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本研究室技術服務項目組對外承接蛋白質組學及蛋白藥物質量控制檢測服務

    專訪諾獎評委:中國正一步步走近諾貝爾科學獎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2-22 22:20:15/ 個人分類:科技要聞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對科技發展加大投入,在教育、研發、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諾貝爾科學獎對中國來說并非遙不可及,中國科學家們正在用實際行動表明,他們在一步步走近這一獎項并很有可能在未來10年至15年內獲得這一殊榮,”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院長哈麗雅特·瓦爾貝里-亨里克松教授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從親自指導過中國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生理學教授,到現在領導世界著名學府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瓦爾貝里-亨里克松在中國與瑞典科技交流合作的20年間切身感受到中國的改革開放給科技發展帶來的巨大推動。
     
    瓦爾貝里-亨里克松說,隨著中國持續開放,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在上世紀90年代迎來了中國科研人員訪問和求學的高峰,當時這所學院每年都會迎來140多名中國學者,其中大部分是醫學博士。他們勤奮刻苦地求學,拓展了兩國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而且相當一部分人學成后歸國,為中國的科技發展事業添磚加瓦。雖然目前每年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深造的中國學者比過去減少了約一半,但這是因為中國的教育環境和科研平臺都在接近或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中國學者在國內也同樣能擁有良好的科研條件,進行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瓦爾貝里-亨里克松認為,改革開放不僅為中國科學家們打開了走向世界的大門,也為其他國家與中國在科技領域共同進步開辟了道路。她說:“我們先前對中國的科研事業一無所知,在中國政府大力促進科技發展和交流后,卡羅林斯卡醫學院不僅與中國許多高校互派留學生和研究人員,還與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建立了良好的科研互助伙伴關系,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了辦事處,在醫藥等自然科學研究方面進行合作。”
     
    瓦爾貝里-亨里克松說,中國的醫學研究取得了長足進步,正在實施的項目數量眾多。她還強調了科研體系的重要性,因為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都離不開實踐,擁有良好的“消化”體系,才能將研究成果更有效地轉化成實際生產力。
     
    瓦爾貝里-亨里克松認為,中國是個正在發展的有活力的國家,中國在科技和教育領域的巨大投入給亞洲乃至世界都樹立了榜樣。通過各種國際項目合作與交流,中國已經具備了在未來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潛力,中國擁有大批出色的學生和科研人員,他們立志為人類科學發展作出貢獻,而諾貝爾科學獎設立的宗旨就是要表彰那些為人類發展作出不朽貢獻的人。她相信,未來一定會有中國培養的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科學獎。

    TAG: nobel諾貝爾

    aishuying 引用 刪除 aishuying   /   2008-12-30 00:23:12
    為中國加油!為國人自豪!相信可以的,期盼那天早日到來!
    ttkl533 引用 刪除 ttkl533   /   2008-12-23 08:20:11
    好期盼哦,
    未來一定會有中國培養的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科學獎!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歷

    « 2024-06-13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8987
    • 日志數: 56
    • 文件數: 1
    • 建立時間: 2007-11-23
    • 更新時間: 2010-02-16

    RSS訂閱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