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要求我不上百度,畫出三聚氰胺的結構式,思考良久,我好歹畫了個八九不離十,方長出一口氣。10年前的我以化學為擅長,尤其是實驗設計和計算,大小考試比賽,自視京城鮮遇對手。1999年全國高考的化學簡單的出奇,沒考好,于是從事了一份比化學還沒前途的專業——生物科學。此后我的化學素養再無任何提高了。
當年大小試卷經常可以看到關于二惡英的分析題,它跟三聚氰胺差不多,也是因為奶酪、牛奶、豬肉等食品出的名。這是一種焚燒垃圾、塑料等的產物,全名是2、3、7、8四氯二苯并二惡英,簡單說就是兩個掛著氯原子的苯環中間由兩個氧原子聯在一起,看著對稱而結實。
二惡英據說能夠影響內分泌和免疫系統,還能致癌,但也并非大奸大惡之輩,僅僅一種代謝廢物而已。我當時固執的以為,中國官僚為了看歐洲的笑話,才起了這么個黑五類的名字給它。牛羊吃了含二惡英的牧草,啃了垃圾焚燒站的咸地皮,體內的二惡英又代謝不出去,形成了濃縮,然后奶、肉也就有了高濃度的毒素。
這樣的過程在生物學中叫做富集,以60年代《寂靜的春天》中描述的DDT在食物鏈中的積累濃縮而開始成為關注熱點。書中說,小豬長到耗子大小也就不長了,雞或者企鵝下的蛋都是軟殼的(冰凍一下其實也能運輸),于是提出對生態系統的憂慮。
其實富集未必就是壞事,早些年找礦、盜古墓都會有高人根據植物來判斷。比如,銅礦周圍長有銅草,也就是唇形科的海州香薷。這東西能夠收斂富集銅離子,此外常見的鴨指草之類似乎也有此效。
但二惡英富集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它隨著食物鏈一級級傳播,牛吃了草,產了奶,人吃了牛奶,于是開始恐慌。相比之下,如今的三聚氰胺化學性質要老實得多,但雖說三聚氰胺不是毒藥,可一次吃二斤半也活不了。它從原尿中沉析出來、富集并堵塞在嬰兒的腎小管中,于是有了這次毒奶粉事件。
氰離子乃天下第一無機劇毒,胺類化合物可造天下第一惡臭,然而二者各出3個分子首尾相連,聚集成環,大家也就都相安無事了。C3N6H6,結構穩定,而且含氮量變態的高,即使含氮47%尿素也無法匹敵。一位曾在北京農學院學食品的阿姨告訴我,為了增加含氮量,曾經的奶粉確實是加尿素的,但是尿素不穩定,做化肥還行,做添加劑就特別容易露餡。不妨作個實驗,只要把奶粉加豆漿一起煮,如果問見氨水味,那么恭喜你,這奶粉就是加了尿素的。
近來人奶熱銷,貴的每毫升可以賣到0.5-2塊錢,這一月下來,一個娃的奶錢可以在國奧村買好幾平米房子了。
其實人奶一直是食品中的奢侈品,中藥中將其稱為“仙人酒”。在北京醫科大學的一間實驗室內,我在一個陽光永遠也照射不道的角落里看到了幾本古代道士“以人補人”的破書。書中還給人奶起了個更好聽的名字“蟠桃酒”。最早的道士拍王公貴族馬屁多是煉仙丹,這幫人用的材料也夠狠的:朱砂、紅丹、雄黃,含汞的、鉛的、砷的統統往大燒瓶里裝,估計是沒少毒死人。后來他們也聰明了,把藥換成了山楂糕、大力丸、玉米糊了。當然這還不夠顯示水平,需要找個珍貴而令人信服的仙藥,于是大家想到了人奶。先是產婦奶,后更有高邪之招,給13、4歲的小姑娘吃甘草、漏蘆、豬蹄、穿山甲之類的中藥,讓她下奶,謂之“返經為乳”,此乳貴如鉆石,放在現在,估計價格要以克拉計算。
人奶不比水銀,肯定是吃不死人的。在另類諾貝爾獎中的醫學獎曾經頒發給這樣一個研究:同樣的假藥,貴的比便宜的療效好。人奶也是如此,賣的越貴了,娃長的可能就越強壯。
但是人奶就是安全嗎?翻翻醫學論文,人奶里也有富集的毒藥和重金屬,其中以二聯溴苯的潛在影響最為嚴重。
二聯溴苯,跟二惡英長的差不多,毒理作用也差不多,只是苯環上加成物是溴,而不是氯,還有就是兩個苯環以一個氧相連。
這東西雖是毒藥,但并不十分惡貫滿盈,所以也就沒什么人關注,正如當年的滅蟲靈藥DDT一樣。
生物學中還有個潛規則,那就是中性的干擾,是最難解釋,也最為危險的。
翻看歷史,食品,讓捕食者漸漸明白了什么叫做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