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礦業劣跡斑斑,為何無人受到處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16 09:10:11
從昨晚齊魯臺“一天零一夜”中看到,福建省紫金礦業污水池發生滲漏,污染了汀江被隱瞞9天后才暴光的消息,不勝憤慨,真想把那些人的心扒開來看看,是不是和常人一樣是肉長的。
7月
3日15時50分左右,值班人員發現污水池中含銅、硫酸根離子的酸性廢水外滲,通過排洪涵洞排入汀江,然而,身為上市公司的紫金礦業卻遲至12日才發布公告。何以至此?該公司總裁羅映南說,“一開始以為這是個小問題、小事故,把事情想簡單了,最后發現是大問題時,已經來不及了。”公司“想在發布公告前對社會和股民有一個負責任的表達,并集中精力先處理事故”。到了9日基本認定了事故原因,但當時已是周末,考慮到即使當天將公告傳到上交所,因周末休市,公告也要到下周一才能公布,所以就拖至12日才公布。
但據紫金礦業證券部總經理趙舉剛坦陳,未及時公布事故信息,是考慮到“維穩為重”,擔心引起當地民眾的恐慌。我們當然知道“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向所有投資者公開披露信息是上市公司應當履行的法定義務”,但對于敏感事件,我們又不能不考慮到中國的國情。“選擇什么時機公布信息,董事們經過了慎重而痛苦的考慮”,最終權衡利弊,認為寧可承擔違規的風險,還是要以維穩大局為重。
紫金礦業不僅不向社會公告,還拖延向當地政府匯報。上杭縣政府是先接到群眾舉報,而后從當晚聞訊突擊檢查的縣環保局處得到證實的。
目前這一事件已導致當地棉花灘庫區死魚和魚中毒約達378萬斤,處在下游的永定縣內,白花花的魚成片成片地漂浮在水面上。為了補償群眾損失,縣政府對網箱養魚按每斤6元全部進行收購。對部分死魚快速打撈、填埋,進行無害化處理,活魚清洗后放回汀江,并與養殖戶簽訂協議,所需的資金由政府先行墊付。關于當地群眾最擔心的飲水安全,有關領導說,上杭縣已決定在距目前紫金公司約10公里的汀江上游處再修建一個新水廠。
事實上,紫金礦業并非首次發生污染事故。就在今年高考前不久,福建省上杭縣20多所中學突然收到了當地教育局發出的一則臨時緊急通知:參加高考的學生不要隨意吃魚。6月19日下午,上杭縣40歲的養殖戶丘開福就發現原本渾濁的網箱水面,水色泛青,20日水色變綠,透明度高,出現浮頭魚現象。“都是紫金礦業污染害的,損失至少20多萬,還有70萬魚飼料賒賬難收回,氣死了!”他的網箱中養了5萬多尾草魚、3萬多尾鯉魚、1萬多尾光魚和8000多尾花鰱,店中還有30噸魚飼料,每噸3200元。“5-10月是魚長得最快的季節,紫金礦業污染一來,都沒了。”“據說汀江3年內不準養魚,那我們怎么辦呢?”
紫金礦業是國內最大的黃金生產企業,位列全球500強,有中國第一大金礦之稱。使財政收入位列整個龍巖地區最后一位的上杭縣自2002年來成為僅次于龍巖市區的最發達地區。2006年對上杭稅收的貢獻達近70%。然而,紫金礦業給當地帶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給當地群眾帶來不少災難。
1999年,山洪沖垮了紫金礦業攔截廢礦渣的大壩,帶有氰化鈉殘留液的礦渣呼嘯而下,沖毀了當地農民的莊稼,引起了農民與紫金礦業駐村賠付人員的激烈沖突。2000
年,安徽一輛載有10.7噸氰化鈉的汽車在給紫金礦業送原料的途中發生泄漏,造成附近102名村民中毒住院治療,家畜家禽大量死亡,飲用水源嚴重污染。然而,紫金公司造成的這兩次事故卻并未受到任何處理和處罰:前者被認定為自然災害而未受處罰,后者則被認定為安徽企業的責任。
有跡象顯示,紫金礦業的污染,已造成了上杭縣漁業產業鏈斷裂。但令人氣憤和不解的是,即使這樣,紫金礦業集團內部迄今仍無人得到應有處理?!
山東省陽信縣國土資源局邱海昌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污染紫金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