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錄用的最后一步——答復審稿人的策略和答復信的寫作技巧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1-05 15:21:47
一篇稿子從醞釀到成型歷經艱辛,投出去之后又是漫長的等待,好容易收到編輯的回信,得到的往往又是審稿人不留情面的一頓狂
批。這時候,如何有策略有技巧的回復審稿人就顯得尤為重要。好的回復是文章被接收的重要砝碼,而不恰當的回復輕則導致再次修改從而拖延發稿時間,重則導致
文章被拒,前功盡棄。下面把我平時總結的一些答復審稿人的策略和寫回復信的格式和技巧跟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絕對服從編輯的意見。在審稿人給出各自的意見之后,編輯一般不會再提出自己的意見。但是,編輯一旦提出某些意見,就意味著他認為這是文章里的重大缺陷,至少是不合他的口味。這時,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只能是服從。因為畢竟是人家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
第
二,永遠不要跟審稿人爭執。跟審稿人起爭執是非常不明智的一件事情。審稿人意見如果正確那就不用說了,直接照辦就是。如果不正確的話,也大可不必在回復中
冷嘲熱諷,心平氣和的說明白就是了。大家都是青年人,血氣方剛,被人拍了當然不爽,被人錯拍了就更不爽了。尤其是一些名門正派里的弟子,看到一審結果是
major而不是minor本來就已經很不爽了,難得抓住審稿人的尾巴,恨不得拖出來打死。有次審稿,一個審稿人給的意見是增加兩篇參考文獻(估計也就是
審稿人自己的文章啦),結果作者在回復中寫到,making a reference is not
charity!看到之后我當時就笑噴了,可以想象審稿人得被噎成什么樣。正如大家所想的那樣,這篇稿子理所當然的被拒了,雖然后來經編輯調解改成了
major revision,但畢竟耽誤的是作者自己的時間不是?
第三,合理掌握修改和argue的分寸。所謂修改就是對文章內容進行
的修改和補充,所謂argue就是在回復信中對審稿人的答復。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中心思想就是容易改的照改,不容易改的或者不想改的跟審稿人
argue。對于語法、拼寫錯誤、某些詞匯的更換、對某些公式和圖表做進一步解釋等相對容易做到的修改,一定要一毫不差的根據審稿意見照做。而對于新意不
足、創新性不夠這類根本沒法改的,還有諸如跟算法A,B,C,D做比較,補充大量實驗等短時間內根本沒法完成的任務,我們則要有理有據的argue。在
Argue的時候首先要肯定審稿人說的很對,他提出的方法也很好,但本文的重點是blablabla,跟他說的不是一回事。然后為了表示對審稿人的尊重,
象征性的在文中加上一段這方面的discussion,這樣既照顧到了審稿人的面子,編輯那也能交待的過去。
第四,聰明的掌握修改時間。
拿到審稿意見,如果是minor,意見只有寥寥數行,那當然會情不自禁的一蹴而就,一天甚至幾小時搞定修改稿。這時候,問題在于要不要馬上投回去了?我的
意見是放一放,多看一看,兩個星期之后再投出去。這樣首先避免了由于大喜過望而沒能及時檢查出的小毛病,還不會讓編輯覺得你是在敷衍他。如果結果是
major,建議至少放一個月再投出去,顯得比較鄭重。
上面是一些一般性的答復審稿人的策略,在實際中的應用還需要大家見仁見智。下面談談答復信的寫法。
寫
答復信的唯一目的是讓編輯和審稿人一目了然的知道我們做了哪些修改。因此,所有的格式和寫法都要圍繞這一目的。一般來說可以把答復信分成三部分,即
List of Actions, Responses to Editor, Responses to Reviewers。第一部分List
of
Actions的作用是簡明扼要的列出所有修改的條目,讓編輯和審稿人在第一時間對修改量有個概念,同時它還充當著修改目錄的作用,詳見下面的例子。剩下
的兩部分是分別對編輯和審稿人所做的答復,格式可以一樣,按照“意見”-“argue”(如果有的話)-“修改”這樣逐條進行。清楚醒目起見,可以用不同
字體分別標出,比如“意見”用italic,“argue”正常字體,“修改”用bold。下面舉例說明各部分的寫法和格式。
編輯意見:請在修改稿中用雙倍行距。
審稿人1:
意見1:置疑文章的創新性,提出相似的工作已經被A和B做過。
意見2:算法表述不明確。
意見3:對圖3的圖例應做出解釋。
審稿人2:
意見1:圖2太小。
意見2:第3頁有個錯別字。
很顯然,根據上面的答復策略,我們準備對除1號審稿人意見1之外的所有意見進行相應改動,而對1.1采取argue為主的策略。答復如下:
List of Actions
LOA1: The revised manuscript. is double spaced.
LOA2: A discussion on novelty of this work and a comparison with A and B have been added in page 3.
LOA3: A paragraph has been added in page 5 to further explain the algorithm ***.
LOA4: Explanations of the legend of Figure 3 have been added in page 7.
LOA5: Figure 2 has been enlarged.
LOA6: All typos have been removed.
==================分頁=======================
Responses to Editor請在修改稿中用雙倍行距。
We have double spaced the text throughout the revised manuscript, see LOA1.
==================分頁=======================
Responses to ReviewersTo Reviewer 1:意見1:置疑文章的創新性,提出相似的工作已經被A和B做過。
Thank
you for pointing this out. A and B’s research groups have done
blablablabla. However, the focus of our work is on blablablabla,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A and B’s work, and this is also the major
contribution of our work. We have added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on
this issue in our revised manuscript, see LOA2.
“blablablabla(此處把A和B的工作做一個review,并提出自己工作和他們的區別之處)”
意見2:算法表述不明確。
We have added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to further explain algorithm ***, see LOA3.
“blablablabla(此處進一步解釋該算法)”
意見3:對圖3的圖例應做出解釋。
We have added the following explanations of the legend of Figure 3, see LOA3.
“blablablabla(圖3圖例的解釋)”
==================分頁=======================
To Reviewer 2:意見1:圖2太小。
We have enlarged Figure 2, see LOA 4.
意見2:第3頁有個錯別字。
We have removed all typos, see LOA5.
==================分頁=======================
總之,寫答復信的宗旨就是用最少的時間和工作量達到論文被接收的目的。
相關閱讀:
- 中國人寫英文文章最常范的錯誤總結 (isabel, 2008-12-31)
- 老外教你寫論文 (isabel, 2008-12-31)
- Writing for BasicSciJrnl (isabel, 2008-12-31)
- 中國人寫論文常見問題 (isabel, 2008-12-31)
- 科學時報:國際合作論文凸顯“華人現象” (admin, 2009-1-09)
- 論文撰寫的主要內容與寫作技巧 (hplcangel, 2009-1-10)
- SCI寫作技巧 (HEC_css, 2009-5-27)
- 北大教授饒毅發表博文《提醒年輕人:何時SCI害你?》 (jiashan0430, 2009-6-23)
- 年輕人,沒有SCI是萬萬不行的! (gitde, 2009-6-24)
- SCI論文從入門到精通(第一版) (LUMGR, 2009-10-10)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sci寫作技巧審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