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科技論文寫作指南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29 11:37:20/ 個人分類:論文技巧

      科技論文是科技發展及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科技信息源,是記錄人類科技進步的歷史性文獻。什么是科技論文?它與一般的科技文章有什么不同?怎樣寫好科技論文?這些都是廣大科技工作者感興趣的問題。因此,本網站刊登“科技論文寫作指南”,以期能為廣大科技論文作者提高和完善科技論文的寫作水平提供參考。

      一.科技論文的含義

      科學技術論文簡稱科技論文。它一般包括:報刊科技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又分學士、碩士、博士論文)。科技論文是在科學研究、科學實驗的基礎上,對自然科學和專業技術領域里的某些現象或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分析和闡述,揭示出這些現象和問題的本質及其規律性而撰寫成的文章。也就是說,凡是運用概念、判斷、推理、論證和反駁等邏輯思維手段,來分析和闡明自然科學原理、定律和各種專業技術問題的文章,均屬科技論文的范疇。科技論文主要用于科學技術研究及其成果的描述,是研究成果的體現。運用它們進行成果推廣、信息交流、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它們的發表標志著研究工作的水平為社會所公認,載入人類知識寶庫,成為人們共享的精神財富。科技論文還是考核科技人員業績的重要標準

      二.科技論文的特點

      1.科學性

      是科技論文在方法論上的特征,使它與一切文學的、美學的、神學等的文章區別開來。它不僅僅描述的是涉及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命題,而且更重要的是論述的內容具有科學可信性。科技論文不能憑主觀臆斷或個人好惡隨意地取舍素材或得出結論,它必須根據足夠的和可靠的實驗數據或現象觀察作為立論基礎。所謂“可靠的”是指整個實驗過程是可以復核驗證的。

      2.首創性

      是科技論文的靈魂,是有別于其他文獻的特征所在。它要求論文所揭示的事物現象、屬性、特點及事物運動時所遵循的規律,或者這些規律的運用必須是前所未見的、首創的或部分首創的,必須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而不是對前人工作的復述、模仿或解釋。

      3.邏輯性

      這是文章的結構特點。它要求論文脈絡清晰,結構嚴謹,前提完備,演算正確,符號規范,文字通順,圖表精致,推斷合理,前呼后應,自成系統。不論文章所涉及的專題大小如何,都應該有自己的前提或假說、論證素材和推斷結論。通過推理、分析、提高到學術理論的高度,不應該出現無中生有的結論或一堆堆無序數據、一串串原始現象的羅列堆砌。

      三.科技論文的分類

      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科技論文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在此,對科技論文作如下的分類:

      1.論證型

      是對基礎科學命題進行論述與證明的文件。如對數、理、化、天、地、生等基礎學科及其他眾多的應用性學科的公理、定理、原理、原則或假設的建立、論證及其適用范圍,使用條件的討論。

      2.科技報告型

      科技報告是描述一項科學技術研究的結果或進展,或一項技術研究試驗和評價的結果;或者論述某項科學技術問題的現狀和發展的文件。

      記述型文章是它的一種特例(如醫學領域的許多臨床報告屬之)。許多專業技術、工程方案和研究計劃的可行性論證文章,亦可列入本類型。這類文章一般應該提供所研究項目的充分信息。原始資料的準確與齊備,包括正反兩方面的結果和經驗,往往使它成為進一步研究的依據與基礎。科技報告型論文在現代科技文獻中占有不小的數量。

      3.發現、發明型

      記述被發現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現象、本質、特性及其運動變化規律和人類使用這種發現前景的文件; 闡述被發明的裝備、系統、工具、材料、工藝、配方形式或方法的功效、性能、特點、原理及使用條件等的文件。

      4.計算型

      提出或討論不同類型(包括不同的邊值和初始條件)數學物理方程的數值計算方法,其他數列或數字運算,計算機輔助設計及計算機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原理、數據結構、操作方法和收斂性、穩定性、精度分析等。它往往是計算機軟件進一步開發的基礎。

      5.綜述型

      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科技論文,與一般科技論文的主要區別在于它不要求在研究內容上具有首創性,盡管一篇好的綜述文章也常常包括有某些先前未曾發表過的新資料和新思想,但是它要求撰稿人在綜合分析和評價已有的資料基礎上,提出在特定時期內有關專業課題的發展演變規律和趨勢。

      綜述文章的題目一般較籠統,篇幅允許稍長,它的寫法通常有兩類:一類以匯集文獻資料為主,輔以注釋,客觀而少評述。某些發展較活躍的學科的年度綜述屬此;另一類則著重評述。通過回顧、觀察和展望,提出合乎邏輯的,具有啟迪性的看法和建議。這類文章的撰寫要求較高,具有權威性,它的發表往往能對所討論學科的進一步發展起到引導和推動作用。

      6.其他型

      四.科技論文的編寫格式

      1.章、條、條、條的編號

      按國家有關標準,科技論文的章、條、條、條的劃分、編號和排列均應采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寫,即一級標題的編號為1,2,…;二級標題的號為 1.1,1.2,…,2.1,2.2,…;三級標題的編號為1.1.1,1.1.2,…,等等(詳細參見GB/T1.1-93和GB7713-87)。

      國標規定的這一章條編號方式書寫簡單,層次分明,對著者、編者和讀者都具有顯著的優越性。

      2.題名(篇名)

      題名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它要求用最簡潔、恰當的詞組準確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把論文的主題明白無誤地告訴讀者,并且使之具有畫龍點睛、啟迪讀者興趣的功能。一般情況下,題名中應包括文章的主要關鍵詞。總之,題名的用詞十分重要,它直接關系到讀者對文章的取舍態度,務必字字斟酌。題名像一條標簽,切忌用冗長的主、謂、賓式結構完整的語句逐點描述論文的內容,以保證達到“簡潔”的要求;而“恰當”的要求應反映在用詞的準確、醒目、好讀好記上。當然,也要避免過分籠統或嘩眾取寵的所謂簡潔,缺乏可檢索性,以至于名實不符或無法反映出每篇文章應有的主題特色。

      題名應簡短,不應很長,國際上不少著名期刊都對題名的用字有所限制。對于我國的科技期刊,論文題名用字不宜超過20個漢字,外文題名不超過10個實詞。使用簡短題名而語意未盡時,或系列工作分篇報告時,可借助于副標題名以補充論文的下層次內容。題名應盡量避免使用化學結構式、數學公式、不太為同行所熟悉的符號、簡稱、縮寫以及商品名稱等。

      3.著 者

      著者署名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論文主題內容的構思、具體研究工作的執行及撰稿執筆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做出主要貢獻的人員,能夠對論文的主要內容負責答辯的人員,是論文的法定主權人和責任者。署名人數不宜太多,對論文涉及的部分內容作過咨詢、給過某種幫助或參與常規勞動的人員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是可以注明他們曾參與了哪一部分具體工作,或通過文末“致謝”的方式對他們的貢獻和勞動表示謝意。

      合寫論文的多位著者應按論文工作貢獻的多少順序排列。著者的姓名應給出全名。科學技術論文一般均用著者的真實姓名,不用變化不定的筆名。同時還應給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單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單位或通信地址(或同時給出E-mail),以便讀者在需要時可與著者聯系。

      [示例]:

      熊易群 1 ,賈改蓮 2 ,鐘小鋒 1 ,劉建君 1

      (1.陜西師范大學 教育系,陜西 西安 710062;2.陜西省教育學院 教育系,陜西 西安 710061)

      4.摘 要

      摘要是現代科技論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極短的文章才能省略。它是解決讀者既要盡可能掌握浩瀚的信息海洋,又要面對自身精力十分有限這一對矛盾的有效手段。

      根據GB6447-86的定義,摘要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

      摘要有兩種基本寫法:報道性摘要——指明一次文獻的主題范圍及內容梗概的簡明摘要(也稱簡介), 側重寫本項研究的最具價值和創造性的結果和結論;指示性摘要——指示一次文獻的陳述主題及取得的成果性質和水平的簡明摘要。介乎其間的是報道/指示性摘要 ——以報道性摘要形式表述一次文獻中信息價值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摘要。一般的科技論文都應盡量寫成報道性摘要,而對綜述性、資料性或評論性的文章可寫成指示性或報道/指示性摘要。

      摘要應簡明,它的詳簡程度取決于文獻的內容。通常中文摘要以不超過400字為宜,純指示性摘要可以簡短一些,應控制在200字上下(GB6447-86規定:報道性摘要和報道/指示性摘要一般以400字為宜;指示性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為宜。GB7713-87規定: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過200~300 字;外文摘要不宜超過250個實詞。如遇特殊需要字數可以略多)。對于使用英、俄、德、日、法以外文種書寫的一次文獻,它們的摘要可以適當詳盡一些。學位論文等文獻具有某種特殊性,為了評審,可寫成變異式的摘要,不受字數的限制。摘要的編寫應該客觀、真實,切忌摻雜進編寫者的主觀見解、解釋和評論。如果發現一次文獻有原則性錯誤,可加注“摘者注”。

      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并擁有與一次文獻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閱讀文獻的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因此摘要是一種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

      [編寫摘要的注意事項]:

      ① 排除在本學科領域方面已經成為常識的內容;

      ② 不得簡單地重復文章篇名中已經表述過的信息;

      ③要求結構嚴謹,語義確切,表述簡明,一氣呵成,一般不分(或力求少分)段落;忌發空洞的評語,不作模棱兩可的結論。沒有得出結論的文章,可在摘要中作扼要的討論。

      ④ 要用第三人稱,不要使用“作者”、“我們”等作為摘要陳述的主語;

      ⑤要采用規范化的名詞術語。尚未規范化的,以采用一次文獻所采用的為原則。如新術語尚無合適的中文術語譯名,可使用原文或譯名后加括號注明原文;

      ⑥不要使用圖、表或化學結構式,以及相鄰專業的讀者尚難于清楚理解的縮略語、簡稱、代號。如果確有必要,在摘要首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說明;

      ⑦ 不得使用一次文獻中列出的章節號、圖號、表號、公式號以及參考文獻號等;

      ⑧ 必要提及的商品名應加注學名。

      當然,應該使用法定計量單位以及正確地書寫規范字和標點符號。

      摘要的書寫要求詳細見國標GB6447-86。

      5.關鍵詞

      為了便于讀者從浩如煙海的書刊中尋找文獻,特別是適應計算機自動檢索的需要,GB3179/T-92規定,現代科技期刊都應在學術論文的摘要后面給出 3~8個關鍵詞。關鍵詞的標引應按GB3860-83《文獻主題標引規則》的規定,在審讀文獻題名、前言、結論、圖表,特別是在審讀文獻的基礎上,逐篇對文獻進行主題分析,然后選定能反映文獻特征內容、通用性比較強的關鍵詞。首先要選取列入《漢語主題詞表》、《MeSH》等詞表中的規范性詞(稱敘詞或主題詞)。對于那些反映新技術、新學科而尚未被主題詞表錄入的新產生的名詞術語,亦可用非規范的自由詞標出,以供詞表編纂單位在修訂詞表時參照選用。要強調的一點是:一定不要為了強調反映文獻主題的全面性,把關鍵詞寫成是一句句內容“全面”的短語。

      6.引 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經常作為論文的開端,主要回答“為什么研究(why)”這個問題。它簡明介紹論文的背景、相關領域的前人研究歷史與現狀(有時亦稱這部分為文獻綜述),以及著者的意圖與分析依據,包括論文的追求目標、研究范圍和理論、技術方案的選取等。引言應言簡意賅,不要等同于摘要,或成為摘要的注釋。引言中不應詳述同行熟知的,包括教科書上已有陳述的基本理論、實驗方法和基本方程的推導;除非是學位論文,為了反映著者的學業等等,允許有較詳盡的文獻綜述段落。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較專業化的術語或縮寫詞時,最好先在引言中定義說明。

      7.正 文

      正文是科技論文的核心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這個問題。正文應充分闡明論文的觀點、原理、方法及具體達到預期目標的整個過程,并且突出一個“新”字,以反映論文具有的首創性。根據需要,論文可以分層深入,逐層剖析,按層設分層標題。正文通常占有論文篇幅的大部分。它的具體陳述方式往往因不同學科、不同文章類型而有很大差別,不能牽強地做出統一的規定。一般應包括材料、方法、結果、討論和結論等幾個部分。

      試驗與觀察、數據處理與分析、實驗研究結果的得出是正文的最重要成分,應該給予極大的重視。要尊重事實,在資料的取舍上不應該隨意摻入主觀成分,或妄加猜測,不應該忽視偶發性現象和數據。

      寫科技論文不要求有華麗的詞藻,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邏輯,用語簡潔準確、明快流暢;內容務求客觀、科學、完備,要盡量讓事實和數據說話;凡是用簡要的文字能夠講解的內容,應用文字陳述。用文字不容易說明白或說起來比較繁瑣的,應由表或圖(必要時用彩圖)來陳述。表或圖要具有自明性,即其本身給出的信息就能夠說明欲表達的問題。數據的引用要嚴謹確切,防止錯引或重引,避免用圖形和表格重復地反映同一組數據。資料的引用要標明出處。

      物理量與單位符號應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的規定,選用規范的單位和書寫符號;不得已選用非規范的單位或符號時應考慮行業的習慣,或使用法定的計量單位和符號加以注解和換算。

      教科書式的撰寫方法是撰寫科技論文的第一大忌。對已有的知識避免重新描述和論證,盡量采用標注參考文獻的方法;對用到的某些數學輔佐手段,應防止過分注意細節的數學推演,需要時可采用附錄的形式供讀者選閱。

      8.結 論

      結論(或討論)是整篇文章的最后總結。盡管多數科技論文的著者都采用結論的方式作為結束,并通過它傳達自己欲向讀者表述的主要意向,但它不是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

      結論主要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不應是正文中各段小結的簡單重復。它應該以正文中的試驗或考察中得到的現象、數據和闡述分析作為依據,由此完整、準確、簡潔地指出:

      ① 由對研究對象進行考察或實驗得到的結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

      ② 研究中有無發現例外或本論文尚難以解釋和解決的問題;

      ③ 與先前已經發表過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異同;

      ④ 本論文在理論上與實用上的意義與價值;

      ⑤ 對進一步深入研究本課題的建議。

      9.致 謝

      致謝一般單獨成段,放在文章的最后面,但它不是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它是對曾經給予論文的選題、構思或撰寫以指導或建議,對考察或實驗過程中做出某種貢獻的人員,或給予過技術、信息、物質或經費幫助的單位、團體或個人致以謝意。一般對例外的勞動可不必專門致謝。

      10.參考文獻

      文后參考文獻是現代科技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如果撰寫論文時未參考文獻也可以不寫。它是反映文稿的科學依據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讀者提供文中引用有關資料的出處,或為了節約篇幅和敘述方便,提供在論文中提及而沒有展開的有關內容的詳盡文本。任何不重視參考文獻,甚至于使用“文后參考文獻從略”的編輯處理方法都是錯誤的。

      被列入的參考文獻應該只限于那些著者親自閱讀過和論文中引用過,而且正式發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關檔案資料,包括專利等文獻。私人通信、內部講義及未發表的著作,一般不宜作為參考文獻著錄,但可用腳注或文內注的方式,以說明引用依據。國內外對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方法歷來很多,但自從ISO制訂國際標準以來已有漸趨一致的動向,目前,我國文獻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經根據國際標準化工作發展趨勢,制訂出自己的國家標準——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明確規定我國的科技期刊采用國際上通行的“順序編碼制”和“著者-出版年制”。前者根據正文中引用參考文獻的先后,按著者、題名、出版事項的順序逐項著錄;后者首先根據文種(按中文、日文、英文、俄文、其他文種的順序)集中,然后按參考文獻著的姓氏筆畫或姓氏首字母的順序排列,同一著者有多篇文獻被參考引用時,再按文獻出版年份的先后依次給出。


    TAG: 論文寫作指南

    fqdfi32 引用 刪除 fqdfi32   /   2009-10-29 14:40:01
    很實用的文章,謝了。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