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高增長
藥明康德希望自己成為類似微軟操作系統一樣的新藥研發平臺
幾乎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醫科大學畢業生,在剛剛加入藥明康德后,就獲得了每周一次,和來自全球最頂尖制藥公司的資深研發專家進行電話會議、平等對話的機會。這并非高昂的再教育培訓,而是工作所需。他們的職責就是協助這些最頂尖的研發專家們,共同探索、合成,將全球各大制藥公司的新藥推向全球市場。
他們正在完成的是,在世界經濟扁平化趨勢下的個人身份轉換。事實上,類似藥明康德這樣的中國CRO公司,和印度企業一樣,也在發生這樣的身份轉換:它們是中國企業,但同時又是全球化運營公司。
藥明康德2001年成立,第二年即獲得風險投資商富達投資的注資,現在,全球前20名的制藥公司已經有19家成為藥明康德的客戶,另外,全球排名前10的生物科技公司中有8家與其有業務往來。今年7月,藥明康德獲得禮來制藥公司頒發的“2006年度禮來全球供應商獎”。8月,它獲得在中國處方藥市場位居第一的阿斯利康1400萬美元的化合物合成訂單。其董事長兼CEO李革向《環球企業家》透露,藥明康德去年營收比初創時增長了100倍。
李革是由醫藥行業的“局內人”變成創業者的。早在1990年代初,李革在哥倫比亞大學念書的時候,就與導師Clark Still等共同發明了“組合化學技術”。憑借這一技術,Pharmacopoeia公司得以創立,并在風險投資商的幫助下,于1995年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股市。其間,他還利用組合化學技術發現了多種藥物前體化合物,其中3個已在美國進入了不同階段的臨床試驗。
2001年,他和三個朋友歸國后,選擇創業。最初,藥明康德只是涉及一些最簡單的化合物合成等工作。現在,藥明康德已經成為亞洲地區規模最大、服務種類最為齊全的新藥研發服務公司,在藥用化合物研發、生產規模上位列前茅。李革為藥明康德制定了一條以服務帶動產品的盈利模式:不做藥物成品,而是充分利用其在藥物化學業務上低成本、高質量的優勢,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新藥研發服務市場上的主要競爭者之一;同時,再把其服務收入的一部分投資于公司內部的新藥研發項目,利用公司先進的科研儀器與設施在國內率先研發一系列有專利權的藥物前體。
在創立藥明康德之前,“美國和中國的風險投資商們沒有人相信CRO在中國能成為一個行業,”李革說,“但我們做到了。”
標準為王
把握臨床試驗“過程”中的精準度,讓依格斯贏得進入全球市場的通行證
“我們正在開始一個完全嶄新的事業。”今年剛剛加入依格斯成為其CEO的熊煒興奮地對《環球企業家》說。
熊煒相信自己正在參與并創造中國CRO產業的歷史。這位畢業于劍橋大學的MBA,曾在歐洲第一大制藥公司賽諾非·安萬特法國總部任職,在中國醫學研究機構中也有著廣泛的人脈資源,依格斯董事長馬克·恩格(Mark Engle)熟悉跨國制藥公司,董事之一的高瞻是拜耳中國第一任中國區總經理,他們三人的結合正是跨國公司尋找中國CRO做外包時的理想團隊:能夠把握全球新藥研發的最好標準,同時非常清楚中國醫藥市場的游戲規則和倫理尺度。
如今,依格斯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臨床試驗領域的CRO,已經完成和正在進行的項目有160多個,涉及全國28個城市的80余家醫院,已成功完成60多種西藥的臨床試驗。
為跨國公司在華注冊新藥所做的臨床試驗——仍然是依格斯主要的利潤來源,占依格斯總收入的65%左右。而現在國際多中心的臨床試驗比例為35%左右,近兩年,隨著中國在全球制藥業研發體系中地位的不斷加強,國際多中心的臨床試驗的比例正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這種趨勢在依格斯的業務比例變化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熊煒認為,作為一家CRO公司,他們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使所有的數據和結果符合國際質量標準。
“這個行業的全部秘密在于你必須提供很好的服務品質。”馬克·恩格對《環球企業家》說。
這也使得依格斯因此更快地為全球客戶和同行所接納。2004年,依格斯成為世界領先的CRO科文斯在中國的獨家合作伙伴,科文斯亞太區總裁Lyle Holm表示,這將保證在復雜的臨床試驗環境中,科文斯可以充分本土化的同時保證質量。而對于依格斯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不僅可以引入科文斯的“標準操作規范(SOPs)系統”和有效的技術,也能將其所擁有的中國臨床試驗的經驗讓更多的全球制藥公司認可。
文章來源:http://blog.wswire.com/read.jsp?aid=33610&uid=8197
(三)
【相關鏈接】
從組織形式上來講,我國從事CRO業務的機構主要有四類:
1.大學及公共研究機構這類機構的特點是不以追求贏利為目的,而以著作、論文發表數目及所申請的專利數目來作為衡量標準;在管理模式上是一種典型的學術管理體系。
2.外資CRO這部分CRO主要是由跨國CRO或外資在中國建立的全控股份公司,比較有名的象Quintile、PPD等。
3.本土CRO像北京的萬全陽光臨床服務集團、依格斯醫藥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上海的NewSummitBiopharma等。
4.合資CRO在這類機構中,比較有名的如KendleWits、EPS等。
從業務內容上來講,我國的CRO又可以分為三類:
1.從事臨床前研究的CRO這部分CRO主要從事與新藥研發有關的化學、臨床前的藥理學及毒理學實驗等業務內容。比較知名的就是無錫的藥明德康和北京的Bridge Pharmaceuticals,上海的美迪西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上海睿智化學研究有限公司等。
2.從事臨床試驗的CRO大部分的外資及合資CRO都屬于這一類,如北京依格斯醫藥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北京KendleWitsMedicalConsulting等。
3.從事新藥研發咨詢、新藥報批等業務內容的CRO我國當前的CRO機構中單純從事這類業務的占了絕大多數。
文章出處:http://topic.xywy.com/wenzhang/20030531/362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