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慌:兼談獨立思維和創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3-18 13:49:30/ 個人分類:80后
我真的不理解,為何會出現鹽慌,家人來電說超市里的鹽都賣光了,傳媒更將多處搶購食鹽的照片貼在網上。鹽只是保持體內電解質平衡必須的一種物質,莫名其妙,怎么鹽有防輻射功能?為什么大家不考慮一下:第一,日本傳過來的輻射影響有多大;第二,鹽到底能不能防止輻射?
科學網上已經有兩篇很好的介紹文章《日本核電危機中向外泄漏的污染物會是什么?》, 《略談核防護》。
我更不能理解的是,是什么樣的言論,是誰說的話卻讓無數的人趨之若鶩,就如同綠豆能防癌一樣!也許這就是當今的“迷信”,人云亦云,屁股長在腦袋上。用事實去說話,這是大自然最基本的準則,所有的推斷和結論是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之上。食鹽或者說加碘鹽能防輻射,這樣的結論或者不是隨口說說,不是建立在有限的、間接的、推斷性的認識之上的,而是建立在直接、可信的事實證據之上。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后甲狀腺惡性腫瘤的發生率增加了10倍甚至更高,但是甲狀腺惡性腫瘤在原子彈爆炸幸存者中只占2.4%(2006年JAMA數據),也就是說即使你生活在原子彈爆炸的周圍,你患甲狀腺癌的幾率是2.4%,而你要是在發生原子彈爆炸幾百公里之外的中國,你患腫瘤的風險會增高多少?當采用一種激進的方式,來防止一種出現可能不大的疾病,其中利多還是弊多?
在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里,好的大家都認為好,差的大家都認為差,人說城市好,我也說城市好,人說要嫁個有錢人,我說也要嫁個有錢人。很久沒有看國內的電視,幾天前偶爾看溫總理的答記者問,中國的教育兩大目標是培養具有獨立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感觸頗深,無論是獨立思維還是創新能力,都需要行為人能夠進行自我的取舍,需要有起碼的因果邏輯判斷,需要有起碼的批判和反省素養。可是應試教育教出來的永遠只是死記硬背的條條框框,而現實卻在不斷變化,認識也在不斷進步的,新的問題還在不斷涌現。
二天前到大學里的幼兒園聯系兒子的入學,幼兒園校長跟我說,她們不會教小朋友任何的書本知識,所有的知識都讓小孩子在游戲中去探索。她們會教小孩子做色拉,會把一些簡單的算術參雜其中;她們會讓小孩子們去栽花草,這樣就自然而然的學會一些科學相關的知識;她們有專門的手工室,用來培養小孩子的動手和思維能力。更讓我覺得驚奇的是,她們在幼兒入學時有一套成文的流程讓幼兒適應學校,能讓孩子們更加容易擺脫isolated
depression。隱隱約約中感覺到些新的教育理念,獨立與創新,也許這是擺脫“鹽慌”的出路!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創新鹽慌獨立思維