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一種怪東西,有時你覺得它太長,過一日如度三秋,有時又覺得它太短,你的一生可能都快過去了,可覺得童年時光如在昨天。眼看就到古稀之年,生活似乎就快結束,卻覺得生活才剛剛開始。航船好像剛從黎明時分美麗的港口起航,可轉眼之間已經到達黃昏時分寂寞的港灣。人生對于我們只有一次,你盡管覺得那人生航船走了許多彎路,但已經不能回轉,不能重新再來一次。你后悔,覺得浪費了虛擲了許多大好的時光,犯了許多已經無法改正的錯誤,如果沒有虛度那些時光,沒有犯那些錯誤,利用那些時光干什么什么的,那你的人生將如何更加美麗多采更加幸福美滿,將會如何青史留名,但這只是空想而已,因為你已經無法挽回。你獲得教訓只能留給你的晚輩。但晚輩不見得聽你的,照樣走自己的路,照樣浪費和虛擲大好時光,照樣犯錯誤。可是你還想說,于是你的感言變成一種獨語。
這些年,我喜歡這樣一個“手握青蘋果”的故事:一個年輕人獨自到沙漠去冒險。他剛剛走近沙漠不久,就遇到了一陣狂風。在迎擊狂風的慌亂中,他丟失了全部的行李,行李中有指南針、水、干糧和其它日用品。狂風過后,他在沙漠中,茫然四顧。四面都是沙漠,他不知自己站在什么位置。他慌了。這時候他希望自己衣服的口袋里,還殘留什么救生物。他翻遍了所有的口袋,終于在一個褲子口袋里發現了一個青蘋果。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出于什么原因,往褲子口袋里塞了一個青蘋果。他驚喜之極。他覺得有了希望。他聞了聞這個青蘋果,覺得這是一個水庫,是一個糧倉,且無比清香。他握著這青蘋果,朝一個方向走去。過了一天,他沒有走出沙漠,但他不失望,他又一次看了看聞了聞青蘋果。又過了一天,他還是沒有走出沙漠,他仍然不失望,他再次看了看聞了聞青蘋果。第三天黃昏時分,他驚喜地看到了綠樹紅花,他終于走出了沙漠。這時候,他興奮地又一次看自己手握的青蘋果,發現青蘋果已經變色,水份也差不多干了。他沒有扔掉青蘋果,而把它珍藏起來。
我是一位偏僻山區里的貧苦農民的孩子,我能上完大學,隨后又留校任教,隨后又成為一位教授,隨后又能指導研究生,純粹出于偶然。如果不是手握青蘋果,對自己前途充滿希望,并為之不懈努力,那么我也許在小學畢業后,遵從父母的要求,留在他們身邊,一邊充當半個打柴和種地的勞動力,一邊過早地娶妻生子,一生走不出那個封閉的小山村。再往后說,即使時光走到了1963年,我被定為“走白專道路”,從而心灰意冷,放棄學術研究。再往后,在1966年“文革”開始被打成“反革命”、“陰謀家”時,從8層樓頂上往下跳,或者1990年又有人要整肅我時,躺倒不干……,我的一生有許多機會和理由不再往前走,徘徊在人生的沙漠中,餓死,渴死,累死,痛苦而死,自殺而死,但我沒有死,而手握青蘋果,一步步走出人生的沙漠。
滿懷希望,不懈努力,永遠向前,前面就是人生的綠樹紅花。但這不是人生的全部。
你能走出人生的沙漠,僅僅是你自己手握青蘋果就能做到的嗎?我前些日子編了一個題為“風景、倒影和湖水”的故事;一個景物十分秀麗的湖,湖旁邊有一片美麗的樹林,那樹木高高低低,那樹葉的顏色綠紅相間,游人來到這里都要“啊”地一聲,大叫起來,說太美了。可隨后又會“哇”地叫起來:這倒影不是更美嗎?你看這透明,這純凈,這寫意式的畫面,這搖弋多姿圖像!有一天,倒影對樹林說:我的伙伴,你雖然站在我的頭上,可游人來到這里總是更多地贊美我,看來我的美色還是比你強,不是嗎?一陣風吹過,樹林只是聳了聳肩,笑笑,不以為然,且得意地不容置疑地說:沒有我,哪有你?!這時候,又來了一群游人,照樣把倒影贊美一番。游人走后,倒影又忍不住說:難道你還不承認?樹林保持沉默,根本不把倒影的話放在心上。秋天來到了,雨水少了,湖水越來越淺,終于有一天湖水干了。樹林披上了秋天的盛裝,五顏六色,更顯得美侖美奐,游人為它的美麗所傾倒,紛紛摁下了照相機的快門。它的伙伴倒影卻完全消失了。人們不免遺憾地說,要是這湖有水就好了,這樹林配上倒影不是更美嗎?一陣風吹過,黃色的樹葉飄落下來。由于湖水干枯,樹林的樹葉也越掉越多,終于有一天,樹葉全掉光了。游人不再光顧這里。沒有湖水,就沒有樹林,沒有樹林和湖水就沒有倒影。沒有倒影這里就會缺少美色。湖水、樹林和倒影三者構成了那里的完整景色。倒影要知道感謝樹林和湖水,樹林則要知道感謝湖水與樹林,湖水也要感謝樹林和倒影。人的一生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你的人生有時是倒影,有時是樹林,有時是湖水,三者相互依存。在年近古稀的時候,我感激你,我的祖國,你的每一次成功與失敗都牽動我的心,我為你高興得流淚,或者為你痛苦得哭泣。感謝你,我的故鄉,你給我辛酸而充滿詩意的難忘的童年,讓我時刻有鄉愁的沖動。感激你們,生養我給我以生命和溫暖的親人,沒有你們,就沒有我。感激你,我的妻子,你給我的愛情、溫暖和支持,你是我生活的源泉。感激你,我的老師們,你們是我的指路明燈,你們給我以知識和勇氣,我的身上有你們的影子。感激你們,給我以各種機會的同志和朋友,沒有你們是萬萬不行的。感激你們,我的學生們,你們給我以安慰、愉快和自豪,并使我年輕起來,即使現在你們擺開架勢與我爭論,我一樣地為你們感到安慰、愉快和自豪,因為你們終于成長了。還有你們,孔子、孟子、屈原、司馬遷、陶淵明、劉勰、李白、杜甫、蘇軾、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黑格爾、康德、席勒、馬克思、恩格斯、普希金、別林斯基、卡西爾等等,你們留下的書本猶如知識的寶藏,讓我挖掘了一輩子也不知道疲倦……如果我是倒影,那么他們就是湖水和樹林;如果我是樹林,那么他們就是湖水和倒影;如果我是湖水,那么他們就是日夜陪伴我并使我美麗的元素。
不忘祖國,不忘故鄉,不忘前賢,不忘親情,不忘愛情,不忘友情,不忘師生之情……一切給過我生命以各種各樣滋養的人們都是我的上帝,我對他們永遠懷著感恩之情。但這不是人生的全部。
人要穩穩地站在大地上,難道是簡單的嗎?我經常想到古人用來煮食品所用的“鼎”。鼎有三足,所以才穩穩地站在大地上面。人生是不是也像“鼎”那樣有“三足”呢?我寫過一篇題為《祖母?山路?小溪》的散文。記得我在那篇散文里回憶我每一次返回故鄉的共同經歷:我在回到故鄉之后,總先要到祖母墳前鞠躬,獻上一把鮮花,或者按照故鄉的風俗,給祖母磕頭;然后就是在家門口的小溪旁徘徊,回憶童年時光在小溪旁度過的愉快時光;然后就要跟我小時候一起上山挑柴的伙伴,游我們走過無數次的彎彎柴路。每次回家所做的事都有很大不同,唯有上面所說的這三件事是每次必做的。這是為什么?我在散文的結尾寫道:“我終于體悟到,祖母、小溪和山路是童年對我的三大饋贈。祖母象征著愛心、親情、善良、忠誠、寬厚、人性、人道……,小溪象征著美感、藝術、自由、歡樂、享受、閑適、超脫……,山路則象征著勞動、追求、勇氣、決心、毅力、苦練、冒險、攀登……。童年的三種饋贈構成了三組象征,猶如鼎之三足,這就是我的生命之鼎。有了鼎之三足,我才得以牢牢地站立在大地上。”我不敢吹牛我多么了不起,但我敢說,我心地善良,我熱愛藝術,我喜歡不倦地勞動。
愛心、藝術和勞動是我的生命之鼎,是我能夠幸運地走完和將要走完人生之路的保證。但這不是人生的全部。
人開始的時候總要模仿別人。沒有一個人不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不是可恥的事情。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學習的深入,你總要發出自己的聲音,讓人生開出別樣的花朵。牡丹花,國色天香,她開放時的美麗往往令觀者人頭攢動。可如果你只是一朵如米大小的笞花,根本沒有人關注你,難道你就不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靜靜地開放嗎?你的生命與牡丹花是一樣的,你也有別樣的美麗。我又編了“螢火蟲和電燈”的故事:農村的夏夜,在一條小路旁,原是沒有裝電燈的。那時候,人們在夜間走過這條路,常常感到困難。幸虧有那多如繁星的螢火蟲不停閃爍的光,照亮了小路,使人們得以走過這段難走的路,人們感謝螢火蟲。后來,人們在這里裝了電燈,小路被照亮了,人們在夜間經過這條路不再困難,而螢火蟲的光,被電燈的光所掩蓋。人們感謝電燈。有一天晚上,螢火蟲和電燈發生了爭吵。電燈說:你螢火蟲就不必再閃爍了吧!我的光是如此明亮,人們怎么會再需要你呢?螢火蟲的反駁說:你的光不是自己的,假如電廠不供應電的話,你就要消失,那時人們將重新需要我的光。盡管我的光是如此微弱,但我說自己的話,我發我自己的光。電燈正要批駁,突然電廠出了故障,停電了。電燈滅了,可小路上仍然有亮光,人們發現那是無數螢火蟲閃爍的光。我長期教書,我追求自己的一些教法。我研究,我竭盡全力提出一些想法。這些都屬于我自己。盡管我的聲音是那么微弱,但我慶幸這里有我的燈光。
不論我們做任何工作,我們都要說自己的話,發自己的光,不怕那話分量不夠,不怕那光微弱暗淡,怕的是沒有屬于你自己的話和光。但這不是人生的全部。
人的天賦的確有差異,但差異并不大。大多數人的天賦屬于中等,非絕頂聰明,也非愚頑不敏。我自己也是如此。天賦不可信,我更相信專注與用心。人只要不受外界的影響,走自己的路,就能到達終點。有這樣一個故事:一群青蛙要爬一個高塔。他們爭先恐后往上爬。過路的人看見這群青蛙的愚蠢行為,就大聲喊起來:哎,塔這樣高,你們是爬不上去的。于是有一些青蛙停止了爬塔,退下來了。可還有青蛙繼續往上爬。人們又叫喊起來:哎,你們是絕對爬不上去的,趕快下來吧。于是又有一些青蛙退了下來。經過人們幾次喊叫后,所有的青蛙都退下來了。只有一只青蛙繼續往上爬,不管人們怎樣喊,那只青蛙都不聽。最后這只青蛙終于爬上了塔頂。待這只青蛙從塔頂下來后,人們問他:你憑什么精神爬到塔頂?青蛙搖搖頭。原來這是一只耳朵全聾的青蛙,他根本沒有聽見人們的喊聲,絲毫沒有受到別人的干擾,他只是憑著自己的專注和毅力才爬上塔頂的。我的一生常常不能由我自己選擇,但有幾次機會是勉強留給我選擇的空間:1963年我選擇了讀書和研究,沒有想做行政干部;1966年8月“文革”初期,我被摘去了“反革命”帽子之后,沒有上“井岡山”公社,當起了“逍遙派”;1975年我堅決辭去學校“大批判”組長的職務,回中文系當一位普通教師;1989年1月,我辭去了似乎前途“看好”的校研究生副院長職務,回教研室整頓北師大文藝學的教學和科研隊伍。多少人來勸我,向我喊話,可我沒有聽見,我是那只聾青蛙。
確定自己的目標,做自己想做的事,專心致志,長期積累,不動搖,不氣餒,也許你就會接近你的目標。但這不是人生的全部。
人都覺得自己的選擇總是最好的,事實不是這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經驗,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志趣,不同的目標,要學會尊重不同的人不同的選擇。我曾編過這樣一個故事:“小溪和石頭的對話”,意思是小溪旁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巨石千百年來巋然不動,永遠站在那里。無論刮風下雨,無論水漲水落,它總是蹲在這里,用冷眼觀看著世界的變遷。小溪則流動不止,無論日升日落,無論白天黑夜,用它的嘩嘩的流水和浪花唱著歌。水主動,石主靜。水流的理想是奔騰向前,石的理想堅定不移。沒有理由貶責石頭而獨尊小溪,也沒有理由獨尊石頭而貶責水流。每個人的健康的選擇,都有可貴之處。我們一生都要學會尊重別人,盡管別人與你那樣不同。
我身上缺點不少,一輩子做過許多錯事,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尊重我周圍的每一個有不同性格和毛病的人。誰沒有缺點和毛病,你,我,他,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毛病。我們難道不應該彼此容忍和原諒嗎?但這不是人生的全部。
人的一生都在尋找幸福,但幸福在哪里?金錢嗎?金錢不一定會給你帶來幸福。權力嗎?權力不一定會給你帶來幸福。妻兒嗎?妻兒不一定會給你帶來幸福。幸福如同穿鞋,你穿了一雙鞋,卻不覺得那鞋的存在。鞋沒有引起你自己的注意,也沒有一引起別人的欣賞與議論。那種感覺就是幸福。鞋太長了不好。鞋太短了也不好。幸福是穿一雙合腳鞋時的那種感覺。
幸福在于你尋找到適合你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你不覺得勉強,不覺得不安,不覺得為難,不覺得尷尬。生活像天空藍得那樣自然,像小草綠得那樣平淡。“行到水盡處,坐看云起時”,我特別欣賞王維這個句子,那種自然而然,隨遇而安,可又總能發現美的境界,可能是人生的極境了。但這也不是人生的全部。
人生的全部在你感性與理性全部展開的過程中。你能忍受貧苦,你也能享受富有。沒有體會過貧苦的人不是真正的人生。你能夠哭泣,也能夠歡笑,不曾哭泣的人不能體會真正的人生。你嘗過挫折和失敗的痛苦,也有過成功的喜悅,沒有嘗過挫折和失敗的人也不能領略真正的人生。你能夠在黑夜中堅守,也能在陽光下勞動,沒有嘗過黑夜中堅守的人也不能領略真正的人生。你能欣賞春天的美景,也能忍受冬天的嚴寒,沒有經過嚴冬的人不能體會真正的人生。你有清醒的理智,也有豐富的感性,沒有理智的人也不是真正的人生。啊,人生的全部就是你是否嘗遍了生活的甜、酸、苦、辣,是否經歷了風、霜、雨、雪,是否體驗了陰、晴、圓、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