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多樣選擇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25 11:25:01
Thomas Moore說過,
人生最難在于選擇。人生選擇的話題很多,我是從一個笑話想起來的。
這個笑話,像一個寓言,一個傳說,其實是一段野史,也是一段佳話。話說宋代著名的宋子京
(祁)(“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還
和歐陽修一起主持修《新唐書》),晚年曾做成都市長,風流好玩兒,“多內寵,后庭曳羅綺者甚眾。”有天晚上在錦江上開party,冷颼颼的,于是命人找坎
肩兒。結果一群紅顏知己,每人拿來一件。老宋可慘了,“視之茫然,恐有厚薄之嫌,竟不敢服,忍冷而歸。”(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五)
宋公難選擇,只好選擇自己多受一會兒凍,感冒幾天,但心里一定暖洋洋的,還留下風流佳話。這樣的“多難”機會,我們普通人是遭遇不到的。Moore在To Ladies' Eyes詩里似乎也描述了類似的境地:
To ladies' eyes a round, boy,
We can't refuse, we can't refuse;
Though bright eyes so abound, boy,
'Tis hard to choose, 'tis hard to choose.
大概意思是,明眸的姑娘那么多,小伙兒選擇多難啊。
第二個選擇,像陳省身先生說的,“中英文都不好,又不會做實驗,就只好學數學了。”很多
大
科學家說過類似的話,他們之所以專業成功,是因為不會做別的。小愛在ETH的功課不太好,老師勸他選別的專業,他說對其他不感興趣,不如在物理學碰運氣
吧。當然,這些話只有從成功者嘴里說出才有分量;沒人在乎不成功的——因為不成功恰好證明他的選擇錯了。
老愛在《自述》里還講了一段話,說到了布里丹的驢子,那是另一種情形的選擇:
我在一
定程度上忽視了數學,其原因不僅在于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超過對數學的興趣,而且還在于下述奇特的經驗。我看到數學分成許多專門領域每一個領域都能費去我們
所能有的短暫的一生。因此,我覺得自己的處境像布里丹的驢子一樣,它不能決定究竟該吃哪一捆干草。我對自然知識的興趣,無疑地也比較強;而且作為一個學
生,我還不清楚,在物理學中,通向更深入的基本知識的道路是同最精密的數學方法聯系著的。只是在幾年獨立的科學研究工作以后,我才逐漸地明白了這一點。
這種選擇看起來很簡單,但對遲疑的人來說,也可能是大問題。相對這個吃草的疑難,錢先生在《圍城》里講過吃葡萄的選擇:
世上只有兩種人,就譬如吃葡萄,一種人總是從最大最好的一顆吃起,而另一種人,卻是從最壞的一顆吃起。表面看上去,第一種人應該很幸福,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剩下的葡萄里最好的。可實際上,第二種人還有希望,而第一種人,卻只剩下回憶了。
先吃哪顆葡萄,大概與考試先做哪道題一樣,只是戰術的選擇,而不是戰略的選擇。從戰略看,沒有選擇——兩顆葡萄都要吃的。當然,這也是不同性格的選擇,而性格也能決定命運。不過那是另一個問題。
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the
question,真理呀!有趣的是,這句話的中文譯法有20多種,于是讀者也面臨著選擇——我的選擇是,一個都不選,因為沒有一個滿意的。這又是一種情
形的選擇。(所以,莎翁的這句話似乎也可以譯成:做還是不做;去還是不去;走還是不走;選還是不選……這些詞都很模糊,正如be一樣,我寧愿選擇其中的一
個。)
好了,現在我們有三種情形的選擇:
1)怎么選似乎都好,但不愿選,結果是痛苦和遺憾。
2)沒有別的選擇,在唯一的選擇上賭一把,要碰運氣。
3)怎么選都不好,干脆不選——這等于回避,問題還在。
顯然,上面這些只不過是選擇問題中最簡單的三個情形。而我們現實面臨的情形是那些情形的“非線性組合”,“歧路之中又有歧路”(《列子說符》),怎么選擇呢?我不知道,所以不說了。
相關閱讀:
- 人生的旅程 (zxlyid, 2010-1-05)
- 轉:科學人生之頂天立地--給研究生的一點建議 (uovt69jn, 2010-1-05)
- 三十條人生建議 (woaifou, 2010-1-07)
- 人生七十感言 (zxlyid, 2010-1-09)
- 人生得與失 (entd_jps, 2010-1-10)
- 最好看的電視節目:貴州衛視《人生》 (zhbddsjm, 2010-1-14)
- 最好看的電視節目貴州衛視《人生》 (zhbddsjm, 2010-1-14)
- 最火爆的電視節目:貴州衛視《人生》 (zhbddsjm, 2010-1-14)
- 太經典的人生經驗,看完了并記住的人至少可以成熟5歲 ★ ★ (chongwenmen, 2010-1-15)
- 易經回答人生的64個感悟 (ouoje, 2010-1-20)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人生多樣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