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生查閱、閱讀文獻寶貴經驗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1-04 15:14:14
1. 先看綜述,后看論著看綜述搞清概念,看論著掌握方法。
(關鍵要自己能寫出綜述!)
2. 早動手在師兄師姐離開之前學會關鍵技術。
(確實!不要浪費大好人力資源!)
3.
多數文章看摘要,少數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點查全文的技巧,往往會以搞到全文為樂,以至于沒有時間看文章的內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過分追求全文是浪費,不可走極端。當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對的。
4.
集中時間看文獻看過總會遺忘。看文獻的時間越分散,浪費時間越多。集中時間看更容易聯系起來,形成整體印象。
(很受用,看到20~40篇左右的時候,你就對這個領域的主流技術理念能整體把握,最好自己寫出閱讀筆記,方便開工寫文章時查找。)
5. 做好記錄和標記復印或打印的文獻,直接用筆標記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獻,可以用編輯器標亮或改變文字顏色。這是避免時間浪費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則等于沒看。
6. 準備引用的文章要親自看過。轉引造成的以訛傳訛不勝枚舉。
(切記!)
7.
注意文章的參考價值。刊物的影響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數能反映文章的參考價值。但要注意引用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評價這篇文章的:支持還是反對,補充還是糾錯。
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師做實驗遇到困難是家常便飯。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反復嘗試?放棄?看書?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應該想到的是交流。對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請教體現你對他的尊重;對同年資的人,公開的討論可以使大家暢所欲言,而且出言謹慎。千萬不能閉門造車。一個實驗折騰半年,后來別人告訴你那是死路,豈不冤大頭?
(短短兩年半,會很快過去的。)
9.
最高層次的能力是表達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終都要靠別人認可。表達能力,體現為寫和說的能力,是需要長期培養的素質。比如發現一個罕見病例,寫好了發一篇論著;寫不好只能發一個病例報道。比如做一個課題,寫好了發一篇或數篇論著;寫不好只能發一個論著摘要或被槍斃。一張圖,一張表,無不是表達能力的體現。寥寥幾百上千字的標書,可以贏得大筆基金;雖然關系很重要,但寫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說,我不學PCR,不學spss,只要學會
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話有一點道理,實驗室的boss 們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經常有研究生因思維敏捷條例清楚而令人肅然起敬。也經常有研究生不理解“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卻讓另一個沒怎么干活的人寫了文章?讓他去大會發言?”你沒有看到人家有張口就來的本事嗎?
(辯證法的精髓在于兩個字:但是。但是此法不可多用,聽起來什么都說到了,又好像什么都沒說。)
10.
學好英語,不學二外。如今不論去日本還是歐洲,學術交流早已是英語的天下。你不必為看不懂一篇法語的文章而遺憾,寫那篇文章的人正在為沒學好英語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暫且不要去學二外。
(其實主要是真正能做到英文交流,也不妨多學門拉丁語系的二外)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碩博生閱讀查閱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