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師節”到現在,郵箱里不斷收到學生的郵件。新一屆的研究生又入學了,每年我給新研究生上的第一堂課都是關于在
研究生期間如何學習、應樹立什么樣的學術理念與學術理想的內容,其中會再三、特別地強調學術道德的問題。今年雖然身在海外,不能在課堂上講這些內容,但仍
然要特別強調這個內容。
恰好在美國這邊聽Joya Misra老師的一門課,也有相關的內容,和我以前的要求基本上是相同的,簡要翻譯摘錄如下,希望能對新研究生們有所啟發:
措詞變換與抄襲 (Paraphrasing and Plagiarism)
近年來在研究生所寫的論文與畢業論文中,有不少抄襲的案例。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因為學生沒有理解對源材料釋意(paraphrasing)與抄襲之間的區別,而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道德問題。
人們在做閱讀筆記時會不知不覺地抄襲,因為他們沒有注意到哪些是直接引用,哪些是對材料的總結。在做筆記時應當:
正確記錄所有的參考書目信息 (包括 作者. 題目(論文或著作). 刊名(出版社名, 網址),發表卷期與頁碼,(網址查閱時間), 如果是從網上COPY的,要寫下完整的引用信息;
明確區分引用、摘要與你自己的思想。
另外,還要記住:
應當適當引用所有對你的研究有幫助的資料;
必須引用你直接引述的資料, 還要引用你釋意、總結的資料以及給你啟發的觀點;
當你引用別人的原話時,要加引號。引用信息包括作者、年代和頁碼,不僅應出現在參考文獻中,也必須在文中標注;
如果你對別人的觀點進行釋意,必須仔細標注作者和年代,如果內容非常具體,還應標注頁碼。即使你用自己的話重新表述這些觀點,也應該在參考文獻中標注,并且應在正文中標出。
對于網絡文獻也要像已經發表的文獻那樣標注。但是要記住,發表在正式出版物的資料和政府出版的資料要比網絡上的資料更權威。不要過于依賴網頁上的非正式資料。
使用對別人訪談或交流的觀點,必須在文中用引號標注。
對于一些常識性的觀點,可以在很多文獻中找到的,不必引注。
一些相關的闡述:
研究道德指的是在進行研究規劃、研究成果報告的時候所運用到的道德標準。研究中公認的道德原則是:真實(truthfulness)、徹底(thoroughness)、客觀(objectivity)、適當(relevance)。(David
E. McNabb. Research Methods in Public Adminstration and Nonprofit
Management, Armonk NY: ME Shape, 2002, p.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