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和健康息息相關
葉奇蓁院士:中國核電站設計安全有保障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5-09 14:31:49
“中國核電站設計安全有保障,對事故有完善的預防措施。”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在成都理工大學作題為《中國核電的發展與核安全》的講座時作上述表示。
據葉奇蓁介紹,核電設計通常有4道屏障,第一道是二氧化鈾芯塊,能包容98%的裂變碎片機器衰變產物;第二道是鋯合金包殼,對核燃料和裂變產物進行封閉;第三道是壓力邊界,能包容帶有放射性的高溫高壓冷卻劑;第四道則是安全殼,能抵御外部的破壞,如地震、飛機撞擊等,還能在嚴重事故下防止放射性物質外泄。
針對國人目前的談核色變,以及對核輻射的恐慌現象,葉奇蓁介紹了我國核電站的輻射值。他以秦山二期為例指出,每年核電站對外輻射值僅為0.005mSv,遠低于國家標準《核電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規定的0.25mSv的要求,也遠低于我們普通人住一年磚房所受到的輻射值0.75mSv。
葉奇蓁表示,我國核電站排放的廢棄物都是經過嚴格處理才排放到外界的,比如廢氣要經過過濾、吸附、衰變和高空擴散排放,廢水要經過過濾、蒸發、離子交換以及稀釋排放,而固體廢物則要通過水泥固化、密封包裝,最后再進行地下深埋,可以說對環境的影響微乎其微。
在談到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時,葉奇蓁認為,超設計的海嘯高程導致了核電站的斷電,而長時間的斷電則導致堆芯冷卻系統長期不可用,最終導致事故的發生。
那么,中國核電站如何做好安全保障以及事故預防?葉奇蓁表示,我國在核電設計中已經充分考慮了抗地震、防洪水等因素,對應急電源也有周密的準備。另外,核電設計中還有防氫爆措施以及安全殼過濾排放系統,新投產的機組又增加了非能動氫復合裝置,進一步減少了氫氣在安全殼內的風險。
(顧華寧 彭麗)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中國葉奇蓁核電站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