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基因資源發掘與種質創新利用研究取得新進展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9-09 10:48:48/ 個人分類:基因工程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農業領域)在農業基因資源發掘與種質創新利用研究取得新進展,目前已發掘出一批植物新種質,有效加快了農林植物新品種的培育。
利用SSR標記技術、AFLP分析對糧食作物、棉油作物、園藝作物、林木、花卉共1300余份種質材料進行了遺傳多態性分析,構建了這些材料的分子身份證,分析與發掘出了水稻、麥類、玉米、高粱、粟類、棉花與麻類、豆類、園藝作物等農林植物抗病、矮化、優質、抗逆、氮磷高效利用等優異種質基因源,創制了一批突破性的新種質,部分資源已開始在育種中得以應用。 培育出一批主要農作物優質超高產新品種。通過研究,共選育出309個增產效果顯著、抗當地3種以上病害的優質高產多抗專用農作物新品種,并分別通過國家、省市審定。其中,育成超級雜交稻新品種12個,優質雜交稻50多個,審定新品種82個,申報國家新品種保護權34個、獲得保護權24個;小麥審定新品種44個,包括國審品種7個,省(市)審品種37個;玉米審定新品種25個,其中國審品種8個,省市定品種17個。新審定棉花品種13個,其中包括高優勢雜交種6個、常規優質抗病蟲品種5個、短季棉品種2個;選育出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的大豆、油菜、花生新品種106個,薯類及其他作物19個;通過認定或鑒定的蔬菜新品種20個。以上這些新品種(系)部分已在農業生產中獲得應用,為促進我國農業生產高產、優質、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林果花草新品種選育及配套育苗技術取得顯著成效。開展了落葉松、毛白楊及白楊、刺槐、泡桐、白樺、水曲柳、檸條、棗類、桃、梨、油茶等重要林木品種及牡丹、報春花、杜鵑紅山茶、吊鐘花、月季等花草新品種選育及配合力測定,強化了育種園營建及育苗配套技術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相關閱讀:
- 8月29日《科學》雜志精選 (laurie_dly, 2008-9-01)
- 基因試驗顯示人類或可健康活至125歲 (laurie_dly, 2008-9-02)
- 昆明動物所馬普小組為新基因起源繪制全基因組藍圖 (laurie_dly, 2008-9-03)
- 日本研究證實新神經細胞影響空間記憶力 (laurie_dly, 2008-9-03)
- 尋找差異表達基因方法--簡化SSH法 (vvyouttjean, 2008-9-05)
- 美用冷凍10年精液培育出瀕危黑腳雪貂 (laurie_dly, 2008-9-05)
- 《科學》:美科學家鑒別出抑制HIV病毒基因 (laurie_dly, 2008-9-05)
- 我國克隆出可制約水稻“長生不老”的基因 (laurie_dly, 2008-9-06)
- 成都市民可擁有“基因身份證” 制作費用約1500元 (laurie_dly, 2008-9-07)
- 基因組藥物研發列入重大專項之新藥創制 (l0802102, 2008-9-09)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