而為何有了現在這個讓眾多患兒家屬欲哭無淚的現實

      □楊耕身

      我常常覺得,或許中國的質檢部門,才是中國乳業市場發展真正的桎梏,才是中國食品安全真正的噩夢。

      圣元奶粉疑致女嬰性早熟事件,使得從2008年開始的中國奶粉亂相得以延續,也再次激起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憂慮。幾天前,“武漢三名女嬰性早熟”的病例引發社會強烈關注。武漢三名女嬰家長懷疑是圣元奶粉惹的禍。與此同時,在廣東、山東、江西都發現同類病例。家長也曾想把奶粉送檢,卻遭遇“檢測無門”,一些質量監督檢測機構都婉言拒絕了家長們的個人申請。相關質檢工作人員表示,無法對奶粉進行激素檢測,“我們只能檢查奶粉國家標準里面規定的項目,激素并不在其中”,國家藥監局則表示,“不受理個人申請”。

      如果相關檢測機構既可以拒絕檢測奶粉中是否含有激素,而且可以拒不受理來自個人的申請,并且真的是符合相關規定的,那委實也太超乎民眾樸素的常識及經驗了。對質檢部門來說,被疑含有激素的奶粉,到底算不算質量問題,是否應由質檢機構來負責檢驗,這原本不應成為一個問題,然而為何有了現在這個讓眾多患兒家屬欲哭無淚的現實?而且還有一個問題在于,如果所有的檢測部門既拒絕檢測,又拒絕受理,那么對于民眾來說,他們奉養這些部門的意義何在?

      因為有一部奶粉國家標準,所以相關部門按圖索驥,便以激素不在其中而拒絕檢測。這是我所能找到的他們拒不履職的理由。但我所不明白的是,他們同樣可以找到許多能夠支持他們進行檢測與把關的依據啊,但為什么他們沒有這樣去做?這個依據便是新頒不久的《食品安全法》,其第12條規定“應當組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一些情形如:發現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的,需要判斷某一因素是否構成食品安全隱患的等。難道說,眾多女嬰早熟的病例,以及人們對于圣元奶粉含有激素的疑云,不是他們應當立即開始風險評估的全部理由?

      質檢部門作為食品安全的寄予,理應成為食品安全的堅固防線。假如他們所能做的,只能檢查奶粉國家標準里面規定的項目,這無疑是一次對其功能的棄守,對其使命的龜縮,同時也意味著對民眾生命安全的冷漠。顯然,也正在這一點上,我們恍若再次回到了2008年那個奶粉迷離的秋天。其時,同樣是媒體曝光了眾多嬰兒因食用奶粉而罹患腎結石癥的病例,然而盡管輿情紛紛,但相關擔負著食品安全的職能部門始終沉默以對,甚至在專家鑒定涉嫌問題奶粉中含有大量致腎病的三聚氰胺后,有關部門仍然表示“不便透露進展情況”。

      我們還能相信奶粉嗎?或者說,我們還能相信中國的質檢體系嗎?關于圣元,我不想多說什么。作為一個事實,自三鹿事件之后,尤其是其后數次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國乳制品行業所遭受的重創已不言而喻。這里面固然有著中國企業發展模式的先天性原因,但是誰能說,一種不負責任、未能恪盡職守的質檢監管體系,不是原因之一?誰能說,他們的沉默,推諉與棄守,不是最終讓一些企業走上不歸之路的真正力量?而這一點,不也正是食品安全所無法繞行的障礙與苦難之所在嗎?


    TAG: 奶粉檢測激素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歷

    « 2024-06-14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911
    • 日志數: 3
    • 文件數: 1
    • 建立時間: 2009-10-26
    • 更新時間: 2010-08-09

    RSS訂閱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