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科學精神的背叛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1-23 09:44:16/ 個人分類:生活
1.科學革命論。在國內外科技界,比較流行的觀點是:牛頓力學被廣義相對論推翻。量子力學是對牛頓力學的革命。等等。
在 “推翻了某某理論”、“證明了某某新理論”、“對某某問題早有定論”等等的理解下,科學研究工作充滿了斗爭的火藥味。
如果我們把科學發展過程看成是一個不斷革命、或通過否定來前進的話,那么,以上話語也就好理解了。
比較明顯,這類觀點與我國的極左思潮有相似處。在這類觀點的持有者看來:科學創新就等價于推翻某種對應的“經典理論”,而重新建造了一個新理論來取而代之。
但是,只到今天,牛頓力學還在應用,既沒有被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取代,也沒有被量子力學取代。
相反,全球科學界被迫尋求一個能同時肯定這三個代表性理論的框架,即統一場理論。
2.相對真理論。受西方近代哲學的影響,證偽主義也在科學界立足。這種認識否定科學定理的絕對性,把不能被證偽的論點或假說上升到與科學定理等價的地位。名著“猜想與反駁”是其主要的綱領來源。
在這兩種思潮中:科學精神的重要特征:對真理的繼承性被忽視了。把否定性提到了過高的地位(接近于簡單否定To Be? Or Not To Be?)
這是對科學發展過程中的繼承性否定(辯證性否定)的精神背叛。
把不能被證偽的論點或假說上升到與科學定理等價的地位造成了全球科技界的高度發熱。學術體系出現了不合理的、帶有故意性質的膨脹。
在1960-1990期間的高速膨脹后,在“計算”取代“實驗”的狂風暴雨后,2000年后的全球科學界被迫重新審視自身缺陷和未來的發展。
這有看來毫不相關的幾個順序性事件:一個是寫于1970年后的專著出版極少;一個是1995年前后的期刊壓縮/合并。一個是2005年前后的傳統期刊網絡化。再一個就是倉儲論文(如arXiv)地位的急速上升。對此,只有一個解釋:科學界在思想上分崩離析。
如果說全球科學界的總體運動趨向代表了科學的內在發展變化規律的話,則對過去的半個多世紀的“正式發表論文”的蔑視表達了科學研究工作出現了全球性的某種內在危機感。(事實上,這種內在危機感表現在個人身上的典型特征就是對科研的“心靈冷淡”,而成為被某種壓力(利益)驅動的被動行為。)
這種內在危機感的起因,如果以Physical Review, PRL等引導性刊物的論文基調及走向來看的話,則只能是歸因于:科學革命論和相對真理論的大流行。
把這種科學革命論和相對真理論的大流行下的各種學說等而待之的做法,導致科學界缺乏共同的語言,也導致學科間交流的困難。妄圖通過辦綜合性學術期刊來解決問題的努力是失敗的。
事實上,科學革命論和相對真理論的大流行是全球科學界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對科學精神的背叛的后果。
就我國而言,在這種大局下,如果我國科技界能夠“獨立思考”、“實事求是”、“求同存異”則有可能較早的跳出內在危機感,而走上創新型國家的道路。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