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究生的八種目的解析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4-29 14:39:55
近一段時間各高校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碩士研究生復試。從去、今兩年參加復試的情況,加上本人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對本人所在實驗室研究生的了解,對目前國內本科畢業生讀研究生的目的進行一下解析,不妥之處,磚頭不限!
1.
熱愛科學型(30%):雖然我國目前研究生的數量正在日益增加,我國的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數量已經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但是目前在讀研究生和正想攻讀碩、博學位的學生中,真正熱愛科研事業的學生已經越來越少,估計這樣的學生只有30%。他們將是中國未來科學研究真正的脊梁,他們對自己要將來要從事學科的專業、研究方向有明確的認識,對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的規劃,也準備將來一直從事科研事業,至少一開始是這樣,也可能有一小部分經不住誘惑的逃逸分子。
2.
延緩就業型(20%):隨著我國十多年來的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本科生就業的壓力可想而知,再加之目前全球經濟危機對就業的沖擊顯而易見。所以很多學生就想,那就考研吧,過幾年是不是情況會好一些呢?就紛紛加入到了考研大軍中去了,這部分學生估計占到20%的比例。他們并不是對科研本身感興趣,只是為了緩解暫時的就業壓力。當然不可否認,他們其中不乏優秀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后來又對科研感興趣了,慢慢轉變為熱愛科學型。
3.
改善生活型(20%):現在很多普通本科生,特別是來自一般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就業后的工資待遇等等往往是不令人滿意的。就拿我所在的武漢市來說,一般的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薪水1500元左右。這樣的待遇確實不高,有時候甚至與連生活都有點困難。有的學生就想是不是等研究生畢業后工作的待遇要好一些,就報考了研究生。其實他們對科研基本沒有什么興趣,只不過是迫于生活壓力才選擇讀研究生的。這樣的學生比例不會低于20%。
4.
冷轉熱門型(10%):也有的學生自己認為所學專業比較偏,甚至于比較冷門,很難就業,或者即使就業了,也覺得前途不是那么光明,就選擇讀報考比較熱門專業的研究生。通過讀研究生來改變自己的專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應該不會少于10%的比例。
5.
出國過渡型(5%):還有的學生是因為一心想出國,但是由于GRE、托福、雅思之列的沒有考,或者是沒有考過。就想反正自己的英語沒有問題,那么考研究生不就簡單了(說白了,很多時候考研就是考英語),那就順便考研緩沖一下吧。這類學生是不能指望他們能夠在實驗室做科研了,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在研究生期間還是拼命的學習應該。至于課題嘛,就選擇越簡單的越好,混混算了。
6.
定向轉非型(5%):原來有一些偏遠的省份,或者先發達的縣市,還有一部分定向的學生,就是這類學生畢業后必須會到原來的省、市或縣(其實就是回去了,也沒有人關心你的是否能夠就業,只不過是就體制的一廂情愿罷了)。但是也規定了如果能夠考上統招的研究生就可以直接轉成統招的研究生了,就不會被打回到原所在地了。這類學生往往學習非常勤奮,因為他們比統招的學生多了另外一份壓力。不過現在這樣的學生已經非常少了,已經在逐步取消了。
7.
鍍金炫耀型(5%):其實這類學生主要是針對那些在職研究生來說的。現在各個學校在職研究生的數量不在少數,很多來自政府或者其他行政事業事業單位的,他們讀研究生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在自己的簡歷和名片上加上兩個字:碩士、或者博士。看看現在的各級黨政機關里面有多少碩士和博士,他們的學生都是怎么來的,大家很清楚。反正在職讀研究生的時候,名單上有他們的名字,但是好像從來沒有在學校見到他們。見到的時候,也大多是在和領導或者導師吃飯。但是往往他們手中握有某種資源,使得他們還常常成為搶手貨。這類學生占5%的比例應該不會少。
8.
從政跳板型(5%):這類學生主要是針對應屆研究生報考公務員來說。現在各級政府和機關進人是“逢進必考”,主要是通過公務員考試來選拔,按理說這應該是件好事情,但是這里面往往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很多一般的職位都要求碩士以上文憑。這樣有很多想從政的學生就必須報考研究生了。他們只不過是將讀研究生作為自己從政的一個跳板。其實連他們自己都知道現在研究生所學的東西以后也不可能用上,你說他們還會認真做科研嗎?這類學生至少有5%的比例。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