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可以有三個目標、三種讀法
張 名先鑒 字 少雄
讀研可以有三個目標:低級目標,獲取學位;中級目標,增長學問;高級目標,融入學術譜系及獲取學緣資本。
與三個目標相對應,就學校選擇、導師選擇與個人行為而言,讀研有三種讀法:玩讀,輕輕松松,瀟灑應對,弄來學位;攻讀,認認真真,勤奮用功,得來學問;苦讀,戰戰兢兢,刻苦奮進,獲取學問之真傳。
如果只追求最低目標,玩讀即可。一切都不必較真。選擇學校不必費心思,把容易考取的學校名單擺在桌面上,閉上眼睛用無名指壓住一所,或向空中拋擲一分硬幣讓它砸中一所。選擇導師也不必勞神,還是把它交給無名指或一分硬幣。自己也不必用什么功,在學校呆上兩年三年,聽聽課,湊湊論文,學位總會到手。
如果要追求中級目標,需要功讀。一切都需認真對待。學校要選擇學術氛圍好的,導師要選擇潛心向學的,自己還得勤奮用功。自己要勤奮用功,如老話所說,“師父領進門,修藝在各人”。導師潛心向學,才能擁有并持續提升學問,才能悉心指導后學,才能有實際能力與實際精力指導后學;導師心向仕途或商途,或懵懵懂懂而無所向,不可能擁有真學問,不可能悉心指導后學,也不可能有實際能力與實際精力指導后學。有些讀研者,選擇導師喜歡沖著非學術名頭大的人,結果不是一年見不上一兩次,就是見著面也不談或談不出學問。學校學術氛圍好,才適于其教師探究學問與傳授學問;學校如商場或官場,其主導思維、言語與行為如商人或官員,即使其教師中有潛心向學者,也難以做成學問,難以有效地傳授學問,其學問之力與學問之聲必然在商風與官風中磨耗殆盡,正如古詩所說,“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如果追求高級目標,則需苦讀。一切應虔誠對待,即應抱學術信仰。學校,要選擇學術氛圍好并且學術志向高遠的研究型大學;導師,要選擇潛心向學、有學術譜系歸屬并且有學術實力的學者型教師;自己還要加倍努力,刻苦奮進。自己要刻苦奮進,是因為要得導師及其所屬譜系之真傳,并以此為先決條件融入該學術譜系并獲得學緣資本,而這比僅僅增長學問要難得多。融入學術譜系,則可承可傳,承是承其精髓,傳是傳其精髓于下一代學人,傳更是超越導師而使該譜系拓展;一個學術譜系能否拓展,取決于其前學是否有擴展意識、能力與勇氣,取決于他們是否寬容與鼓勵后學超越并拓展,也取決于后學是否有意識、能力與勇氣超越前學。教師之中潛心向學者,不一定有學術譜系歸屬和學術實力,有學術譜系歸屬者不一定有學術實力,有學術實力者不一定學術譜系歸屬;只有三個條件齊備之教師,才能引導研究生增長學問及研究能力,并進一步引導研究生融入學術譜系并獲得學緣資本。至于大學,學術氛圍好者不一定學術志向高遠,學術氛圍好而且學術志向高遠者才真正地適于探究高深學問,或真正地適于探究大學問。真正的探究大學問的場所,才會聚集有學術譜系歸屬并且有學術實力的學者型教師。
想讀研者與在讀研者中,絕大多數人心中只有低級目標與玩讀,只有少數人想著中級目標與功讀,只有極少數人想著高級目標與苦讀,這已經成為一種現實。
與這種現實并存,還有一種現實:在當今社會,碩士與博士學位獲得者就業前景并不樂觀,而對待相同學位持有者,學校歷歧視已經十分普遍,一些事業機構甚至非九八五與二一一高校學位獲得者不錄用;在此情況下,學問好與研究能力強者,尤其是得到特定學術譜系之真傳并擁有相當學緣資本者,仍然廣受歡迎。學校歷歧視,不是沒有存在理據的。看看下面案例:
第一組,三位中國哲學專業碩士
丙,從某省立林業科技大學獲得學位,導師學術實力一般、在國內沒有學術影響力;
乙,從某國立能源科技大學獲得學位,導師學術實力可、在國內有些許學術影響力;
甲,從某國立綜合大學獲得學位,導師學術實力強、在國內有較大學術影響力,而且是某大師級學者門下弟子。
第二組,三位教育學專業碩士
丙,從某省立農業科技大學獲得學位,導師學術實力一般、在國內沒有學術影響力;
乙,從某國立師范大學獲得學位,導師學術實力可、在國內有一定學術影響力;
甲,從某國立綜合大學獲得學位,導師學術實力強、在國內有較大學術影響力,而且是某大師級學者門下弟子。
第三組,三位中國文學專業博士
丙,從某省立師范大學獲得學位,導師學術實力較強、在國內有一定學術影響力;
乙,從某省立綜合大學獲得學位,導師學術實力很強、在國內有相當學術影響力;
甲,從某國立綜合大學獲得學位,導師學術實力特強、在國內有較大學術影響力,而且是某大師級學者門下弟子。
某新建省立師范學院招聘一位中國哲學專業碩士、一位教育學專業碩士、一位中國文學專業博士,如果每組三位應聘者年齡、中學后第一高等教育學歷、非學術資源、講課水平與科研能力等均基本相當,誰被錄用的可能性最大?如果不考察年齡、中學后第一高等教育學歷、非學術資源、講課水平與科研能力等,誰被錄用的可能性最大?
實際上,研究生的前程是由研究生的學術重量決定的,而研究生的學術重量是學校、導師、個人學問等三個要素的重量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