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和健康息息相關
“瘦肉精豬肉”與“三聚氰胺奶”均是科技創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3-25 11:35:30/ 個人分類:食品分析檢測
評:雖然現在記者還沒有調查清楚“瘦肉精”的來源,但我相信不難找到源頭。回想一下當年的“三聚氰胺奶”,它們決不會是農民自己摸索出來的“科技創新”,那一定是科學家弄出來的,甚至可能得過獎!好好的奶,為何要加三聚氰胺,科學家告訴人們:加了它以后摻了水的牛奶可以騙過檢測計!雖然沒明說,但這消息傳播得很快,科普做得極“好”。養豬為何要喂“瘐肉精”?農民本來并不知道,只有用科技武裝起來的一批專家(未必是原創新了)才知道秘密,這類科普做得也極“好”,有效益而且讓百姓高興(因為現在人們喜歡吃瘐肉)。在唯科學主義盛行的國度,責任永遠不會追究到科學家身上,科學家無論如何做都是對的,都是生產力。當公眾懷疑轉基因食品安全時,專家整出一個“實質等同原則”,斬釘截鐵地宣布: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放心吃吧!其實,這個原則是騙人的把戲,依據這個原則,死人跟活人是一樣的(C,H,O,N等元素差不多),茅臺與二鍋頭是一樣的(主要成份都是乙醇和水)。不難估計:人類也許最終毀滅在缺德的科學家手里,目前的恐怖分子(多種霸權也是其成員)也不過借用了科學家的力量,要避免或者推遲這種事的發生,科學就要跟倫理聯合起來。--HJ
------
新華視點:"瘦肉精"源頭成謎 緣何十年難禁絕?
這是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已查封的生產車間(3月16日攝)。河南省孟州市等地養豬場采用違禁動物藥品“瘦肉精”飼養生豬,有毒豬肉流入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事件經相關媒體曝光后,引發廣泛關注。新華社記者深入調查采訪發現,針對“瘦肉精”的監管鏈條看似完備,號稱有“十八道檢驗”關,但實際上隱患重重。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新華網北京3月23日電(“新華視點”記者陳芳、劉敏、李鵬)連日來,雙匯“瘦肉精”事件的曝光不斷牽動著公眾神經。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決徹查違法案件,嚴肅追究事故責任。
早在2002年,我國就明令禁止“瘦肉精”使用于養殖業,然而這個餐桌上的“毒瘤”多年來未被根除。頻繁出現的“瘦肉精”事件,令人們再添食品安全之憂:“瘦肉精”的源頭究竟在何處?明令禁止的化學藥品為何流入了生豬養殖渠道?是誰為“瘦肉精”的流通打開窗口?
“瘦肉精”源頭之謎
最新信息顯示,河南省在對規模養殖場戶進行抽檢的同時,開始將排查范圍擴大至年出欄50頭生豬以下的散養戶。
隨著“瘦肉精”事件的調查深入,人們不斷產生這樣的疑問:“瘦肉精”從何而來?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最先將一定量的鹽酸克倫特羅添加入飼料,以提高牲畜的瘦肉率。但發現人吃了這種豬肉后,易出現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等癥狀。此后香港、廣東等地也發生了因食用豬肺湯的食物中毒事件,“瘦肉精”問題開始浮出水面。
“瘦肉精”在我國早就被明確禁止使用,然而,雖然打擊力度不斷加大,“瘦肉精”卻“根”難除——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科技創新瘦肉精豬肉三聚氰胺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