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的
玻璃器皿是實驗得到正確結果的先決條件,因此,玻璃器皿的
清洗是實驗前的一項重要準備工作。清洗方法根據實驗目的、器皿的種類、所盛放的物品、洗滌劑的類別和沾污程度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現分述如下:
1.新玻璃器皿的洗滌方法 新購置的玻璃器皿含游離堿較多,應在酸溶液內先浸泡數小時。酸溶液一般用2%的鹽酸或洗滌液(見本小節“3”)。浸泡后用自來水沖洗干凈。
2.使用過的玻璃器皿的洗滌方法 (1)試管、培養皿、三角燒瓶、燒杯等可用瓶刷或海綿沾上肥皂或洗衣粉或去污粉等洗滌劑刷洗,然后用自來水充分沖洗干凈。
熱的肥皂水去污能力更強,可有效地洗去器皿上的油污。洗衣粉和去污粉較難沖洗干凈而常在器壁上附有一層微小粒子,故要用水多次甚至10次以上充分沖洗,或可用稀鹽酸搖洗一次,再用水沖洗,然后倒置于鐵絲框內或有空心格子的木架上,在室內晾干。急用時可盛于框內或搪瓷盤上,放烘箱烘干。
玻璃器皿經洗滌后,若內壁的水是均勻分布成一薄層,表示油垢完全洗凈,若掛有水珠,則還需用洗滌液浸泡數小時,然后再用自來水充分沖洗。
裝有固體培養基的器皿應先將其刮去,然后洗滌。帶菌的器皿在洗滌前先浸在2%煤酚皂溶液(來蘇爾)或0.25%新潔爾滅消毒液內24小時或煮沸半小時,再用上法洗滌。帶病原菌的培養物最好先行高壓蒸汽滅菌,然后將培養物倒去,再進行洗滌。
盛放一般培養基用的器皿經上法洗滌后,即可使用,若需精確配制化學
藥品,或做科研用的精確實驗,要求自來水沖洗干凈后,再用蒸餾水淋洗三次,晾干或烘干后備用。
(2)玻璃吸管吸過血液、血清、糖溶液或染料溶液等的玻璃吸管(包括毛細吸管),使用后應立即投入盛有自來水的量筒或標本瓶內,免得干燥后難以沖洗干凈。量筒或標本瓶底部應墊以脫脂棉花,否則吸管投入時容易破損。待實驗完畢,再集中沖洗。若吸管頂部塞有棉花,則沖洗前先將吸管尖端與裝在水龍頭上的橡皮管連接,用水將棉花沖出,然后再裝入吸管自動洗滌器內沖洗,沒有吸管自動洗滌器的
實驗室可用沖出棉花的方法多沖洗片刻。必要時再用蒸餾水淋洗。洗凈后,放搪瓷盤中晾干,若要加速干燥,可放烘箱內烘干。
吸過含有微生物培養物的吸管亦應立即投入盛有2%煤酚皂溶液或0.25%新潔爾滅消毒液的量筒或標本瓶內,24小時后方可取出沖洗。
吸管的內壁如果有油垢,同樣應先在洗滌液內浸泡數小時,然后再行沖洗。
(3)載玻片與蓋玻片用過的載玻片與蓋玻片如滴有香柏油,要先用皺紋紙擦去或浸在二甲苯內搖晃幾次,使油垢溶解,再在肥皂水中煮沸5~10分鐘,用軟布或脫脂棉花擦試,立即用自來水沖洗,然后在稀洗滌液中浸泡0.5~2小時,自來水沖去洗滌液,最后用蒸餾水換洗數次,待干后浸于95%酒精中保存備用。使用時在火焰上燒去酒精。用此法洗滌和保存的載玻片和蓋玻片清潔透亮,沒有水珠。
檢查過活菌的載玻片或蓋玻片應先在2%煤酚皂溶液或0.25%新潔爾滅溶液中浸泡24小時,然后按上法洗滌與保存。
3.洗滌液的配制與使用 (1)洗滌液的配制洗滌液分濃溶液與稀溶液兩種,配方如下:
濃溶液
重鉻酸鈉或重鉻酸鉀(工業用) 50g
自來水 150ml
濃硫酸(工業用) 800ml
稀溶液
重鉻酸鈉或重鉻酸鉀(工業用) 50g
自來水 850ml
濃硫酸(工業用) 100ml
配法都是將重鉻酸鈉或重鉻酸鉀先溶解于自來水中,可慢慢加溫,使溶解,冷卻后徐徐加入濃硫酸,邊加邊攪動。
配好后的洗滌液應是棕紅色或桔紅色。貯存于有蓋容器內。
(2)原理
重鉻酸鈉或重鉻酸鉀與硫酸作用后形成鉻酸(chro-mic acid),酪酸的氧化能力極強,因而此液具有極強的去污作用。
(3)使用注意事項
(a)洗滌液中的硫酸具有強腐蝕作用,玻璃器皿浸泡時間太長,會使玻璃變質,因此切忌到時忘記將器皿取出沖洗。其次,洗滌液若沾污衣服和皮膚應立即用水洗,再用蘇打水或氨液洗。如果濺在桌椅上,應立即用水洗去或濕布抹去;
(b)玻璃器皿投入前,應盡量干燥,避免洗滌液稀釋;
(c)此液的使用僅限于玻璃和瓷質器皿,不適用于金屬和塑料器皿;
(d)有大量有機質的器皿應先行擦洗,然后再用洗滌液,這是因為有機質過多,會加快洗滌液失效,此外,洗滌液雖為很強的去污劑,但也不是所有的污跡都可清除;
(e)盛洗滌液的容器應始終加蓋,以防氧化變質;
(f)洗滌液可反復使用,但當其變為墨綠色時即已失效,不能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