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物浦約翰莫里斯大學的科學研究組得到的命中率百分之百的“完美點球方程式”
點球,是足球運動中最吸引人的進球方式,也是一名足球運動員破門最輕松的方法。因此,凡是亟需進球證明自己的足球明星,大多對點球趨之若鶩。包括:長期不進球的球員,爭當聯賽最佳射手的球員,急于用進球證明自己尚存多少球星價值的球員等等。當然,那些足球場上被點球魔咒擊中的球星不在此列,比如那位可憐至極的在一場比賽中射失3個點球的帕勒莫大哥。
點球由誰主罰,球隊主教練會在賽前準備會上指定合適人選并確定各自的優先順序。當比賽中真正出現射點球的時刻,球員一般會按照預先安排加以實施。可是,球場情況千變萬化,球星對于進球的渴望各有不同,這使得點球的主罰成為極有意思的話題。如果球隊當中還有球員也期望通過點球方式獲利,那么球員之間因為主罰點球的資格問題而起紛爭也就在所難免。所謂獲利,情況較為復雜,包括:球星因為長期不進球,迫切希望利用點球機會擺脫進球荒;加盟新球會的球星,期望通過進球獲得球迷認同,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如果在運動戰中難以實現進球目標,點球就成為首選;球隊的兩名球星相互較勁,都期望在進球數上壓倒對方為自己獲得更多的上場機會,此時主罰點球的機會是萬萬不能隨便轉讓的;急于離開老東家的球員,期望通過多進球增加自己在轉會市場上的砝碼;等等。
借助球星對進球的迫切程度,可以將球場上球員之間對于點球由誰主罰的行為,分為四種現象。
第一種是自己很想進球而隊友也想親自操刀點球,彼此間存在利益紛爭。此類情況下球員的行為模式往往凸顯出球星是否真正具備大將風范和集體意識。以當前炙手可熱的兩大巨星梅西和C羅為例:同樣是想多進球,同樣是有隊友期望借助點球擺脫困境,梅西選擇將點球機會無私地讓給急于打破進球荒的伊布,而C羅則一再拒絕阿隆索的苦苦哀求,這顯示出兩位巨星在面對西甲最佳射手以及歐洲金靴獎誘惑時的不同抉擇,也讓人們看到梅西在足球境界上的超脫。更讓人感動的例子出現在皮埃羅身上。2007-08賽季意甲聯賽,皮耶羅在其職業生涯中首獲意甲最佳射手稱號。最后一輪對陣桑普多利亞的比賽中,皮耶羅曾把自己創造的點球大度無私地讓給隊友特雷澤蓋,以便與隊友分享最佳射手榮譽。盡管最后時刻皮埃羅再進一球而因此超越特雷澤蓋獨享意甲射手王寶座,但他的大度、大氣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第二種是自己很想進球而隊友對是否主罰點球無所謂,此時不存在利益糾葛,隊友都不去爭搶,反倒是“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往往造就了一名球星的輝煌,成就了他的榮耀。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球隊為保本方球星獲得賽事最佳射手。當一名球星迫切希望獲得賽事最佳射手時,射進大量點球是最佳捷徑。特別是在聯賽最后一輪,有希望登頂聯賽最佳射手的球員,往往會獲得全隊的無私幫助。這不僅僅是某位球星的個人榮譽,更是球隊的集體光榮。不管最后是否能夠實現拿下最佳射手的目標,全隊齊心協力保一人的感人場景,確實比比皆是。我們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2008-09
賽季,西甲聯賽最后一輪馬德里競技與畢爾巴鄂一戰,最后階段馬德里競技贏得點球機會,隊友將機會讓給了烏拉圭人弗蘭,他輕松罰入點球完成帽子戲法,以32
球奪取歐洲金靴和西甲射手王,成為繼1996年的“外星人”羅納爾多之后,首位單賽季在西甲進球超過30粒的球員。
2004-05
賽季,德甲第34輪拜仁和紐倫堡的比賽,一邊巴拉克、皮薩羅拼命給隊中頭號射手荷蘭人馬凱做球,還把任意球、點球都讓給他,最后讓他靠一個任意球、一個點球進了倆。另一邊則死命看住當時排名射手榜頭名的明塔爾。第52分鐘,德米凱利斯為了不讓明塔爾有望射門,居然搶先一腳將球打進大門!只是由于明塔爾賽前的領先優勢太大,最后才不至于讓金靴花落拜仁。
第三種是自己對是否有進球持無所謂態度而隊友期望主罰點球,這和第二種類型相似,只是放棄利益的一方和獲利的一方調換了角色而已。例如,2010-01-07日AC米蘭大勝熱內亞的比賽中,小羅、貝克漢姆和安布羅西尼都把寶貴的點球機會讓給了陷入進球荒的亨特拉爾,以示信任。
第四種是自己和隊友對是否主罰點球都無利益訴求,此時主罰點球的球員往往是球隊內部心理素質和腳法俱佳者。在此情況下,要么球員的利益已經得到滿足,要么球員從點球的主罰中無大利可言。例如,法國前鋒方丹在1958年的瑞典世界杯上創造了一屆進球最多的紀錄:13個,在比賽中他還將兩次點球的機會讓給了別人。聯賽最佳射手,相互謙讓一下還能接受。世界杯最佳射手,4年才有一次機會,要在這樣重要的賽事中謙讓點球,恰好說明方丹在射手榜上的優勢巨大,且對自己的進球能力有極強的自信,這反而更加顯示了方丹的英雄本色。如果算上那兩個點球,世界杯決賽圈史上進球最多的人就不是外星人羅納爾多的14個進球了。
不依靠射進點球而獲得聯賽最佳射手,雖有較大難度,卻也有過成功的先例。2004-05賽季的西甲最佳射手烏拉圭人弗蘭,其25個聯賽進球居然無一粒點球,只是這種例子確實鳳毛麟角。反觀意甲2006-07賽季,“羅馬王子”托蒂以26個進球榮膺意甲最佳射手,同時托蒂也創造了一個紀錄,他在同一賽季罰丟了七個點球!
點球不只是表現為易于獲取的利益,它本身也是雙刃劍。眾多知名球星在主罰點球方面有過慘痛的教訓,例如巴喬在1994年世界杯決賽的點球大戰中一腳將冠軍送入巴西隊懷中而淪為諸多意大利球迷千夫所指的罪人。世人太過看重罰進點球帶來的輝煌,卻往往忽視主罰者站在點球點前的心理壓力以及罰失點球后的懊惱與悔恨。要知道,不是每名球星都擁有齊達內那樣的鋼鐵神經,他在2006年世界杯決賽中展示的“勺子點球”,沒有球王的氣質,是萬萬不敢做如此之想的。
同樣是面對榮譽,同樣是通過一種比較快捷容易的方式獲得利益,不同球星表現出不同的精神境界。反觀生活之中,我們身邊有太多人在利益面前既不愿做絲毫退讓,也常忘記利益背后潛伏的危機。當利益遠離我們時,我們常能理直氣壯地“視錢財如糞土”,宣稱“富貴于我如浮云”,一旦利益悄然降臨且變得如此容易的獲得,要想大聲地說“不”,對常人而言真是艱難無比。利字當頭,急切地將其攬入懷中尚且還來不及,哪里還會想到任何收益必然伴隨著付出,而付出往往蘊藏著較大的風險。不管您是否受過高等教育,無論您是否身處高位,在利益面前總是有一番艱苦卓絕的心靈煎熬。當我們在一次次“效益--成本”核算中將社會改造得如此急功近利并洋洋自得于改變帶來的成就感時,卻忘記了沒有了道德與誠信保駕護航,人類對物質世界的過分關注和過度享受,本身就是給自身掘墓的毀滅性行為。當我們為利益而糾纏、爭斗甚至相互殘害時,物質感官的極大豐富彌補不了精神世界虛無帶給人們的空虛和無助,人類的精神家園在無數次的踐踏后,也許很快就會變成荒蕪的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