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最大的放松夢想:像貓一樣在陽光下睡著。

    [轉]朱清時:學術在衰退,還談什么諾貝爾獎?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21 11:29:12/ 個人分類:學術

    導讀:現在大學最大的毛病,就是現在都追求官位了,因為在大學里你只要是官位高了什么東西都有了。大家時間都花在(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這就是學術界的衰退,這種狀況還談什么諾貝爾獎呢?

     沒有崇尚學術卓越的大學精神,就培養不出大師

      南方周末:剛剛故去的科學泰斗錢學森向溫總理提出疑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在教育界引起廣泛討論,您怎樣看“錢學森之問”?

      朱清時:溫總理最早提起錢先生對中國教育的這個憂慮,其實是2006年在中南海召開的教育座談會上,這個會議我也參加了。

      我在中國科技大學干了十年,“錢學森之問”也是我一直想搞清楚的。中國教育投資已經很大,人也很多了,師生比起民國時期多了幾百倍。但是,現在基本沒有民國時期那些大師,像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梅蘭芳這樣的演員等。

      錢學森就講過,加州理工大學風氣讓他深深難忘,在那里如果有人要做一個報告,很快就會有其他人想以更新的東西超過他。

      這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現代大學學術機構一定要有這種氣氛。這個東西看不見,但是你可以感覺出來,大家崇尚什么,尊重什么,追求什么。

      我當校長以前是搞科學研究的,1998年當校長的時候意氣風發,那個時候我們就感到了中國教育不行,當時就想著教育改革。

      認識這個問題經歷了三個階段,現在我覺得這個問題認識比較清楚了。

      南方周末:這應該就是你在中科大十年校長生涯中的反思和總結吧?

      朱清時:是的。我在國外工作很多年,回來一看,我們大學里課程設置極其落伍,教材也很陳舊,老師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有很多老師就是照著書說一遍,學生懂不懂他也無所謂。

      我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麻省理工學院就不許用PPT文件,老師得寫板書,這是符合認識規律的。我回來以后發現大家很浮躁,都用PPT文件,講課講得學生都坐“飛機”了,效果極差。

      我剛擔任校長時,帶了六七個人到美國歐洲訪問多所一流大學,把它們的課程表收集起來,每節課程的教科書也收集起來。然后回來就宣傳我們要改革我 們的課程設置、教學大綱、改革教材、改革教學方法。但是搞了一年發現效果不大,為什么?老師不愿意做這件事,學生只要這門課程學分考夠就行了,他并不太在 意他學的知識今后有什么用途。

      歸根結底,是我們教育管理制度上有沒有壓力,大家不需要做這種癡迷的事。所以我發現去檢閱課程設置,引進新教科書,這是表面的事情。

      第二階段我就開始反思深層次的東西,鼓動國內很多高校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過去幾年,我年年都在研究、在講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現在回頭一看,學生的創新氣氛還是在衰退,發現這還不是最深層次的問題。

      我當校長之前,學校里最流行就是老師的討論會。現在我發現學術會完全變形了,開學術大會都是官本位,大家都在崇拜權力,作第一個大報告的人,一 定是官最大,地位最高,哪怕他學問上大家都知道沒有什么。一開大會就洋洋灑灑長時間作主題發言,隨后都是按照級別、權威程度排,真正一線年輕人沒有機會表 述。

      大學是個學術機構,一定要一心琢磨怎么把學術搞得最好。這樣(開會),誰都不會去耐心讓那些沒有真東西的大權威去洋洋灑灑,而是趕快搞清楚同行有什么東西值得我學的。

      這就是大學的精神,實際上比教學思想、教育制度還要深刻,比教科書課程設置更深刻。這是我思考的第三個階段。

      什么是大學精神?就是大學里的人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如果你到麻省理工學院去看,你去的時候發現大家崇尚的就是學術卓越,都憋了勁去競爭做到最好。

      大學就好比京劇團,就像以前梅蘭芳唱京劇時代的百花齊放,應該是誰的唱功最好、表演最到位、最能獲得觀眾認可,誰就受到最大的尊敬。梅蘭芳跟對 手唱京劇,比著看吸引觀眾,后來京劇團都變成政府機構了,工資國家發,現在沒有活力了,現在京劇哪有梅蘭芳那樣的大師啊,現在的學校也是一樣。

      “學術在衰退,還談什么諾貝爾獎?”

      南方周末:這是官本位造成的一系列衰退?

      朱清時:現在中國學術界跟過去不一樣,都不愿意別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怕別人把自己思想偷過去,防止權威占了自己的成果。因為這些地位高的人往往都把底下人的東西湊起來,包裝成自己的。所以年輕人都害怕自己辛辛苦苦的研究都沒有了,這就造成大家互相保密。

      現在大學最大的毛病,就是都追求官位了,官位就是地位,因為在大學里你只要是官位高了什么東西都有了,這十多年我就知道大學里的領導都很容易評成教授。

      這一結果就是學術衰退,衰退最大的改變是科學雜志可讀性差,即使偶爾有一兩篇可讀文章還有好多水分。大家時間都花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這就是學術界的衰退,這種狀況還談什么諾貝爾獎呢?

      這么多年大家一直在喊素質教育,要培養創新能力,我在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牛津大學,這些學校從來沒有人說培養創新人才、素質教育,但是他們培養出的就是創新型人才。

      南方周末:領導可以帶來很多其他的,包括課題,有的人當上大學校長后,評院士也容易了。

      朱清時:這就叫做權力通吃。所以大家覺得尊重學術作用沒有什么必要。這樣學術氣氛、文化、精神就全完了,其結果就是只要有點權力的人都能指揮其他人,學術優秀的人反而成為地位最低的,最沒有發言權的人。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大學培養不出優秀人才的原因。


    TAG: 學術諾貝爾獎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