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失敗的經驗是最美】對文獻的一點看法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25 14:29:05
對我們科研工作者,文獻是相當重要的!一個課題(特別是新的,沒有接觸過的)的開展自始至終離不開文獻的查閱。但怎樣的把握文獻,卻是非常令人頭疼的事。下面介紹一下我的失敗教訓,與大家分享。
記得當時做硫葉利德鹽環氧化酮的實驗,因水平有限沒有查閱外文,從國內找了幾篇文獻,其中有一個還是博士論文,本以為可信度能高點(對于中文文獻可信度的事早有耳聞),怎么說也是論文呀,但是按照他的條件怎么重復都重復不出來,一點產物都沒有,更別說他所說的95%的收率了,后來實在沒有辦法了,自作主張的將溶劑換了,結果產品出來了,收率也到了98%。從那以后更加明白了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道理,也是從那時開始才慢慢的接觸外文文獻,培養起來查閱外文的能力。
就可信度來說,歐美的文獻可信度高一些,中文的日文的差一些。歐美的一般都能重復出來,可能收率達不到他的水平,但你自己可以慢慢改進提高。中文和日文的有些是真的能重復出來,有些假的一沓糊涂,能把你逼瘋,更有甚者一篇假的文獻相互引用,弄的你也無所適從。遇到這樣的事最好多留個心眼,最好能找到外文的相互對照一下,實在找不到的話,先按文獻重復一下,研究透反應機理,然后看看那些環節可以改進,比如溫度,時間,試劑,溶劑等等,產生自己的一些想法,做實驗最怕的就是沒有想法,有想法就證明你還有接近真實的可能,沒有想法了你在做的也只是重復勞動。特別說明的一點是,中日專利的可信度更差,舉個例子,有些單位為了報項目,看了幾個別人的專利,就憑空寫自己的專利,根本自己就沒有做過,還吹噓的如何高效、環保,真是讓人汗顏。
現在網絡資源先進了,查閱資料容易多了,單個人覺得文獻在精而不再多,關鍵是要能抓住文獻內部的東西,把文獻從厚讀薄了,然后從薄豐富到厚,這樣你才真正的吃透了文獻,學到了自己的東西。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