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關系非師徒關系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13 11:06:20
有句俗話:“師徒如父子。”這句話其實并非指師生關系,而是指匠人與徒弟的關系,此言本身也是荒謬的,徒弟或許會像對父親那樣對師傅,可有多少師傅真的把徒弟當親兒子的?只不過是單方面的要求罷了。個人覺得把師生關系比喻成師徒關系既不確切,也不符合實情,相比之下,師生關系更應該像父子關系。
為什么說把師生關系等同于師徒關系不合適?因為藝人只教徒弟手藝,其傳授內容相對比較單純,遇到小氣的師傅可能還得留一手,一旦成了師徒,兩人實際上并非如同父子,徒弟往往受盡了師傅的打或罵,有多少師傅真的像對待親兒子那樣對徒弟?只要求徒弟像對父母那樣孝敬師傅,這種所謂的“父子”關系是不平等的。在今日之中國父子關系與師徒關系恰好是反過來的,父親為兒子無私奉獻,徒弟為師傅做牛做馬,真正如父子的師徒也有,但我覺得似乎不多,你看那駕校的師傅們對學車的徒弟可有一點師徒之情?那外出打工的師傅帶著一大幫徒弟,除了剝削,還得徒弟們伺候著,好不威風!
師生關系相對要復雜許多,不管實際情形如何,理論上講,教師除了教書,還承擔著育人的重任,這就要求老師不能像師傅對徒弟一樣采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那樣培養出來的注定是身心不健全的學生,就像孩子如果從小生活在一個缺少關愛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后是不可能具備一顆愛心的。遺憾的是,身為教師,我們似乎真的把自己當成了師傅,把學生當成了徒弟,換句話說,教師的內涵變了,師生關系變得簡單了:“你付錢,我教書,”僅此而已。學生在這樣一種情境下接受教育結果如何不難想象。
用“師生關系淡如水”來形容現在的大學教師與本科生恐怕一點也不為過,研究生由于與導師接觸得比較多,情況相對好一些。是學生的責任嗎?不是。是老師的責任嗎?是又不是。教風與教師是個雞跟蛋的關系,說不太清楚,再好的教育環境中也有不負責任的老師,再糟糕的社會背景下,也有鞠躬盡瘁之人。但不管怎么說,在教場上,學生始終是弱者,而且學生是很容易被感動的,記得我曾在一篇博文中提到一個學生,他考試不及格,我沒有讓他通過,后來補考才過了,可他找工作時,我主動幫他聯系單位,盡管最終沒能成,但學生記住了,畢業回校時還專門去看我,而一些平時學習成績不錯,我與之打交道不多的學生畢業后反到是杳無音信了,因為我沒有關心過他們。我們也曾做過學生,憑心而論,學生受到老師的關愛太少了,有的只是說教,換了誰也聽膩了,他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關心,我們對學生哪怕是付出一點點,他們也常常會感激不盡。曾碰到一件讓我非常感動的事情,一位專家來訪,校辦主任給一位做副局長的校友打電話,希望對方接待一下,副局長給手下打電話,要她去執行,這個手下就是我的學生,我也給我的學生打電話,說我準備過去,學生二話沒說,毫不猶豫地違背了領導的旨意跟老公一起來看我,見了面才知道原來是同一伙人。我平時沒為學生做多少事,學生的行為卻感動了我。
教育不是說教,學生也不需要說教,如今的教育除了灌輸知識就是說教,效果可想而知。改變這種狀況的關鍵是:
1、如何才能讓教師有熱情與責任心去關心學生,熱愛教育?靠提倡奉獻精神肯定是不夠的,雷鋒只是個精神神話,物質決定精神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2、如何才能讓師生真正有暢游科學與思想王國的動力?解決前者的關鍵是調整國民收入結構,徹底改變用人機制,健全法律法規。解決后者的關鍵是在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基礎上給予學校及師生充分的自由。這并非不可以做到,記得改革開放之初,鄧爺爺說過,只要不反黨、不反社會主義就行。在他的倡導下,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我們為什么就不聽鄧爺爺的話了呢?在不反黨、不反社會主義的前提下,為什么不可以暢所欲言,隨心所想呢?我們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不在于是否去重建一所大學,坦而言之,在中國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下,靠新建一所大學走向世界一流無異于癡人說夢。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關系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