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轉帖】ICP-MS主流產品對比之三:炬、錐和透鏡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8-19 21:31:13/ 個人分類:元素分析

    查看( 2051 ) / 評論( 1 )
    3 炬、錐和透鏡

    讓我們跟著被測的元素一起,從進樣系統進入ICP炬,通過錐,穿過透鏡吧。

    ICP炬:

    ICP炬通過射頻發生器產生。PE采用40.68MHz激發頻率。其它三家都是固態數控27.12MHz的射頻發生器。當然是各說各的好,從各自的資料看,我覺得,40.68MHz激發頻率的ICP炬對樣品的適應性能更好;而27.12MHz的ICP炬則能有更有效的離子化。但在實踐上,沒沒有太大的差別,或者說,其它條件的變化對儀器性能影響更大。



    05.jpg



    冷焰:

    冷焰我從來沒用過,這方面我不熟。PE公司的炬設計采用了一個PlasmaLok技術,采用兩路射頻不需要屏蔽裝置。其它公司,如Thermo使用了屏蔽裝置。其它兩家我不清楚,請各位補充。隨著碰撞反應池的出現,冷焰降低多原子干擾作用的重要性越來越低。

    炬的硬件設計

    PE公司原來6000的設計,炬管拆裝都比較麻煩,在新的儀器上有所改進。其它三家的設計看上去就比較新,接頭插拔方便,炬管拆裝也比較容易。而且PE公司調節炬管XY軸還是旋鈕手動調節,而其他三家對于炬管的位置都可以通過馬達自動定位。



    06.jpg



    上圖是Thermo炬室的情況,可以看到接頭都是插拔式的,拆卸、安裝都是很方便的。




    樣品在ICP炬中解離、原子化、成為離子后,就進入錐。現在ICP-MS都是雙錐設計(樣品錐和截取錐)。每家公司都能提供鎳錐和鉑錐,鉑錐比鎳錐更耐腐蝕,更經用,本底更小,當然更貴。

    四家公司最大的不同是錐孔大小設計。詳見下表:
                 樣品錐                截取錐
    Varian        1.0                       0.5
    PE               1.1                      0.9
    Aglient        1.0                      0.4
    Thermo      1.1            0.75(Xt)0.7(Xs)

    從上表可以看到,樣品錐的口徑是差不多的。截取錐則大不相同。最大的(PE)和最小的(Agilent)面積上要差到4倍以上。當然,還是那樣,錐大說錐大的好處,錐小說錐小的好處。我的感覺是錐孔小顯然容易鹽分沉積,沉積后對錐孔附近的進樣環境、二次電離等都有較大的影響。論壇里也有說到錐孔堵的事例(當時就猜是Agilent的儀器)。



    07PE.jpg


    PE錐的示意圖





    08THERMO.jpg


    Thermo的兩種錐



    Thermo提供兩種錐,Xt和Xs。據介紹Xs提供了高的離子傳輸效率,適合測量干擾少水平低的情況;Xt錐適合高鹽分基體。同時降低了多原子干擾離子的生成和堿金屬的響應,所以適合同時測量高含量的堿金屬和低水平的重金屬。個人認為這個設計還是很有想法的。

        Vairan的錐同時也是CRI的氣體出口,在碰撞反應池一節還有具體圖例。

    TAG: icp-ms導購

    一個嚴謹的化學工作者chemistry發布于2009-08-19 18:56:55
    離子透鏡

    離子透鏡里面名堂很多,里面的參數稍有變化,儀器的性能就會很不一樣。

    Agilent的離子透鏡分為提取透鏡和OMEGA透鏡。提取透鏡包括兩組透鏡,可以分別設置電壓,前面一個可正可負,后面一個肯定是負壓。主要是提取錐孔的離子。前面一個設成負壓更有利提取,設成正壓則可以減少干擾(即所謂軟提取)。提取透鏡后的OMEGA透鏡是離軸的,有利于中性粒子(包括光子)的排除,同時也達到了離子聚焦的目的。

    [attach][attach]1161[/attach][/attach]



    Agilent的Omega透鏡



    Thermo的離子透鏡名字叫Infinity II型離子透鏡。也是離軸設計。具體情況不詳,從現有資料看,和Agilent設計差不多,也有負壓提取,同時采取離軸設計,避免中性粒子的干擾,并達到傳輸離子、聚焦至四級桿的目的。據Thermo介紹,該系統是免維護的。我對這個表示懷疑,因為進入錐的離子不可能都是要檢測的,剩下那么多肯定會在透鏡上沉積,維護是早晚的問題。

    Varian的離子透鏡是最不同一般的。它采用了一個90度偏轉的設計(這下是徹底的離軸了),然后也是一個離軸的聚焦透鏡。據稱這是Varian儀器達到高靈敏度結果的最重要革新技術。

    [attach][attach]1163[/attach][/attach]


    Varian90度偏轉透鏡的示意圖



    PE的離子透鏡設計和以往老儀器相比,并無大的不同(拆裝比以前方便多了)。是唯一采用正軸(非離軸)的設計。所以為了避免中性粒子的干擾,當中有一個光子擋板。離子從兩邊經過。PE在錐孔并沒有提取電壓,反而設置了正電壓防止二次電離的干擾。由于沒有提取透鏡,所以PE的離子透鏡系統很簡單,參數設置也較方便。

    [attach][attach]1162[/attach][/attach]



    PE的離子透鏡和光子擋板



    看上去,離軸設計有利于靈敏度的提高,Varian離軸最徹底,儀器表現出來的絕對靈敏度也是最高的。PE是非離軸設計,絕對靈敏度是最低的。然而,PE并沒有設置提取負壓,這個有利于干擾的排除和透鏡參數設置。

    來源:yzyxq

    [ 本帖最后由 chemistry 于 2009-8-19 20:06 編輯 ]
    11Agilent的Omega透鏡.jpg

    11Agilent的Omega透鏡.jpg

    10PE的離子透鏡和光子擋板.jpg

    10PE的離子透鏡和光子擋板.jpg

    09WARIAN.jpg

    09WARIAN.jpg

    我來說兩句

    (可選)

    我的欄目

    日歷

    « 2024-06-09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我的存檔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3449
    • 日志數: 8
    • 建立時間: 2009-08-19
    • 更新時間: 2009-08-19

    RSS訂閱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