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由
1、近來,每天晚上看過央視<新聞聯播>后,馬上轉到<北京衛視>看兩集連播的<我的前半生>。新京報2017年7月21日的<星期五>專刊,用三版介紹知名女演員馬伊琍:

2、新京報記者張坤玉寫道:
《奮斗》中叛逆的夏琳、《我的前半生》中有點“作”的羅子君,加之上海女人的身份,以及坊間傳言,讓很多沒接觸過馬伊琍的人誤以為她很“作”。
但坐在新京報記者面前的這個,對很多事可以想得“通透”的41歲女人,不但不“作”,反而這兩年活得越來越豁達。
1998年馬伊琍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不久便有北京的劇組找她拍戲,“我覺得我運氣算好的,沒怎么跑劇組、投簡歷。”2002年,因出演電視劇《還珠格格Ⅲ之天上人間》中夏紫薇一角,被眾人認識,2007年的《奮斗》將馬伊琍的事業推上了一個高峰。
馬伊琍每年都保持著一部到兩部的作品,《小爸爸》《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中國式關系》《剃刀邊緣》再到最近熱播的《我的前半生》,馬伊琍用不緊不慢的步調,保持著每部作品的收視和口碑。
3、馬伊琍自述:
自己的演繹生涯,能碰到一兩個自己喜歡的角色是非常幸福的。
我30歲時碰到夏琳(奮斗);
我40歲是碰到羅子君(我的前半生)。
4、評論家說:
馬伊琍寧缺毋濫,她需要用一輩子當好演員。從<中國式關系>到<剃刀邊緣>,以及<我的前半生>,馬伊琍選戲的眼光越來越精準,這被人所公認。
二、我的30歲與40歲
1、我的30歲碰到核工業部攻關<(6克)鈾中超微量釓釤銪和鏑的光譜分析>,以及核工業部與冶金工業部聯合攻關<反應堆用鋁合金中釓釤銪和鏑的光譜分析>,我是幸福的,因為從此在核工業部確立了我離子交換分離光譜分析的學術地位。而當時的核工業部分析化學研究,在全國的實用分析化學研究,占絕對的第一位。
2、40歲碰到文革后全民分析化學家從事離子電極的研究,我在文獻上首創了<冷壓法全固態鉛離子選擇電極>的研制及在江蘇電分析儀器廠的投產,以及全世界離子選擇電極工作者攻關的<大量鋁存在下小量氟的離子交換分離-氟離子選擇電極測定>。從此,在全國確立了我離子交換電極研制及實際應用的學術地位。
3、有的課題是核工業部命我做的,有的是我自選的攻關項目。總體來說,我選擇分析化學研究目標,特別是離子交換分離這個方向,眼光是精準的,所以,研究的結果讓我非常幸福。我要表揚自己的是,多少年來,大腦一直處於清醒狀態,這并不容易……
三、請教、期待和建議
1、請教:當今,誰能碰到讓你感到幸福的分析化學研究課題?如同馬伊琍碰到導演請她演<我的前半生>的羅子君呢?
2、期待:馬伊琍給了我們一份精品食糧,期待看到年青的分析化學工作者給我們驚喜~有真正創新且有實用價值的分析化學成果。
3、建議:盤點你30歲和40歲是怎么過來的,自己滿意嗎》?
四、自然科學創新規律,30歲很重要!
在年青時代,我早就知道:人的科學創新可能性是最大年令是20歲到30歲。當時不以為然,認為年令越大,經歷越多,創新可能性更大。
但以我自己的經歷,在離子交換上“腦洞大開”引人注目的創新都在30歲左右:
例如:Kd40法;
小型離子交換柱;
淋洗劑濃度速查法;
超負載分離。
至於在1985年,我44歲時,為研究1958年我剛進南京大學化學系,系主任、全國無機化學泰斗戴安邦先生在180人的大課堂中講的話:“由於鈷與鎳的原子結構極為相似,因此它們的分離是很困難的。”即研究鈷與鎳的分離時,我將6種不用結構的氨羧基螯合樹脂,從中找到了“LZ85螯合樹脂”能在PH3.5時,鎳能選擇性地從鈷中分離。這成果雖在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的分離上是公認創新,但談不上是“腦洞大開”、“突發奇想”,自己的成就感要比以前小一檔次…..
當然,不會有以前那樣的“久久的激動”。
40歲的我,不再是20歲、30歲的我了。當然,那時也確實沒有碰到很難的、極高難度的真實分析化學課題。
自己經歷教育我:30歲左右最珍貴!
五、珍惜30歲、40歲
再過10年,漂亮的馬伊琍51歲,必將退出情感電視劇女一號的舞臺,至多出演諸如<我的前半生>中精明老辣的“吳大娘”,年令逼使你當配角。
人人無法抗拒年令的因素,分析化學工作者亦然。我不相信高齡的院士再有“腦洞大開”的可能性,院士可能平時只是參加“討論”方案而已,更談不上動手……腦血管的鈣化和膽固醇的占位,“指導”著他的思維與行動……例如,不再有能力每天看8小時的國外分析化學文獻。
順便說,我將我的離子交換技術轉讓某知名公司時,在實驗室穿著白大褂操作實驗……跟我學的L博士大吃一驚,他認為,我的指導僅是站在他背后給他“指點”而已,就像自己大學里的博士生導師。
請珍惜30歲40歲,人生30歲40歲對分析化學工作者來說只有一次,他將一閃而過。
再次請您珍惜!
說明,本文修改於2017年7月23日凌晨4:15,大暑清晨。
六,人人是好演員 今天7月24日晚7時半開始,北京衛視接著播出﹤我的上半生>的38,39集。
看過后的晚上a時半,印象:
人人是好演員,且不說主角個個演得好,配角:老卓,洛洛,老金,白光,小董也演得好。
當然,要感謝編劇下大功夫,將30年前的原作,作了"與時俱進″的精改改編,情節吸引人。說實在的,我平時很少看情感劇,認為:都是瞎編~都是給女同志看的,以致很多著名的女演員我都不認識。但是,經精心改編的<我的前半生>從第一集開始就吸引了我灬
當然,要感謝導演對演員的精心挑選灬是導演造就了演員。
當然,更要感謝馬伊琍同志作為笫一主演的精彩表演。
40集<我的前半生>,給我們分析化學工作者有什么啟示呢?
七,"什么馬配什么鞍″,我是什么馬?
這次看﹤我的前半生﹥,以及網上的評論文章,知道賀涵,唐晶及陳俊生,雖然他們的車都是寶馬,但價格竟相差近百萬。
在今晚的﹤我的前半生>中,賀涵,陳俊生和白光三人聊天時,賀涵把手上數萬元的手表要送給白光…
白光拒絕了,他說,"什么馬配什么鞍。″
關於手表,原耒一直戴千元級的西鐵城和精工表,昨天我的西鐵城手表電池沒電了,想不去換新電池了,買塊新的約一萬元的瑞士表,也算這輩子戴過像樣的瑞士名表了!

可是到了<蘭島大廈>,看了那么貴的名表…這些名表是我戴的嗎?
…最后,戴在手上的新表是瑞士表中價位偏低的斯沃琪表。套用白光的話:"什么人戴什么表。″我退休工資4位數,也只能戴斯沃琪表。好在表盤大且是玫瑰金色,大氣漂亮,更主要的是心里自在…
八,感謝鄔君梅,讓我知道水瓶座
新京報7月24日竟然又用4個版面介紹<我的前半生﹥!這讓我意外!
其中2個版面介紹鄔君梅。這位的名字我第一次見。但這位<吳大娘﹥給我印象深刻~功力可不一般灬

我對星座與個性/命運關系的說法從來是嗤之以鼻。我是水瓶座,我至今不知道關於水瓶座有什么說法。
鄔君梅在今天新京報有如下一段話,讓我相信了星座與性格有點關於…
"因為從小性格就很耿直,所以媽很支持我去國外上學,她覺得我這個性格特別不適合在國內發展,太直太外向,出國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我經常會說完一句話后悔好幾夭。后耒知道這是水瓶座的特點。"
我與"密斯吳″的不同是,知道吃虧了,但從未有"后悔好幾天。″
九,﹤我的前半生>在分析化學工作者中的應用
新京報7月25日刊登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陸正韻和知名專欄作家翠紅對<我的前半生>的評論文章。其中陸正韻寫到了一句話~"在情感和現實中不卑不亢。″

我看到,羅子君的媽是典型的現實的上海老太,而羅子君不像她媽,處事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值得搞自然科學的分析化學工作者能記住!尤其是申請…
十,再見,<我的半前半生﹥
今晚看完了最后的42集。
要學習的人很多:
秦雯,你下了那么大功夫,成功地改編了亦舒的原作,﹤我的前半生>播出的成功,小小年紀的你這女孩是笫一功;

子君,你寧可把自己的事情放在一邊的正義感,我會記住的;
水瓶座的吳大娘,你的真誠助人,水瓶座的我今后要以你為榜樣。
洛洛,你年輕漂亮,肯干能干,不一定要在一棵老樹上吊死,金童玉女的姻緣會讓你更幸福。
再見了,<我的前半生>!我會想念你的。
周錦帆2017年7月26日20時20分於北京
十一,雷佳音與<陳俊生和鹿兆鵬﹥
1,新京報27日再用兩版介紹陳俊生,可見新京報對﹤我的上半生>最喜歡的三個人是:
馬伊琍~羅子君
鄔君梅~吳大娘
雷佳音~陳俊生
我贊成新京報的眼光。
2,雷佳音,今年我第一次在電視劇見到這位年青演員。先是在<白鹿原﹥演正面1號鹿兆鵬,后是在﹤我的前半生男2號陳俊生﹥,聽聽雷佳音怎么說的:
在前不久播出的<白鹿原﹥中飾鹿兆鵬,戲份不少,但只是在觀眾中混了個臉熟。″
在﹤我的前半生>飾"渣男″陳俊生
這角色,大家喜歡我,認識我,這段時間我可能紅了。″
這是為什么?
3,在最后的42集,陳俊生對唐晶說:"到底我們變好了,還是我們變壞了?″
我們分析化學觀眾呢?
十二,純屬虛構
唐晶終身未嫁,當了公務員,被任命為S市衛生局副局長,負責城市衛生。三年后城市垃圾桶減一半,衛生面貌大幅度改進~S市進入世界衛生最佳城市行列。
7月27日上午11時36分增補
十三,問答
7月27日14:31分的問與答:
A:假設周老師的身邊有個薛珍珠似的親屬或朋友,如何相處交流?
B:身邊有薛女士,100米外見到她,趕快逃走!
A:老卓是不是周老師認同的成熟男人?
B:應該是道德品質為社會認可的社會老運動員。
我認為,他應該早點對洛洛明講,讓她不要有想法!并盡早幫洛洛找到好對象。
十四,羅子君和凌玲的兒子去摘蘑菇
<我的前半生>42集己全部播出,人們仍在討論中…有人、尤其女同志希望再增8集,使全劇為50集…
那么這8集內容是什么?
我認為,內容之一是陳俊生的兩個兒子的真正友愛!
今天7月30日晚收到煙臺檢驗檢疫局玫處長在﹤朋友圈>的照片~夏日蘑菇:

所以,我設計一小情節:
半年后的夏天,羅子君、陳俊生、凌玲三人帶陳俊生兩個兒子從上海到煙臺度避暑,在小樹林里摘蘑菇…
情節如何設計,拜托美女編劇秦雯了。
周錦帆7月31晨5:18分
十五,時代的變遷
1,領導出面
1963年9月,我到二機部五所分析化學研究室上班不久,國慶前,室里舉辦了57屆北大A君與我所托兒所阿姨B,及63屆北大C君與二機部401所(中科院原子能所)D女士(后調耒我們分析室)的結婚儀式。
地點:夲所辦公樓會議室。
主婚:由我們室支部書記L主持。
大家坐著吃喜糖…一派喜慶景像。
事后知道,C君見D外貌平平,想撤退。被厲害的L察覺,即從房山401所到我們分析室書記L告狀。L找C談話…C收回撤退念頭…
然后馬上成婚。
2,后耒
從此,我們不再見到女同志到男同志單位的黨支部/黨委去告訴丈夫出軌的報道…
一哭二鬧三上吊也隨著時間在減少,女同志的"承受能力″大為提高…
3,火車車廂一夕話
20年前,我在臥鋪車廂聽對面一位沈陽女同志(約45歲)對我說:"只要他每月把我和孩子的生活費給我就行(一字不差),他愛干嗎都行…″
這話讓我吃一驚!
4,馬伊琍一句重要的話
新京報7月21日詳細報道馬伊琍的采訪時,內容分幾大大段,其中一個大段的標題令人印象深刻:<回歸家庭就好>。
5,我的看法與建議
不忘:門當戶對+互敬互愛。
如果雙方對另一位不放心,建議結婚當天約定,從此,兩人永遠將結婚戒指戴在手上!
周錦帆7月31日晨8時18分於北京
博客標題改為
馬伊琍的30歲與40歲,﹤我的前半生﹥后話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