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乳業黑幕之牛奶抗生素分解劑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2-16 20:12:45

    轉載

    乳業黑幕之牛奶抗生素分解劑(二)繼續

    這是《或許,三聚氰胺只是乳業黑幕的一點縫隙》(http://tinyurl.com/59josm) 的續篇。

    上次的文章發出來后,我收到了一些反饋,主要有以下幾種:

    1. 食品化工是很復雜的領域,如果沒有確鑿的證據,沒必要聽風就是雨。

    例如糖精和瘦肉精,這兩種東西很多中國人聞之色變,但實際上這兩種添加劑都是美國FDA允許的,也就是說我們傳聞危險的這些東西,至少按照美國標準來看其實是安全的。

    2. 怕怕。果然三×蒙×伊×都不是好東西

    ……不用多解釋了。

    3. 用來分解抗生素的酶對人體應該沒什么危害

    來自東東槍的讀者的回復。首先,有牛人指出這種酶是Beta-Lactamase(非常感謝!)。其次,原奶進入生產線前有添加的機會,也就是說用β-內酰胺酶分解有抗奶中的抗生素是可行的。最后,該酶隨著食物進入胃后會被胃蛋白酶分解(酶由蛋白質組成),所以不可能使抗生素類藥物失效,更不可能進入血液循環系統。

    4. 有抗無抗都是中國乳業狗咬狗的陰謀;中國的食品安全監管就是shit。

    來自東東槍的讀者的回復,可去頁面看原文,在評論第9樓。坦白說作為外行我沒完全看懂,謹將自己的理解歸納如下。

    首先,中國乳業原奶抗生素超標是事實。而在2002年以前,光明就曾經試圖將“無抗”納入國家標準來洗清行業、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從光明試圖自建畜欄一事來看,光明很可能想做規規矩矩的無抗奶——從奶源實現無抗,而不是在加工時添加化學藥品。如果中國消費者能夠接受“無抗”概念、拒絕“有抗”奶品的話,光明就可以建立企業形象、通過優質優價來獲得更高的利潤,同時打壓生產有抗奶品的競爭對手。

    然而,“良幣驅劣幣”的前提條件是,消費者能夠區分品質不同的產品并做出抉擇。光明的“無抗”戰略失敗,一是消費者無法了解“無抗”相對于“有抗”的價值所在,而教育消費者的周期長投入大;二是各種專家媒體公關輿論將“有抗”“無抗”抄作成營銷概念之爭,進一步模糊消費者的認知。光明作為“無抗”的發起者,其自建畜欄項目完敗,“良幣驅劣幣”的計劃也以“劣幣驅良幣”告終。

    整件事情的結果是“無抗奶”不了了之,而光明在03~05年因各種緣由接連被重罰,一把手王佳芬下臺。另一個隱藏結果就是2006年“無抗”列入強檢后,也沒有人費心搞什么自建畜欄了,“牛奶抗生素”分解劑就開始大行其道。

    這些內容僅供參考。我不了解這個行業,無法做任何判斷。歡迎業內人士繼續補充。

    接下來,列一個我想了解的事情的清單吧,歡迎大牛出手,感激不盡:

    (0)β-內酰胺酶是否是國家允許的食品添加劑?如果是,那之前和之后的文字都不用看。(貌似說在這里太晚了……汗)

    (1)最緊要的,β-內酰胺酶通過食用進入人體后是否有害?如果沒有,原因是什么?如果有,那么原因是什么,危害多大,如何防范,如何化解?

    (2)作為“抗生素分解劑”的東西,除了β-內酰胺酶以外是否還有其它可能?從現有材料來看,至少有兩種不同的配方,針對青霉素和頭胞類的各一種。

    (3)中國乳品抗生素超標是否真實?如果是,那么嚴重到什么程度?不考慮強檢這件事的話,有抗生素殘留的原奶真的不適合食用嗎?

    (4)2002(或更早)至2006年的“有抗”“無抗”之爭,內幕是怎樣的?此問用于滿足我八卦之心。

    乳業黑幕之牛奶抗生素分解劑(三)想法

    非常感謝回復的大家,與這樣的誠意相對應,我也應該把自己寫文的目的說清楚。

    1. 我雖然是個重度心理陰暗輕度陰謀論者,卻不是聽風就是雨的人。我想了解這件事,不是因為中國乳業輕松逃避懲罰而太過不公平,而是因為我確信乳品生產者在牛奶里摻加了不該加的東西。假使β-內酰胺酶是國家允許在乳品中使用的添加劑,那我絕對不會費事碼這么多字。

    2. 從現有材料來看,中國乳業添加β-內酰胺酶(或類似功能的添加物)可視為事實。另外,從63%的市場零售牛奶產品中查出β-內酰胺酶這一點來看,這個東西絕對會被食用并進入人體。所以,今后的討論中請不要認為“加工過程中會破壞β-內酰胺酶、因此不可能被食用”。

    3. 我最關心的問題,β-內酰胺酶對人體的危害,到目前還沒有確鑿的答案。請注意前文第3點的回復,雖然說明了抗生素類藥物不會失效,但是在人體中分解β-內酰胺酶的過程是否無害呢?期待進一步的解答。

    4. 無論β-內酰胺酶是否有害,乳品生產者添加違規藥劑這個事實是確鑿的,中國乳業原奶抗生素污染的事實是確鑿的,乳品行業劣幣驅良幣的事實也是確鑿的。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三聚氰胺只是乳業黑幕的一點縫隙》的說法都決不過分。乳品行業的問題,是畸形的國家行政體制與畸形的市場環境共同作用的產物。將這個怪胎描述成一座活火山的話,三聚氫胺只不過是個轉瞬即逝的地熱噴泉。有了這座火山的存在,什么樣的丑聞爆發都成為可能——這才是乳業黑幕的殘酷面貌。

    5. 我會繼續跟蹤這件事情,雖然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結束。我不了解食品科學,但是我可以整理、分析和思考。最開始我只因為不甘心喝個牛奶也要忐忑不安;但現在,卻突然覺得“就這么跟蹤下去”也不錯。總會有懂行的人告訴我一些信息。如果我知道了什么,就告訴大家,當然,判斷與選擇的權力,在各位自己,我會盡可能區分“事實”與“說法”并標記出來。

    6. 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重度心理陰暗輕度陰謀論者”的資質,我一直認真的揣測,我國教育投資只占GDP 4%這件事,以及我國的教育質量如此垃圾這件事,是上層建筑故意為之。沒錯,我懷疑這是現代版的愚民政策。就是因為有那么多沒機會獲得很好教育的消費者,中國市場才會變成一個用什么手段都可以賺錢的地方,無論是畸形的行政體制還是畸形的市場環境,都拜此所賜。

    7. 有一些事情是考慮的前提,我這么覺得。我說錯的地方敬請指正,但是某些詭異的論調就不必對我彈琴了。

    比如說所謂“保護民族企業”。“民族企業”首先是一個企業,應該遵守法律法規并承擔一定程度的社會責任——做不到這些的,連合格的“企業”都算不上,你保護它做什么?指望這種心狠手辣的牟利者可以振興中國經濟嗎?我倒是很想看看他們能振興出什么樣的經濟。

    比如說“××倒掉了就沒有人做乳品了,中國乳業就完了”之類。話說行業壟斷通常是業內傾軋和作弊的根源,從來只有因為壟斷巨頭倒掉而振興的市場,沒有因為壟斷巨頭倒掉而毀滅的市場。如果中國乳業還有值得做的價值,怎么可能從此就沒有人做了,你真以為中國商人是對利益視若無物的族群嗎?

    還有更奇怪的論調,說那幾大巨頭倒了中國乳品市場就會被外資趁虛而入——說這話的同學請自行調查一下牛根生最近為什么到處借錢。還不如反過來說,蒙×的存在就是外國資本入侵中國乳品市場的證據。

    8. 最后,重復一下我想了解的事情的清單哈:

    (0)β-內酰胺酶是否是國家允許的食品添加劑?如果是,那之前和之后的文字都不用看。(貌似說在這里太晚了……汗)

    (1)最緊要的,β-內酰胺酶通過食用進入人體后是否有害?如果沒有,原因是什么?如果有,那么原因是什么,危害多大,如何防范,如何化解?

    (2)作為“抗生素分解劑”的東西,除了β-內酰胺酶以外是否還有其它可能?從現有材料來看,至少有兩種不同的配方,針對青霉素和頭胞類的各一種。

    (3)中國乳品抗生素超標是否真實?如果是,那么嚴重到什么程度?不考慮強檢這件事的話,有抗生素殘留的原奶真的不適合食用嗎?

    (4)2002(或更早)至2006年的“有抗”“無抗”之爭,內幕是怎樣的?此問用于滿足我八卦之心。

    乳業黑幕之牛奶抗生素分解劑(四)暫告安全

    暫告安全的意思是,在牛奶里添加少量的β-內酰胺酶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這個建議來自Lahey Clinic Foundation, Inc.的 George A Jacoby 博士(非常感謝!)。說起來還要感謝給出β-內酰胺酶的英文名稱的那位同學。我跑到Wikipedia搜索Beta-Lactamase可否食用,(理所當然的)未果,后來就看到Reference第一行的索引附著PDF格式的論文,里面有這位Jacoby博士的聯系方式。

    我沒仔細看論文,不過既然博士能在這個話題上寫出這么多字,估計是頗有造詣的。于是Email之,于是博士回信如下:

    Not to worry. I see no risk in adding beta-lactamase to milk for human consumption. The little bit of enzyme will broken down in the gut where the resident bacteria make beta-lactamase anyway.

    加上之前在東東槍博客的強人留言,現在我們可以認為,在4~5噸牛奶中添加4ml左右的β-內酰胺酶(出處)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這些酶會在消化過程中被分解。另外我們的身體中也會自然產生這種酶(某些時候抗生素失效就可能是這個原因)。總之,暫告安全。感謝獻智獻策的大家。

    暫告安全的另一個意思是,并不一定真的安全。由于我精力有限,關于此事的幾個問題,目前只能解決最要緊的第二個。剩下的只要還沒有合適的回答,就不能說中國乳品業在這件事上是干凈的。我把問題放在這里,大家繼續集思廣益哈。

    (0)β-內酰胺酶是否是國家允許的食品添加劑?

    (2)作為“抗生素分解劑”的東西,除了β-內酰胺酶以外是否還有其它可能?從現有材料來看,至少有兩種不同的配方,針對青霉素和頭胞類的各一種。

    (3)中國乳品抗生素超標是否真實?如果是,那么嚴重到什么程度?不考慮強檢這件事的話,有抗生素殘留的原奶真的不適合食用嗎?

    (4)2002(或更早)至2006年的“有抗”“無抗”之爭,內幕是怎樣的?此問用于滿足我八卦之心。

    然后,有件事我要道歉。在這個系列的第一篇《或許,三聚氰胺只是乳業黑幕的一點縫隙》中,因為自己太過郁悶,沒有核查就暗指β-內酰胺酶有危害。雖然用了點不確定的口氣,但傾向性還是非常明顯。如果因此影響了大家喝牛奶的心情,那真的是非常抱歉。也麻煩把本文的最新消息告訴相關的人。

    不過,這樣折騰一次,也并不是毫無收獲。至少有些事情又一次得到證實:

    1. 中國乳業原奶抗生素超標。(至少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不然就不會產生”分解劑“這種生意)

    2. 中國的食品安全監管處在莫名其妙的狀況中。(我是指“抗生素分解劑”是否合法這件事。如果“分解劑”是國家允許使用的添加劑,那為什么有如此多的媒體煞有介事的“爆料”?如果“分解劑”是國家不允許使用的添加劑,那為什么兩年多來公開買賣,卻又沒有任何監管措施?)

    另外,“分解劑”是誰添加的?這也是個有趣的話題。已經有同學提出了“不法奶農”的說法,但是我對此表示懷疑。“分解劑”不能見空氣,必須一次性注射到牛奶中,其包裝以4ml起,可以處理5噸牛奶。什么樣的“不法奶農”能一次把5噸牛奶(甚至更多)屯在一起呢?說起來,還是把牛奶集中起來進行殺菌處理前,添加這個最容易啊……那么,既然添加了莫名物質,我們至少有在包裝盒上看到成分的權利吧?

    然而,盡管還有以上種種,我已經覺得松了口氣。今天打開Email的一瞬間我還在想,如果真的像謠傳的那樣對人危害極大,那該怎么辦呢?經過了這些風波,雖然知道原材料依然不合格,雖然知道生產者還是在違規操作,但是至少目前看來沒有危害——這樣就已經很不錯了。

    在這片土地上,“牛奶里沒有含三聚氰胺”可以被當作正面新聞,“雖然以前有毒,但是現在可以放心了”如同榮耀般被大肆宣揚,全國范圍內的食品安全危機以某個省的“一小撮不法分子”被逮捕而告終——這樣子,我們也覺得不錯了。

    “謀財害命”。此時,此處,只要不害我們的命,就已經不錯了。



    TAG: 抗生素牛奶分解劑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