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酶法生產D-對羥基苯甘氨酸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9-07 17:38:39/ 個人分類:生物技術
目前,我們正通過各種途徑,力求早日實現
固定化酶法生產D-對羥基苯甘氨酸(簡稱DHPG)這項新技術的產業化。” 中科院湖州
工業生物技術中心主任范文超日前正積極與市內的多個廠家聯系,希望盡快將這項新成果運用到生產中。
DHPG是“阿莫西林”、“頭孢”等抗菌藥物的重要成份,世界上每年對它的需求量在2.2萬噸以上,有20億元的國際市場。雖然國內的幾家企業已經實現了DHPG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但存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廢水量大、產品回收率相對較低等缺點,與國際上先進的生產技術相比仍有差距。為此,
中科院湖州
工業生物技術中心的17名青年科研人員自去年起開始攻關,并于今年3月在國內首先研制成功固定化酶法生產DHPG,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這個項目投產后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對
環境的影響也相對較小。”范文超說。目前,該項目已被列入了國家“863計劃”。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固定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