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紅外光譜法的發展概況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6-28 14:48:15/ 個人分類:紅外光譜

    分析化學  儀器分析  紅外輻射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才被發現的。1800年英國物理學家赫謝爾(Herschel)用棱鏡使太陽光色散,研究各部分光的熱效應,發現在紅色光的外側具有最大的熱效應,說明紅色光的外側還有輻射存在,當時把它稱為“紅外線”或“熱線”。這是紅外光譜的萌芽階段。由于當時沒有精密儀器可以檢測,所以一直沒能得到發展。過了近一個世紀,才有了進一步研究并引起注意。

      1892年朱利葉斯(Julius)用巖鹽棱鏡及測熱輻射計(電阻溫度計),測得了20幾種有機化合物的紅外光譜,這是一個具有開拓意義的研究工作,立即引起了人們的注意。1905年庫柏倫茨(Coblentz)測得了128種有機和無機化合物的紅外光譜,引起了光譜界的極大轟動。這是紅外光譜開拓及發展的階段。

      到了20世紀30年代,光的二象性、量子力學及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紅外光譜的理論及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不少學者對大多數化合物的紅外光譜進行理論上研究和歸納、總結,用振動理論進行一系列鍵長、鍵力、能級的計算,使紅外光譜理論日臻完善和成熟。盡管當時的檢測手段還比較簡單,儀器僅是單光束的,手動和非商化的,但紅外光譜作為光譜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已為光譜學家和物理、化學家所公認。這個階段是紅外光譜理論及實踐逐步完善和成熟的階段。

      20世紀中期以后,紅外光譜在理論上更加完善,而其發展主要表現在儀器及實驗技術上的發展: ● 1947年世界上第一臺雙光束自動記錄紅外分光光度計在美國投入使用。這是第一代紅外光譜的商品化儀器;

      ● 20世紀60年代,采用光柵作的單色器,比起棱鏡單色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它仍是色散型的儀器,分辨率、靈敏度還不夠高,掃描速度慢。這是第二代儀器;

      ● 20世紀70年代,干涉型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及計算機化色散型的儀器的使用,使儀器性能得到極大的提高。這是第三代儀器。

      ● 20世紀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用可調激光作為紅外光源代替單色器,具有更高的分辨本領、更高靈敏度,也擴大應用范圍。這是第四代儀器。現在紅外光譜儀還與其它儀器如GC、HPLC聯用, 更擴大了其使用范圍。而用計算機存貯及檢索光譜,使分析更為方便、快捷。


    分析化學  儀器分析


    TAG: 紅外光譜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歷

    « 2024-06-08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17777
    • 日志數: 28
    • 文件數: 55
    • 建立時間: 2008-12-28
    • 更新時間: 2012-05-31

    RSS訂閱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