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時代我們可以做什么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3-31 17:58:24
“地球進化史持續了50億年,人類文明從開始到現在頂多20萬年。可我驚恐地發現,在這20萬年,人類已將地球50億年內積攢的資源耗掉了一半!”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有雙胞胎的最大好處是他們可以分享一切:他們閱讀時共用一盞日光燈,連一雙漂亮的球鞋,我也讓他們輪流穿。我不是小氣,我只想讓孩子知道必須節約能源。”
——茱莉亞·羅伯茨(Julia Roberts)
“銀河系里有一顆行星叫地球,地球上住著一群不怎么聰明卻自以為是的生物,他們只顧利用環境資源發展科技,忘了利用科技力量保護環境。”
——藤子不二雄(取自《多啦A夢》漫畫)
管不了所有的事情,人人可以管好自己。低碳時代已經到來,你也能為地球做點事。
吃一個漢堡要消耗多少碳?夾在漢堡里的肉餡或許是從美國搭飛機來的,洋蔥可能是從外省用卡車運來的,面包可能是從市郊快遞來的,這些過程產品的“碳”加起來就是這個漢堡的“碳足跡”。有人計算過,一個漢堡的“碳足跡”約為3.1公斤二氧化碳,所以,低碳生活可以從少吃漢堡做起。
低碳先鋒們說,低碳是一類生活方式、一種人生態度、一份社會責任。居家生活降低碳排放,可以有很多方式。
●可見不可見“廢物”都需要妥善利用
上期,在低碳人群節約的生活主張提示下,我們將居家舊物妥善利用的舊題引出,一方面告訴大家如何發現舊家具舊物件的另類美,一方面呼吁市場,對家具的改造和回收做些事情。可見的舊物需要妥善利用和健康循環,而不可見的容易流失的能源,更加需要被充分使用。對此,澄宇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麥克·艾詩本表示,不要視“廢物”于“無用”,麥克解釋說,譬如,在夏天時,使用太陽能制冷設備將熱水轉化為冷水的過程實際上是要釋放大量的熱量的,而這部分多余的熱量我們不能任由其被排放到室外。麥克說,他的解決辦法是,通過儀器和管道將這部分熱能輸送到室外的游泳池內,在“廢物”利用的同時還免去了單獨給水加溫所使用的能量,既節能又舒適。
●住大房子應該承擔更多減排義務
有一種觀點認為,低碳生活是富人的新生活方式。對此麥克表示,每一個人都有碳排放,力所能及的努力都要做,但確實,富人已有的生活方式讓他們的碳排放遠遠高于普通人,而經濟上的富足也提供給他們使用更多的手段去實現碳中和。麥克的觀點是,可以花上千萬買房子、花上百萬裝修,也的確需要意識到要在低碳節能上花費更多些,把它當成時尚也好、必須也罷,只要能減排,就是應該提倡的。
●嘗試為自己的碳排放買單
如今,人們已經可以為自己的碳排放埋單了。如在購買機票時,可以選擇支付自己的航空距離換算成的碳排放量,而這部分錢將用于環保事業,這種中和自己碳足跡的行為在全世界范圍已經展開。當然,很多時候人們并不能夠知曉自己“買”了什么環保項目,麥克表示,大家都有權懷疑自己的碳中和花銷,因為無從查證,但人們更應該做的是“請你相信碳中和事業”以及如何才能更為便利地為自己的碳排放埋單。麥克說,他旗下的Camco(國際碳資產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正在做努力,讓企業和個人都能便利地選擇中意的環保項目,并將這些資金妥善地用于環保行業。
●改變一居兩居的傳統住宅模式
其實,有節制的居住,充分利用居住面積,減少不必要的空間浪費是降低碳排放的最有效途徑。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近年建成的40平方米小戶型公寓中,翻轉變幻的床、沙發、桌面被融合在袖珍空間里,一個空間依靠家具變幻形成多功能利用,堪稱低碳小聚典范。與此同時,會客、洗衣等開放性功能,從每家每戶轉移到公寓的公共空間,因此,整個公寓不僅創造了面向年輕人的新居住模式,更為節約城市土地、減少建筑排放做出了貢獻。無獨有偶,香港設計師張智強自己的多功能小居更成為低碳居住樣本,接受著建筑師以及學生們的造訪,借助靈活可變的儲納系統和疊合空間理念,33平方米生活空間包含了居住、放映、聚會、工作以及留宿等強大功能。
●小戶大家 把共同功能推向社區
與葡萄牙的袖珍小居概念相似,青島海爾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盧鏗也對節地型小居有所建議,他認為,除了推廣建筑節能技術,實現節能省地的第二條道路是“小戶大家”,即小戶型、大社區的建筑開發理念,因為,空間越小,節能越好做。而“小戶大家”的核心是居住空間小,生活空間大,實現方式便是家居空間緊湊化、環境空間功能化、會所空間場所化、商業空間生活化和網絡空間無域化。通過在社區配套生活化的會所,將家庭內部的某些功能搬出小家遷入社區,如建立公共洗衣房、公共圖書館等,此外,還要建設數字化網絡社區,用網絡服務來解決物理空間所解決不了的問題,使得生活無域化。同時,盧鏗表示,雖然戶型小了,但居民的生活空間并不小,這樣即使房價高,但總價低了,老百姓也能買得起房子。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