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期間該怎樣讀書?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2-26 12:10:52
個人認為,研究生期間讀書,總體上來說是精讀和泛讀相結合(好像是廢話,因為地球人都知道這個道理
)。畢竟研究生期間2、3萬字的畢業論文沒有一兩年的專業熏陶,是做好的。書海無邊,一本本細看還不看死了。
精讀的書
精讀的書是頭拱地也要下功夫去讀的書。個人認為本專業領域的名家名著是一定要細細研讀的,要讀懂讀透。當然,哪些是名家名著,對于一個初學者來說很難一開始就有敏銳的專業判斷力。可以借助導師給出的書目先讀大概,然后在細讀的同時,也要參考名人文獻里列出的“寶貝”,用各種手段搞到研讀。
精讀的時候,要時刻做筆記或筆錄,有人喜歡做在書頁空白處,個人覺得不妥,因為要需要的時候不好找。即使有這樣的習慣,也沒什么不好,只需要在書末空白頁上做一個問題/靈感摘要,比如:Affective
and Social strategy:not
sufficient-P**頁(只要自己明白就可以)。這樣讀完一本書的時候,回頭要回顧哪些重要或難理解的要點,或者自己在讀書的時候靈光一閃的地方,都是可以一翻就到的。這樣的筆錄,也常常是科研可尋找的地方。
另外一個需要認真研讀的材料是相關核心期刊上一些本領域牛人做的介紹性綜述文章。他能節省你不少時間,你就可以站在他文獻積累的基礎上思考問題,而不是從頭做一遍。
至于買不買下這些精讀的書,看自己的選擇。有的是可以下載電子版的,但即使這樣,個人也不提倡看電子版的。一則累眼,二則也無助于做筆記(有人可能提出批評了。本人確做過word筆記,純粹是做了悅目,沒法隨手翻開)。下載來的,也最好打印出來。雖然現在流行E-book,但紙質的書籍看起來的感覺和獲得是不同的。名家的書不是讀一兩遍就可以完事的。另外,若有書房,也是可以充充門面的(你想象下:朋友到家來,有書香門第的感覺,而且別人贊美一句:喲,汗牛充棟哦!也會給你的心里美美的虛榮感,哈哈,此是意外收獲哈)
讀名家的書,當然了解名家對某問題的結論很重要(它們會成為你presentation或者論文中最有力的注解),更重要的你要學會和名家一起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如果是我,我會怎么切入,我會怎么論證,然后再對比牛人的論證思路,這本身就像中學做一道題目一樣,你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結果,而是解題的方法。名家之所以有名,也是因為他們的論證思路被大家認可甚至欣賞,結論的重要性是比較次要的。
泛讀的書
泛讀的書的選擇就比較從容了。只要在專業內是你感興趣領域的文獻,基本都可以成為泛讀類的書。讀這種書最大的忌諱就是太細,一般就應該只看開頭和結論,掃一下目錄就可以。主要目的是知道這本書大概講什么,如果以后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回頭來看相關的章節。泛讀書中有些作者的觀點比較新奇,有些論據比較寶貴,這些也應該是快速閱讀時要注意的。不過也可以你有需要的時候,回頭再來找。
另外,本領域核心期刊網的近期論文題目,也是應該在網上定期掃一掃的,你得知道目前國內大家都在關心什么。這也是你學術敏感和功底很重要的一部分。
拓展型書
這類書,個人覺得翻翻而已,不必要花大力氣去讀,應該分清主次。床頭書、蹲廁書...,閑來讀讀,往往“無心插柳”的時候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讀書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