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HPLC的詳細演講稿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30 14:10:05

    第十三章  高效液相色譜
    第一節    概述
    高效液相色譜法:以氣相色譜為基礎,在經典液相
    色譜實驗和技術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液相色譜
    一、HPLC與經典LC區別
    主要區別:固定相差別,輸液設備和檢測手段
    1.經典LC:僅做為一種分離手段
          柱內徑1~3cm,固定相粒徑>100μm 且不均勻
           常壓輸送流動相
           柱效低(H↑,n↓)
           分析周期長
           無法在線檢測
    2.HPLC:分離和分析
         柱內徑2~6mm,固定相粒徑<10μm(球形,勻漿裝柱)
          高壓輸送流動相
          柱效高(H↓,n↑)
          分析時間大大縮短      
          可以在線檢測
    二、HPLC與GC差別
    相同:兼具分離和分析功能,均可以在線檢測
    主要差別:分析對象的差別和流動相的差別
    1.分析對象
          GC:能氣化、熱穩定性好、且沸點較低的樣品,
                   高沸點、揮發性差、熱穩定性差、離子型及
                   高聚物的樣品不可檢測
                   占有機物的20%
       HPLC:溶解后能制成溶液的樣品,
                     不受樣品揮發性和熱穩定性的限制
                     分子量大、難氣化、熱穩定性差及高分子
                     和離子型樣品均可檢測
                     用途廣泛,占有機物的80%
    續前
    2.流動相差別
    GC:流動相為惰性氣體
    組分與流動相無親合作用力,只與固定相作用
    HPLC:流動相為液體
    流動相與組分間有親合作用力,為提高柱的選擇性、
      改善分離度增加了因素,對分離起很大作用
    流動相種類較多,選擇余地廣
    流動相極性和pH值的選擇也對分離起到重要作用
      選用不同比例的兩種或兩種以上液體作為流動相
      可以增大分離選擇性
    3.操作條件差別
          GC:加溫操作
         HPLC:室溫;高壓(液體粘度大,峰展寬小)
    三、高效液相色譜儀流程圖
    續前
    四、HPLC的特點和應用
          “三高” “一快” “一廣”     
    第二節    基本理論和條件選擇
    一、塔板理論
    二、速率理論
    三、HPLC法中分離條件的選擇
    一、塔板理論
    二、速率理論(與GC對比)
    續前
    討論:
    1)流動相流速對HPLC板高的影響(與GC對比)next
    2)渦流擴散項及其影響      next
    圖示
    back
    續前
    3)傳質阻抗項及其影響
    圖示
    三、HPLC法中分離條件的選擇
    1. 固定相與裝柱方法的選擇:
       選粒徑小的、分布均勻的球形固定相(dp≤10μm)
       首選化學鍵合相,勻漿法裝柱
    2. 流動相及其流速的選擇:
        選粘度小、低流速的流動相——甲醇,1ml/min   
    3. 柱溫的選擇:
         選室溫250C左右
    第三節   各類高效液相色譜法
    一、液固吸附色譜法(LSC)
    二、液液分配色譜法(LLC)
    三、化學鍵合相色譜法(BPC)

    一、液固吸附色譜法(LSC)         流動相為液體,固定相為固體吸附劑
    1.分離機制:利用溶質分子占據固定相表面吸附活性
                              中心能力的差異
      分離前提:K不等或k不等
    續前
    2.固定相:與LC比,固定相粒徑不同(<10μm)
    續前
    3.流動相:底劑(烷烴)+ 有機極性調節劑   
    例: 正己烷或庚烷 + 氯仿- - -
    4.影響k的因素:與固定相性質和流動相性質有關
          溶質分子極性↑,洗脫能力↓,k↑,tR↑
          溶劑系統極性↑,洗脫能力↑,k↓, tR↓
    注:調節溶劑極性,可以控制組分的保留時間
    5.出柱順序:強極性組分后出柱,弱極性組分先出柱
    6.硅膠吸水量↑,LSC→LLC
    硅膠含水量較小  吸附色譜  硅膠極性較大
    硅膠含水量>17%  分配色譜  硅膠失活→載體
                                吸附的水→固定液
    二、液液分配色譜法(LLC)
    1.分離機制:利用組分在兩相中溶解度的差異
    2.固定相:載體+固定液(物理或機械涂漬法)
      缺點:系統內部壓力大,易流失,不實用
          固定液——極性→NLLC
       固定液——非極性→RLLC
    3.正相色譜——固定液極性 > 流動相極性(NLLC)
      極性小的組分先出柱,極性大的組分后出柱
    適于分離極性組分
         反相色譜——固定液極性 < 流動相極性(RLLC)
      極性大的組分先出柱,極性小的組分后出柱
    適于分離非極性組分
    三、化學鍵合相色譜法(BPC)
    (一)化學鍵合相
    (二)反相鍵合相色譜
    (三)正相鍵合相色譜
    (四)離子對色譜和離子抑制色譜
    (一)化學鍵合相
    利用化學反應將固定液的官能團鍵合在載體表面
    1.分離機制:分配 + 吸附(以LLC為基礎)
    2.特點:
      1)不易流失
      2)熱穩定性好
      3)化學性能好
      4)載樣量大
      5)適于梯度洗脫
    (二)反相鍵合相色譜
    1.分離機制:疏溶劑理論
       正相——流動相與溶質排斥力強,作用時間↑
                                                                    k↑,組分tR↑
       反相——流動相與溶質排斥力弱,作用時間↓,
                                                                    k↓,組分tR↓
    2.固定相:極性小的烷基鍵合相
          C8柱,C18柱(ODS柱——HPLC約80%問題)
    3.流動相:極性大的甲醇-水或乙腈-水
                          流動相極性 > 固定相極性
           底劑 + 有機調節劑(極性調節劑)
    例:水  +  甲醇,乙腈,THF
    續前
    4.流動相極性與k的關系:
          流動相極性↑,洗脫能力↓,k↑,組分tR↑
    5.出柱順序:極性大的組分先出柱
                              極性小的組分后出柱
    6.適用:非極性~中等極性組分(HPLC80%問題)
    (三)正相鍵合相色譜
    1.分離機制:溶質分子與固定相之間定向作用力、
                              誘導力、或氫鍵作用力
    2.固定相:極性大的氰基或氨基鍵合相
    3.流動相:極性小(同LSC)
            底劑  + 有機極性調節劑
    例:正己烷  +  氯仿-甲醇,氯仿-乙醇
    續前
    4.流動相極性與k的關系:
          流動相極性↑,洗脫能力↑,組分tR↓,k↓
    5.出柱順序:結構相近組分,極性小的組分先出柱
                                                           極性大的組分后出柱
    6.適用:
    氰基鍵合相與硅膠的柱選擇性相似(極性稍小)
        分離物質也相似
    氨基鍵合相與硅膠性質差別大,堿性
        分析極性大物質、糖類等
    (四)離子對色譜和離子抑制色譜
    1.反相離子對色譜法
    2.反相離子抑制色譜
    1.反相離子對色譜法(IPC或PIC)
    反相色譜中,在極性流動相中加入離子對試劑,使被測組分
    與其中的反離子形成中性離子對,增加k和tR,以改善分離
    1)離子對試劑:烷基磺酸鈉→分析堿
                                  四丁基季胺鹽→分析酸
    2)影響k的因素
    a.與m的極性有關(同反相色譜)
    b.與R的鏈長有關:R↑長,極性↓小,tR↑,k↑  
    3)適用:較強的有機酸、堿
    2.反相離子抑制色譜
    在反相色譜中,通過加入緩沖溶液調節流動相pH值,抑制
    組分解離,增加其k和tR,以達到改善分離的目的
    1)離子抑制劑:弱酸、弱堿性物質
                                  pH一定的緩沖溶液
    2)k的影響因素:與流動相極性有關,還與pH值有關
    選擇流動相:應同時考慮極性及pH值
         酸性物質——加入酸HAc   tR↑,k↑
         堿性物質——加入堿NH3·H2O  tR↑,k↑  
    調節pH范圍:3.0~8.0
         pH>8.0    破壞鍵合相與載體的結合
       pH<3.0    腐蝕柱子
    3)適用:極弱酸堿物質
                       pH=3~7弱酸;pH=7~8弱堿;兩性化合物
    第四節    影響分離的因素
    1.
    續前
    2.對流動相的要求:
    1)與固定液不反應
    2)對樣品有良好溶解度
           k=1~10
           k=2~5   最理想的
    3)與檢測器匹配:
          UV(常用,測定波長應大于溶劑的截止波長)
         熒光,電化學
    4)使用粘度小、純度高的流動相(甲醇,乙腈)
          使用前過濾、脫氣
    續前
    3.洗脫方式
    1)等度洗脫(恒組成溶劑洗脫)
          以固定配比的溶劑系統洗脫組分(一個泵)
          類似GC的等溫度洗脫
    2)梯度洗脫:
          在一定分析周期內不斷變換流動相的種類和比例
          即不斷改變其極性(兩個泵)  
          適于分析極性差別較大的復雜組分
          類似GC的程序升溫(沸程較長樣品)
    圖示
    第五節   高效液相色譜儀
    1.泵:
          恒壓泵:流量精度不穩
          恒流泵:常用
    2.進樣裝置
    1)隔膜進樣(高分子有機硅膠墊→進樣室)  
           GC系統壓力較小,可以
           HPLC系統壓力太大,必須停泵進樣(早期)
    2)閥進樣:不必停泵,六通閥
    續前
    3.色譜柱:直徑4~6mm,柱長10~30cm
          柱效評價:色譜系統適應性試驗
                               R,n,fs(拖尾因子)
           柱再生:維護、保養、柱子的沖洗
    4.檢測器
      1)紫外檢測器:適于吸收紫外光的物質
      2)熒光檢測器:只能分析自身發光的物質
                                    靈敏度高
      3)示差折光檢測器:利用折光率的差別
                                            靈敏度低,溫度要求嚴格
      4)電化學檢測器
      5)化學發光

    TAG: hplc演講稿

    生物信息 引用 刪除 上海豐核   /   2014-08-29 20:50:13
    不錯不錯!
    、上海豐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實驗+發SCI一條龍,國家重點實驗室水平, 不發表,不收費!
    ——www.microsci.com,4000-331-887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