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和健康息息相關
張正斌研究員:綠色食品是食品安全的根基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8-04 14:44:24/ 個人分類:食品分析檢測
不久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建議將食品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人大常委會認為,食品安全其重要性不亞于金融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態安全。
如何在源頭,尤其是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貫徹和落實食品安全?《科學時報》記者專訪了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正斌。
《科學時報》:食品安全包括整個產業鏈的安全,綠色食品在該產業鏈中起到何種作用?
張正斌:食品安全從原料生產到食品加工,大部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應該在農業部門和食品加工部門完成。其中,農業部門(包括農、林、牧、副、漁)是食品生產的主要部門。要生產安全食品,首先要保障農業生產的安全。
實行綠色農業,恰恰是農業生產安全的重要保障,綠色農業是生產綠色食品的基礎。可以說,綠色食品的提出,正是以食品安全為主要目的之一。
《科學時報》: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綠色食品,而不是有機食品和無公害食品?
張正斌:綠色食品和綠色農業的概念和理論都是中國首先提出的。中國綠色農業應該是在強調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在有機農業的基礎上,利用安全的化肥、農藥、除草劑、生長調節劑等生產資料,包括環境友好型和可循環利用的各種農業生產資料,保持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的一種高產出、高效益的可持續型農業。
國外提倡發展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但有機食品對食品品質并沒有詳細界定,只是在安全性上要求非常嚴格。在生產過程中,有機食品禁止使用一切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產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
中國有機農業歷史悠久,但因為有機肥料有限,有機農業面積和農產品總量也有限,不能滿足中國人口和經濟快速增長的需要。因此,必須發展有機和無機結合的綠色農業,才能保障中國糧食安全。
無公害食品則安全標準較低,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中國的主流方向也將從無公害食品走向綠色食品。
《科學時報》:我們的綠色食品與國際接軌情況如何?
張正斌:國際上對有機食品認可度更高。讓別的國家和我們一起來發展綠色食品,還需要加快國內外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標準交流,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國內外宣傳力度。不過,近年來國外也開始生產綠色食品。
我國目前綠色食品分為A級和AA級。其中,AA級綠色食品的標準等同于有機食品,通過這樣的分級,在標準上實現了與國際接軌。
從農產品出口企業了解到的信息來看,國外需要部分有機食品,也需要其他類型如綠色食品等農產品,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貧苦國家,為我們發展綠色農業和綠色食品提供了機遇。
《科學時報》:如何從政策層面規范和推動綠色食品的健康發展,從而實現人民群眾食品安全的保障?
張正斌:首先建議加快綠色農業(食品)立法。
雖然我國2006年已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相當于食品安全生產中間環節立法),2009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當于食品安全終端立法),但缺少食品安全生產源頭立法,即目前還沒有制定綠色農業(食品)安全法。
二是加快中國農業和綠色食品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目前,我們應進一步研究國內外最新的綠色食品生產標準體系,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我國綠色農業和綠色食品的生產技術和標準修正原則,制定操作性強,可規范、可快速檢查的實用指標體系。
我們應該在綠色農業基地建設安全指標體系、綠色農業資料投入品安全指標體系、綠色農業(食品)生產(包括加工和銷售中各個環節)安全指標體系和綠色農業經濟指標體系四大部分做足工作。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